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语:说到中国历史,最引以为傲的莫过于强汉盛唐。强盛的汉唐,万邦来朝,文昌武盛,以至于一个小小的西域都尉。都敢于发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时代强音。一个小小的使者,敢于攻灭泱泱帝国印度阿三。
然而世道轮回,在中华历史上,有过强盛的印记,当然也有不堪回首的历史。那么哪一段历史最为不堪回首呢?
说到不堪回首,很多的人会想到宋朝。
晋惠帝剧照
弱宋的悲剧
之所以会想到宋朝,原因挺简单的。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屈辱的朝代之一。
宋朝是个典型的“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朝代。对内镇压农民起义从来没有失败过。
对外抵抗外族侵略从来没有讨得什么便宜。基本上只有吃亏的份。除了宋蒙联合灭金朝的那一次。
979年。宋太宗兵败高粱河。宋太宗差点被抓。
北宋三次进攻燕云十六州,大败而归。
1044年,宋朝在取得优势的情况下,与辽签订澶渊之盟,宋给辽大量财物。
1045年,宋辽庆历和议,宋给西夏大量财物。
1125年,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北宋皇室包括几千名宫女都被金捉去当战利品。
1162年,宋金绍兴和议,这次宋不仅送钱了,还割地称臣。
1279年,南宋最终被蒙古灭亡。华夏大地第一次被非汉族人完全占领。
宋朝的屈辱,在于大宋皇帝的懦弱无能。这也是汉族历史上的耻辱。
那么,如此屈辱的宋朝,是不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无能的朝代呢?并不是。
危机四伏的南宋
那么有人可能想到清朝。毕竟那一百多年的悲惨的历史,是永远也忘不了的惨痛的印记。
不过,清朝的不堪,只是它的末期。在前期,统治者雄心勃勃,开疆拓土,治国安民,使得百姓安居乐业。还是不错的。
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无能的朝代,是另外一个朝代——晋朝。
皇帝无能
晋朝中国历史上皇帝最无能的朝代,没有之一。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虽然良莠不一。但是每一个大一统的朝代都能挑出两到三个比较优秀的皇帝(二世而亡的除外)。而堂堂晋朝,经历140年,只有司马炎和司马睿还算得上是二流的皇帝,其他的皇帝都是不入流的。甚至还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多个第一。
第一个白痴皇帝——司马衷 第二个白痴皇帝——司马德宗
第一个被俘的皇帝——司马炽
第一个投降的皇帝——司马邺
唯一的被贵妃杀死的皇帝——司马曜
第一个明确记载被毒死的末代皇帝——司马德文。
司马德文像
在这些皇帝的统治下,晋朝政治腐败,内乱频繁,外患不断,国家分裂,战争连绵,民不聊生。
政治腐败
三国末年,司马家族通过高平陵政变,窃取了曹魏的政权。建立晋朝。司马炎一开始确实励精图治,使得国家政治面貌不错。
制曰:武皇承基,诞膺天命,握图御宇,敷化导民,以佚代劳。以治易乱。绝缣绝之贡,去雕琢之饰,制奢俗以变俭约,止浇风而反淳朴。雅好直言,留心采擢,刘毅、裴楷以质直见容,嵇绍、许奇虽仇雠不弃。仁以御物,宽而得众,宏略大度,有帝王之量焉。于是民和俗静,家给人足,聿修武用,思启封疆。
但是司马炎在灭亡东吴后,认为国家安定,生活方面逐渐骄奢淫欲起来。
平吴之后,天下乂安,遂怠于政术,耽于游宴,宠爱后党,亲贵当权,旧臣不得专任,彝章紊废,请谒行矣。
连皇帝都开始耽于享乐,于是下面的官员也上行下效,贪污腐化成风。吏治十分腐败。以至于石崇王凯富可敌国。蜡烛当柴烧。
富可敌国的石崇
即使在偏安一隅的东晋时期,因为世家大族把持朝政,皇帝昏庸无能,而使得而贫者无立锥之地,灾旱频频,流民遍地。
内乱频频
一、后宫争权内斗
