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0年前中日第一场海战:揭秘唐朝大胜的经验

1350年前中日第一场海战:揭秘唐朝大胜的经验

    中国军方智库军事科学院国防政策研究中心首度公开发表《战略评估2012》报告认为:中日两国钓鱼岛的对峙使擦枪走火的危险性上升,使中日海战的话题再度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查阅正史发现了历史上一场重要海战。《旧唐书刘仁轨》载:“仁轨遇倭兵于白江之口,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贼众大溃。”《新唐书刘裴娄》载:“遇倭人白江口,四战皆克,焚四百艘,海水为丹。”这时是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年),唐朝、新罗联军将军力皆数倍于己的日本、百济联军在朝鲜半岛的白江口打得大败,堪称一次经典海战。
    一是联军强强联合。严格说起来,唐军是应新罗之请远赴朝鲜半岛进行对日本和百济联军的客场作战。但是刘仁轨率领的唐军十分注重同新罗的配合协作,并充分尊重新罗熟悉地形和气象的优势。根据《三国史记新罗本纪》记载,“总管孙仁师领兵,来救,新罗兵马,亦发同征”,可见唐新联军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的氛围。
    二是兵贵神速,打好时间差。唐朝水军以最快的速度赶在日本水军之前到达白江口。8月27日,日本水军到达后,率先冲向唐新水军。由于唐军船皆是艨艟巨舰,舰大而坚利于防守,而倭军船多是舢板小舰,日本水军明显处于下风并败下阵来。唐朝水军并不乘胜追击,而是立刻连夜重整坚守,以静制动等待疲劳之师再次来战。
    三是巧妙利用地形优势。由于唐朝新罗联军只有1。2万人和战船170余只,而日本百济联军却有4。7万人和战船800余只,力量悬殊。为了分散日本联军的兵力和精力,刘仁轨主张由从陆路进击白村江上游城市周留(今韩国扶安),切断日本水军的陆上补给和支援。而水路则在刘仁轨、杜爽及扶余隆的率领下,在白江口等待阻击日本军舰。
    四是兵不厌诈,合拢包围。《日本书纪天智纪》说:“更率日本乱伍中军之卒,进打大唐坚阵之军。大唐便自左右夹船绕战。须臾之际,官军败绩。”8月28日,日本水军首先进击唐新水军中军巨舰,意图将其分割为两部。唐新水军自中军佯撤,引诱日军进入唐朝军水阵。日军完全进入之后,唐朝水军迅速左右合围,向日本军舰发射火箭,日军大败。
    到今年8月,白江口海战已过去1350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如今回望这场中日千年第一战,好像向我们诉说:“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白江口海战时的大唐国力强盛,水师配备有坚硬的大船、强弓利箭和威猛的火炮,而日本则是零落的小船和落后的冷兵器。
    战争是和平稳定的重要威慑手段。白江口海战使日本在此后多年停止在亚洲对于周边国家的侵略,再联想到在1598年明朝与日本也同在朝鲜半岛的露梁海战使此后300年无战事,说明必须以强大的军力来遏制日本的侵略野心。
    白江口海战使日本下定决心加速进入“唐风文化时代”和快速转型为律令制国家,并在701年将国号从倭国改为日本,日本正是遵从学习强者的民族心理,实施多年的海洋战略,终于在1000多年后将北洋水师掀翻,令人感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盛世唐朝盛世唐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