明朝的文官集团是怎么产生的(明朝文官集团和宦官集团)

又是一个为魏忠贤叫屈、打抱不平的提问,为之奈何?当然是无可奈何了,谁叫他的粉丝、追随者那么多,真是众口铄金,有口难辩啊!

说句难听的话,以魏忠贤为代表的宦官势力,除了专擅朝政、祸国殃民之外,还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无非是看不惯文官势力的反攻倒算而已,进而为魏忠贤鸣冤罢了。而炮制所谓文官集团和宦官集团的制衡,完全是一种自欺欺人、不可理喻的后人把戏。终其有明一朝,皇权始终与时俱进,为皇帝所掌,以号令全国。即使有所谓的平衡,也是日积月累,皇帝一手促成的,与这两个集团无关。倘若一个平衡打破了,皇帝立马可以制造另一个平衡,以填补皇权可能面临的威胁。换言之,没有了宦官势力,可以有其他势力。更说白了,皇帝玩的就是平衡之术,御下之术。试问当这种平衡的主导权操纵于皇帝之手,难道他眼睁睁地看着朝代更迭吗?显然不可能,更是无稽之谈。

那来谈谈明朝的灭亡。首先,自“土木堡之变”后,明朝由盛转衰,国势一日不如一日。其次,明朝“萨尔浒之战”失败,关外满洲势力崛起,明军无以为继。最后,明朝“宦官干政”严重,政治腐败不堪,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导致爆发了各种起义,进而摧毁了明朝的统治根基。当此之时,虎视眈眈的满清铁骑,以吴三桂等人为“带路党”,趁势入主中原,彻底取代了明朝的统治地位。

总之,所谓明朝灭亡于文官集团和宦官集团的失衡,是站不住脚的,也没有任何的依据可言。它完全忽视了明朝的灭亡是内忧外患的结果,却强行嫁接成了统治集团内部斗争的结局,真可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也。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明朝的政治制度,相信看过《大明王朝》的人有这样的印象,皇帝的御批由司礼监太监掌管,当时嘉靖皇帝闭关修炼期间,基本由这些司礼监太监执掌文书。虽然那个时候有内阁制,领头的为内阁首辅,但是我们看到他们在司礼监太监前也还是毕恭毕敬的,他们有些话向面圣上,必须通过皇帝身边的司礼监太监来传达。这就明确释放了这样一个信号:明朝中后期司礼监太监权势熏天。

再来看看这一时期的朝中大臣,也就是文官集团们,可以说是你方唱罢我方登台。我们仍以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为例,因为这一时期正直明朝由盛转衰时期,社会各种矛盾积聚,包括后来的万历皇帝(1573-1620年)时期是社会矛盾的进一步激化时期。嘉靖十八年(1539年)大臣夏言被擢为首辅,其后逐渐失宠。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夏言因支持收复河套,再遭严嵩诬陷,终被弃市处死。夏言之后是严嵩出任内阁首辅,我们知道历史上的严嵩是个权臣,拉帮结派,铲除异己。严嵩革职之后遭到清算,继任的是徐玠,再有李春芳、高拱、张居正,这已经就是到万历时期了。铁打的内阁制,流水的内阁首辅。这期间多少明争暗斗,多少牺牲品。明朝中后期朝臣之间的内斗,朝臣与宦官之间的斗争,皇帝与下属宦官及大臣之间的猜忌等,构成了大明朝复杂多变的宫廷政治。

回到问题,明朝的灭亡是何缘由。按照现在的历史归纳的一个朝代的灭亡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政治上的腐败,皇帝的昏庸无能。关于明朝末皇帝崇祯,有人对他还是评价蛮高的,说是个勤俭、励精图治的皇帝,无奈时运不好,接手了一个风雨飘摇、摇摇欲坠的大明朝。姑且抛掉客观因素,主观上即使崇祯有开国皇帝之才也难以回天,请看原因二。

二是每个朝代末期几乎都是遍地的农民起义,明朝末年情况更复杂些,北有女真族崛起,南方、西北又各地的农民起义,如李自成、张献忠。朝廷自然是难以应对,加上选人用人不当以致错失时机,引兵入京。

三是有史料记载的明朝末期京城遇上的瘟疫,间接加速了明朝的灭亡。因此,不管是文官集团和宦官内斗也好,农民起义也好,一个朝代的末期往往是矛盾最尖锐的时候,所谓积重难返啊,它的灭亡是多方面的原因。

但最主要的还是回归到我们说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适应了,自然生产关系要变一变,怎么变,那就改朝换代倍呗!