宫廷,历来是争斗的策源地。晋朝的宫廷也不例外。宫斗大戏连连上演。先是贾南风,拥立白痴皇帝,胡作非为,使得西晋一片乌烟瘴气。后有司马曜的王皇后,骄纵蛮横,而且她居然还酗酒,擅长借酒装疯。后来司马曜还叫自己的张贵妃给弄死了。晋朝的后宫,黑暗的不要不要的。
二、皇族内乱
西晋统一全国之后仅仅11年后,即公元291年,八王之乱爆发。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皇室骨肉相残,兵锋不止,使得西晋社会遭受严重摧残。太康之治的成果毁于一旦。西晋社会开始分崩离析。
三、上下离心
晋朝的权臣可以说是历朝历代最多的。没有之一。特别是东晋。世家大族把持朝政。他们时而联合统治,时而相互掣肘内斗。甚至兵戈相向。东晋王朝一开始就是“王与马,共天下”,作为帝王的“马”,不见得有多少,但是“王”就有两个,王导、王敦。王敦曾经起兵叛乱。差点推翻东晋王朝。庾亮执政时期,苏峻也曾起兵叛乱,攻占建康。后来,谢家兴起。谢安、谢郎也权倾一时。东晋末期的恒温恒玄父子也差点推翻了晋朝。最终晋朝还是没能逃脱被权臣推翻的命运。
420年,刘裕称帝,国号“宋”晋朝灭亡。
而且东晋王朝自北方南渡而来,很多的世家大族来自北方。这些世家大族到来之后,挤占原来南方世家大族的空间,并且这些南渡的“衣冠”,对南方人其实瞧不起,导致整个东晋王朝内部北方与南方世家大族之间的明争暗斗一直若隐若现。
四.内部战争不断。
除了上面所说的权臣的反叛,八王之乱等大规模战争外,晋朝还不得不面对大规模的流民起义和割据势力。西晋末期的流民起义和东晋末期的孙恩、卢循起义对晋朝形成严重打击。
割据势力方面,仅仅是在西晋统一全国25年之后,即公元305年,李特就攻占四川。建立国号“成”,后改为“汉”。在晋朝统一全国到晋朝灭亡的短短140年间,四川就被割据两次。总共53年。
五胡乱华
一、民族危难
五胡乱华是晋朝永远洗刷不掉的耻辱。
就在中原被贾南风和八王之乱搅得乱作一团的时候,公元308年,匈奴贵族刘渊起兵发动叛乱。西晋的那些王公贵族也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八王之乱打的那么起劲,面对外族入侵,竟然不堪一击。
短短8年时间,公元316年,长安被攻陷。西晋两任皇帝皇帝晋怀帝、晋愍帝先后被抓,并被毒死。晋怀帝的太子被杀。这是晋朝版的“靖康之耻”。
在这前后,北方的世家大族纷纷南渡,即所谓的“衣冠南渡”。司马睿在王导的支持下,在南方建立晋朝。称为东晋。
东晋和十六国
而北方,则沦为入侵中原的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民族的战场。汉人悲惨的沦为“两脚羊”。惨遭屠戮。人口大减。
二、北伐无果
像南宋一样,东晋王朝也曾多次组织北伐。大规模的北伐有四次,分别是祖逖北伐,谢安北伐,恒温北伐和刘裕北伐。
这些北伐,在初期确实取得极大战果,收复大片地区,但是统治者并没有一统中原的雄心壮志,加之心怀鬼胎,北伐最终无疾而终。
最可叹的是祖逖北伐,像这样一位志在恢复中原的志士,本来在北伐的时候所向披靡,然而晋元帝处处派人掣肘监视,最终北伐无果,祖逖忧愤而死。晋朝皇帝的“才能”,可见一斑。
三、南北混战
东晋时期,中国境内基本上处于大战连绵,生灵涂炭的状况。北方前后兴起十五个国家,加上南方的成汉,统称十六国。混乱程度可见一斑。东晋偏安一隅,相对安定一些,然而也是动乱不少,还时时面对北方的强大威胁。甚至南北双方也多次爆发激烈的战斗。其中比较出名的,除了东晋的北伐之外,就是淝水之战了。
这是一场有关东晋生死存亡的大决战,南北双方都倾巢出动。前秦云集87万大军,东晋则出动8万北府兵。在谢玄的指挥下,东晋最终击退前秦,免去了一次亡国之灾。
四、人口锐减
战争和屠杀所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人口锐减。
据统计,晋朝统一全国之时,全国有二百四十五万九千户,人口一千六百一十六万一千人。加上那些被瞒报的,应该差不多两千万人口。而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到了公元304年,全国动乱的前夕,晋朝人口在3500多万。
经过战乱的洗劫和人口的大量南逃,北方人口锐减。到了东晋末年,全国人口剩下1750万。可见战争的惨烈!
结束语:
大宋王朝确实是对外无能,以致丧权辱国。但是,宋朝整体上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老百姓的的生活还是挺不错的。即使是在南宋的大部分时期。
而晋朝,虽说跟宋朝一样,经历了由统一到偏安,北方民族大规模入侵的惨痛过程,都有过皇帝被俘的经历,但是晋朝的社会动荡程度,皇帝的无能程度,远远不是宋朝能比的。
大明王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最硬气的朝代,虽然满清取代,不过其天子守国门,君主死社稷的气概,宋朝都远远不如。晋朝更不能比了。
我个人觉得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局限性,每个时代所面临的情况亦是千差万别。说宋朝和明朝是最无能的朝代,那其他的朝代不无能,那不还是灭亡了吗?也没见他传至万年啊?有些人还说清朝是最无能的朝代呢(使中国成为半殖民状态),哪又怎么说呢?所以,不能因为明朝和宋朝所犯的一两件错事而否定他们的功绩,那是不理性的,也是非常武断的。
宋朝的经济
谈起宋朝,就不的不提他那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当时,他是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体。其经济、文化教育、各种新的技术等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
宋朝的城市非常繁华,商品经济很繁荣,在封建社会中甚是难得。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由于宋朝经济对世界其它经济体的刺激,也使得其他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间接促使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壮大。也算为世界经济文化和新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宋朝的农业
在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地位一直是不可替代的。到了宋朝时,虽然他的商品经济高度发达,但是他的农业与之亦是相铺相成,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唐朝时的年亩产农作物产量一般为一担左右,相比汉时高50%,而到了宋朝之时,年亩产粮食产量已达两担左右,江南地区甚至可达三担,比前朝多大约30%。
为何宋朝的农业如此发达呢?
这主要得益于三件事
1.新农具的发明
2.新型田地的出现
3.政府注重农业的发展
我们先来说说宋时的农具。 各种新的农具在宋朝出现,代替牛耕的踏犁,用于插秧的鞅马。新工具的出现也让农作物产量大幅增加。一般农田每年可亩收一石,江浙地区一年可达到二至三石。北宋时从占城引进耐旱、早熟的稻种,分给江淮两浙,就是后来南方的早稻尖米,又叫占城米、黄籼米。
政府大兴水利工程,疏通河道,进行大面积的土地开荒,对农业进行各种帮扶政策。使的农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由于许多新型田地的出现,使得宋朝时的耕地面积大幅增加。有因为河水冲刷而形成的淤田;有海边的沙淤地;在山区开垦的梯田;还有在湖上放木排,上面铺上泥土而形成的架田等。这些新田地的加入使宋朝全国的耕地面积由至道2年(996年)的三百一十二万五千两百余顷,至天禧五年(1021年),猛增到五百二十四万七千五百余顷。
大量可用土地的增长也促使了农作物的大量增产,而农作物的大量产出又使得民众有大量的余粮可以用来买卖,这也是宋朝的经济能够取得骄人成绩的原因之一。而国家对商品经济,对商人的宽容亦是他经济发达的原因。不像有些朝代一味地实行死板的重农抑商政策,商品经济很难有大的突破,也间接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所以,宋之经济实力比之先辈强了太多。
经济虽强,武力甚弱
我想现在许多人认为宋朝无能的原因无非就是因为他的武力值显得弱不禁风了。和外族打仗,十有九输,最后还被“蒙元”所灭,难免不会让人觉得宋朝黯弱无能了。
那为何在中国历史上宋朝的军事力量显得那么不堪一击呢?