欢迎来看子正寻道。

导读:由于天启皇帝无能,导致明朝末年的政治一片黑暗。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集团胡做非为,肆意残害忠良,惹得民怨沸腾。另外辽东地区日益壮大的后金势力,成了明朝的心腹大患。以至于天启皇帝去世以后,留给崇祯皇帝的是一个烂摊子。怀着中兴明朝的雄心壮志,崇祯皇帝率先解决了根深蒂固的宦官势力,除掉了魏忠贤。只是明朝末年的各种弊端已经积重难返,在内忧外患之下,逐步走向了灭亡。

明朝的文官集团是怎么产生的(明朝文官集团和宦官集团)

在宦官集团铲除以后,文官群体开始深入参与朝廷的政策。与后金是战是和的问题上,文官们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一些热衷于清谈的官员,眼里面只有宗法名声,而不顾及实际情况,导致明朝与后金的对峙中,处于尴尬的境地。后来崇祯皇帝有意南迁,也是受到了不少大臣的劝阻,在李自成大军攻破京城后,只能自缢身亡。

那么问题来了,明朝的灭亡是由于文官失去宦官集团制衡导致的吗。答案不全是,一个国家的灭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明朝的文官集团是怎么产生的(明朝文官集团和宦官集团)

一:明朝末年的天灾,产生了许多流民,加剧了农民起义的发展。

对于明朝政府来说,本来就处于国库空虚状态,现在又爆发了天灾,无异于雪上加霜。处于饥饿状态的灾民,得不到政府的救济,只能选择四处流浪,寻找生存的机会。可中原大地受灾严重,很难找到足够的食物,于是在起义军的召唤下,这些流民纷纷加入起义队伍。农民起义队伍的逐渐壮大,让崇祯皇帝非常头疼,但由于有辽东战事的影响,又不能放开手脚,来镇压农民起义。于是农民起义的熊熊大火愈演愈烈,最后到了不可收拾的境地。

明朝的文官集团是怎么产生的(明朝文官集团和宦官集团)

二: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经常攻掠明朝的边境地区,甚至威胁京城。

后金从成立的那一天开始,就以明朝政府为敌,猛烈地攻击辽东地区的明朝城池。由于努尔哈赤,以及后来的皇太极、多尔衮等人,善于捕捉战机,多次击败明朝大军,让明军畏惧于与金军交战。这时的明军守城还行,至于野战,多半都失去了勇气。毫不夸张地说,此时明朝已经拿不出一支敢与后金对战的军队。等到袁崇焕被杀以后,辽东的形势彻底崩坏,后金军队的大举入关只是时间问题。

明朝的文官集团是怎么产生的(明朝文官集团和宦官集团)

三:明朝边将之间的关系并不和睦,以袁崇焕和毛文龙为典型。

大敌当前,内部的团结相当重要,可令人遗憾的是,明朝辽东的两大主将:袁崇焕与毛文龙并不团结。由于看不惯毛文龙的嚣张跋扈,袁崇焕用尚方宝剑击杀了他。可这样一来,产生了两大危害。首先毛文龙的部下,害怕袁崇焕继续问责,纷纷投降后金,像耿精忠、尚可喜等人,后来都成了满清的得力战将。其次袁崇焕擅自处死大将的行为,引发了朝臣的不满,就连崇祯皇帝都认为不应该。当后金用计诬陷袁崇焕时,崇祯皇帝选择了把他处死。随着袁崇焕与毛文龙的相继死去,明朝的边境缺少了独当一面的大将。

明朝的文官集团是怎么产生的(明朝文官集团和宦官集团)

总之,明朝的灭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当然文官集团的一家独大,也是其中的危害之一。不过作为亡国之君,虽然崇祯皇帝非常勤奋,但也必须承担一部分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明朝小吏明朝小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