这还要从宋朝的建国初始说起。话说后周皇帝周世宗柴荣于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因病去世。皇帝去世了,当然得有继承人接班了。可是你知道继承人是谁吗?
――年仅七岁的少恭帝柴宗训
我的妈呀!用一个七岁的孩子来管理这么大一个国家,那不是疯了嘛?就算他再怎么懂事,再怎么聪明,那也不行啊!毕竟他还是个孩子,无论学识还是阅历等都还是不够的。他能把国家处理好的话,那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好吧!就算他是神童,能够处理好杂乱无章的复杂政事,可是他能镇的住那些老臣吗?镇的住那些战功赫赫的武将,还有那些觊觎皇位的野心家吗?我觉得不能。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果不其然,有一个人就对帝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实施了夺取皇位的一系列步骤。最后竟然还成功了。他是谁呢?
――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宋太祖)
在公元960年,当时的赵匡胤看到皇帝年幼,就起了改朝换代,自己当皇帝的心思。于是,他就在东京城(今河南开封)散布谣言,说大辽联合北汉准备大举入侵的事。
这可把小皇帝和朝中大臣们吓坏了,大家都非常慌乱,不知所措。皇帝问计于宰相范质。范质细想之下,觉得朝中大将只有赵匡胤能够解除危难。于是他准备把这件大事交给赵匡胤负责。
这可正中了赵匡胤的下怀,他等的就是这个机会。
于是乎,赵匡胤以兵力不足为由要求朝廷赋予自己更大的权利,以便调动全国的军队供自己使用。宰相范质没法儿,在与符太后商议后(当时符太后主政),只得把最高军事指挥权委托于他,命他带军出征,抗击并粉碎“辽汉(北汉)联军”的侵略行为。
赵匡胤抵抗侵略是假,想当皇帝是真。在获取了军事指挥权之后,他带领大军装模作样地出了东京城后,行军至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在这里准备实施兵变,为夺取帝位做好准备。
而在大军离开后不久,东京城内就传出了这样一则谣言:
“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
很显然,这也是赵匡胤派人办的。目地是为了引起朝廷的慌乱,也使得他的军队除了绝对听命于他外别无选择。
在所有的时机成熟之后,赵匡胤在弟弟赵光义和亲信赵普等将领的协助下,把军队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随后,他们又把事先准备好的龙袍给装醉的赵匡胤穿上。而赵匡胤自己却假装毫不知情,在众将领的“强烈请求”下,才“勉强”穿上龙袍,作称帝的准备。而后赵匡胤就带领着大军向着东京城进发了。
而他们从陈桥驿一直到京城之内,根本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因为基本上守关的将士都是赵匡胤的旧属,或者有些都是他们安排好的内应,因此一路都很顺利(只有副都指挥使韩通仓促间想率兵抵抗,可惜被军校王彦升杀了)。
其结果就是赵匡胤他们兵不血刃的就占领了京城内外。随后他就逼迫周恭帝禅位于他。帝无奈,只得照办。之后,赵匡胤即帝位,改国号为“宋”。而这场兵变也创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
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唯恐出现第二个“点检,”第二场同样的兵变。于是他就推行了一系列重文轻武的政策。
比如在他登基第二年时,他就罢黜了慕容延钊的殿前都点捡一职。军队的最高指挥官全部都是由文官担任(战时委以调动权)。而无论是朝堂上还是民间,文人的地位亦是在武者之上。
而赵匡胤为了防止“点检做天子”的事件再次发生(怕别人模仿他),除了上述之事以外,还做了一件至今都令人津津乐道之事。是什么事呢?――以聚会为名,收回所有武将的兵权。
因此,还出了一个著名的典故“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为了维护国家的统治,防止武将祸国殃民,可谓是煞费苦心。但是,他的这种政策虽说有效防止了武将以权谋私,拥兵自重,乃至威胁到朝廷的统治安定。但是,这也大大削弱了宋朝军队的战斗能力。
自宋建国以来直至其灭亡,就发生了三起为后人所诟病的事。哪三件事?
- 澶渊之盟(北宋与辽)
- 晋康之耻(北宋与金)
- 蒙古灭宋(南宋与蒙古)
澶渊之盟是当时的辽国与北宋在战争陷入胶着状态时所签订的议和条约,史称“澶渊之盟”。
当时的背景是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侵宋。两个boss出马,自然是所向无敌。直接打到了宋朝的腹地之内。
这可把政府官员们吓坏了,有些官员提议避敌南逃,就连宋真宗也产生了这种想法。但是在宰相寇准的坚持下,真宗才答应亲往澶渊督战,以震士气。
皇帝亲到澶渊城督战,将士们自然打仗更有信心了。于是,在正确的作战方式,还有皇帝的精神鼓励下,宋军很快反败为胜,阻止了辽军的进一步扩张。
此时,宋军的优势已非常明显,若想消灭辽国侵略者简直是轻而易举之事。但是辽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北宋朝廷暗通款曲,就达成了议和的决议。具体内容如下:
①辽宋约为兄弟之国
②双方以白沟河为界,并撤军
③北宋每年给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史称“岁币”
本来可以彻底消灭来犯之敌的,但是宋朝确因为一些官员的私利而告吹。好吧,定立和约就定吧,也算还两国百姓一个安宁的日子。
但是,条约前两条倒没啥大问题,可第三条倒让人摸不着头脑了。明明战争的天平都是倒向宋朝一方的,主动权在宋朝的手里。可是订立的和约竟然要每年给辽这么多的钱和物,是不是弄错了?这可真的是太滑稽的事情了,难怪天下人说北宋无能了。
而“靖康之耻”则是金国侵略北宋,直取东京的一场战争,这也是导致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的原因。
在这场战争中,北宋的徽帝、钦二帝,还有诸多的王公大臣、宫女妃嫔都被金军掳走,以及城内大量的财物都被洗劫一空。这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也是宋王朝的百年国耻,更是汉民族历史上的一场大劫。
而南宋在建立后靠着岳飞等忠实将领的浴血奋战,堪堪保的一个太平盛世。而在几百年后,蒙古崛起,于1268至1279年间灭南宋,蒙古统一全国,国号“元,”它也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评价:宋朝虽然在与当时的外族的战争中缕缕战败,显得那么软弱无能。但是,能在当时周围有那么多对宋朝虎视眈眈的国家(辽、夏等)的情况下坚持三百多年而不亡,实属不易。换作其它朝代恐怕还不如他呢。这也说明宋朝虽然重文轻武,影响到了军队的战斗能力。但是作为泱泱大国,军队的实力还是不可小觑的。况且,宋朝(两宋)为中原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突出的贡献,就冲这一点,宋朝也值得铭记,值得称赞。
不仅宋朝值得后人缅怀,明朝也是如此。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万邦来朝
明朝自建国以来,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局稳定,国力强盛。
对外战争中,多次北上打击蒙元残余势力,消灭各大割据势力,使中原再次恢复到汉族统治的王朝下。
朱元璋即位之初,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努力恢复社会生产力。确立里甲制,配合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的实行,落实赋税劳役的征收及地方治安的维持。
郑和下西洋,使西洋诸国认识到了中原文化的发达,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联系
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派郑和组织规模弘大的船队进行远洋航行活动。沿途经过各个国家和部落之时,都会进行一番文化和经济的交流,这使得各国都对中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后,很多国家都派遣使者不远万里来明朝进行交流,访问和学习。明朝对海外国家的影响力因此达到极致。
明朝专治程度太深,私天下之心太重
朱元璋建国以来,唯恐功臣们居功枉法,图谋不轨,就大肆屠杀有功之臣。虽然有些权贵确实是犯了法,以权谋私,也属该杀之人。但是其中也不免杀错好人了。
因为明朝所建立的厂卫制度(东、西厂,用以监察百官),他们的直系领导是皇帝,因此权利日盛,无人可以牵制他们。所以,此种情况下,就会有严刑逼供的事情发生,冤假错案那是肯定在所难免了。
再者,由于特务机构对百官乃至普通的大量监视,使得全国上下都处于阴霾笼罩之下。这对人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不利影响。而宦官乱政的现象也是时有发生。当然,这都是皇帝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利,消除不利因素而实行的。虽然看似正确,但是弊端也是很大的。
“土木之变”由盛而衰
在明朝的前期,虽然发生了“胡惟庸”案和“蓝玉”案,这是太祖为了打击淮西勋贵而发起的惨案。使得明朝可用将领被斩杀大半,对军事实力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这也是朱棣“靖难之役”能成功的原因之一。
但是无论怎样,他的军事实力还是很强的,总能吊打各方异族势力。而百姓们的生活亦是还算富足。总之,朝堂之上的权利斗争即使很激烈,但是明朝军事,经济等方面还是不弱的。
而这一切的转折点从“土木之变”开始,明朝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亲率大军征讨骚扰边境的瓦剌。
但是,因为瓦剌共派遣了四路大军向内地骚扰,这一路由太师也先(明朝剌封)亲自带领,实力也是最强的。而明朝军队的军政事务都皆由宦官王振独断,他做出了一系列错误决断,比如屡次改变行军路线等,导致士兵苦不堪言。在敌军强大,而明军的决策层又瞎指挥军队,导致军队战斗力骤减的情况下自是无法打败敌军。
于是,明朝大军退至土木堡(今河北张家口怀来县内一城堡),而因为王振实行的错误决断导致后勤断绝,士兵饥渴难耐下,一哄而起,没了秩序。敌军趁机进攻,明军败!
而后果则是皇帝和六十多位大臣被俘,京城精锐具在此失陷。
而后,也先挟胜利之师向北平(今北京)进军。于谦等大臣主张据城坚守,并揍请皇太后立郕王为帝,以安民心。
起初敌军还能有所建树,但是随着各地勤王军队的到来,再加上兵部侍郎于谦指挥军队有方,遂反败为胜,成功护住了京师的安全。明朝能在一线精锐尽失的情况下,再组织二线部队战胜对手,实属难得。这也说明明朝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远在瓦剌之上,这次的失败只是决策失误导致的而已,并不能代表明朝弱于对手了。
虽然土木之变只是一场战役的失利,并不能够对明朝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也不能说明明朝不行了。但是,也是从此时起,明朝的国势开始越来越弱。而后大家都知道,再与崛起的后金(后改为满清)经过多年的战争之后,被其所灭,取而代之。
评价: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他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恢复了汉族文化在中原的盛行。而其对世界的影响力也是不输于历朝历代。他所推崇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精神亦是为后人所乐道。看昔日崇祯帝煤山自杀身亡,其宁死不屈,不惧身死的大无畏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和崇敬。明朝虽然实行了一些错误政策,对民计民生产生了不利影响,但是总的来说,其在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在当时来说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作为华夏子孙,明朝对中国历史做出的贡献我们是不应该忘却的,更是不能忘却的。
无论是宋朝和明朝,亦或是其他朝代,都只是昙花一现而已,他们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的贡献,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牢记于心,永不忘却。而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在军事,文化,科学技术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虽然我们此时还未站在世界的最顶端,但是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努力奋斗,精诚团结下,我们定能再次俯视世界,超越先辈的荣光,成为世界强国,骄傲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更相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还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下,不会像那些古时朝代,只传几百年而亡,中华人民共和国定能够历经万载而不灭,与天地同寿,必会永垂青史,万古长存!
说宋朝和明朝是历史上最无能的朝代的人真的是太不了解这两个朝代了。持有这样看法的人多半是因为这两个朝代都是被少数民族所灭,导致汉文化的传承中断,感觉十分憋屈,才会产生这样狭隘的看法。
无论是从历史纵向还是横向比较,宋朝和明朝都不能说是无能的朝代。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军事、外交领域,这两个朝代都是很有作为的,就综合国力来说,这两个朝代也都排在当时的世界前列。
口说无凭,就让我们逐一来对照分析,首先来说宋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最繁华的时代,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森.麦迪森曾在他的《世界经济千年统计》一书中对世界自公元0年到公元1870年的GDP进行核算,按照他的计算,宋朝的GDP占到了当时世界GDP的22.7%(也有中国学者说宋朝GDP占了当时世界GDP的80%,对此说法我感觉有些夸张,表示存疑,故不作为论据),他认为当时的中国(宋朝)是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远超当时的欧洲。当然麦迪森的计算也未必准确,但当时的宋朝商业、手工业高度发达,经济高度繁荣却是不争的事实,当时的宋朝国都汴京(今开封)被誉为世界文化、经济、艺术、政治中心,“八荒争凑,万国咸通。”,当时周边的高丽(朝鲜)、日本、东南亚诸国都纷纷向宋朝称臣纳贡,经常派遣外交使节和留学生到汴京来学习中国文化和先进的技术,至今我们仍能从这些国家的文字和风俗习惯中看到宋朝文化的影响。
至于军事方面,或许和当时所向披靡的蒙古铁骑相比,让人感觉宋朝的军力很弱,但我们要知道当时的欧洲在蒙古骑兵面前同样不堪一击,蒙古骑兵一直打到了莱茵河畔,让欧洲人谈蒙古骑兵色变。如果不是南宋军队在钓鱼城击毙了蒙哥,蒙古人为争汗位起了内讧,当时正进攻欧洲的金帐汉国为了支持忽必烈争位,放弃了对匈牙利和波兰的进攻,转头攻击旭烈兀,迫使他支持忽必烈,才让欧洲逃过一劫。而看似岌岌可危的南宋却一直坚持了一百多年,把金朝都耗没了,才被元所灭。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明朝,从16世纪初到17世纪初,明朝都可以算是当时世界上手工业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全盛时期明朝的远洋船舶吨位高达1.8万吨,占当时世界总量的18%。当时中国的强盛真正可以说是让世界仰慕,万国来朝。我们都知道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历史,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哥伦布最初是出于对中国的仰慕和向往才决定组织船队航海探险,只是后来在海上迷失了方向,阴差阳错到了美洲,才有了新大陆的发现,从而掀起西方国家的殖民热潮,开启了大航海时代的序幕。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1596年时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写给明朝万历皇帝的亲笔信中得到应证,在这封信中伊丽莎白一世称呼万历皇帝为尊敬的大明皇帝陛下,用语也十分谦卑,希望能够和明朝建立和平平等的贸易关系,由此也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还是很高的。
至于军事方面,在明朝早期和中期,明朝的军事力量都可以说是非常强大的,对外发生的战争也是胜多败少。很多人只看到了明朝末年明朝军队在面对后金骑兵时的不堪一击,却不知道在万历初期,一个李成梁就把建州女真压制得死死的,李成梁杀了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努尔哈赤连屁都不敢放一个,还忍辱负重认了李成梁当义父,给李成梁当亲兵,连给李成梁洗脚这种事都干了(这是野史,不可考,但根据当时努尔哈赤的处境和性格,个人觉得很可能是真的),如果不是李成梁存了养寇自重的心思,或许后来的历史就没有满清什么事了。
历史功过任评说,任何一个朝代到了末期都会出现腐朽衰败的情况,这是历史发展的自然规律,公正地看待一个朝代对于历史发展的贡献和过失,才有利于我们去发现历史的真相,想了解更多的历史真相,欢迎大家关注我的评论号,我们一起来聊历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