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
明朝中国与日本的交往史实(明朝初期与日本的外交关系图)
元朝初期,忽必烈曾经发兵征伐日本,导致日本念念不忘,于是终元之世,日本不与中国同好。明朝开国以后朱元璋就派使臣持国书去日本、高丽、安南、占城四国,意思是宣告:元朝已经灭亡,现在中国是大明王朝,你们诸…
-
帖木儿入侵明朝(帖木儿帝国和明朝关系)
1394年(洪武二十七年)帖木儿帝国向明朝贡马,而且致国书。第二年,明朝派遣兵科给事中傅安率领使团往报。但当傅安等抵达帖木儿帝国国都撒马尔罕时,帖木儿打算要向东兴兵,攻打明朝了,于是扣押了傅安等人,而且…
-
朱元璋颁布《存恤高年诏》政策的作用(朱元璋颁布《存恤高年诏》政策的作用和意义)
朱元璋对天下老年人施以尊重,颁布《存恤高年诏》。洪武二十年,朱元璋怕有关部门执行不力,就又叮嘱礼部尚书,要以皇帝的名义再次重申一下这项政策。在朝廷的要求和带动下,各地形成了尊老养老的风气,赡养老人的…
-
宋代救济制度(明朝的社会救济制度有哪些)
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明代的社会救济事业有了较大的进步。官办的救济机构更加完善;民间的社会救助活动突破了以往个人的,零散的局限形成了地域性的组织机构,出现了我国古代民间慈善事业发展的高峰;特别是善书的…
-
明朝重农抑商政策松动了吗(明朝重农抑商为什么工商业还会发达)
为了贬抑商人,朱元璋他特意规定,农民可以穿绸、纱、绢、布四种衣料。而商人却只能穿绢、布两种料子的衣服。商人考学、当官,都会受到种种刁难和限制。 明朝为何重农抑商,这是因为,商人通过各处奔走获取大量财富…
-
明朝的工匠制度是强制的吗?(明清工匠制度)
朱元璋还解除了元朝时期工商业对工匠的束缚制度,解除了唐宋元三朝佃农的卑下地位和生死惩罚由主人主宰的命运,中国的工商业工匠,佃农,第一次在法律上,被确认了平等的人权,再也不是任人宰割的奴隶。 明政府于13…
-
明朝占城国(明朝与占城的外交关系是)
《明史》记载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经过:永乐三年六月,命郑和及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
-
明朝军事编制(明代军事编制)
洪武初年,由大都督府的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1380年,改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分领在京各卫所和在外各都司。都督府所管仅是兵籍和军政,不能直接统率军队。军官的选授权在兵部,而军队的调遣和…
-
通政司的历史沿革与部门设置
通政司,官署名。明代始设“通政使司”,简称“通政司”,其长官为“通政使”。清代沿置,掌内外章奏和臣民密封申诉之件。俗称“银台”。 宋代有通进银台司(后改承进司),又称银台。明代有通政使司,设通政使,负责内外章疏…
-
明朝与安南的外交关系是什么(明朝时的安南)
朱棣出兵安南的决定与郑和下西洋战略意图的实现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学者认为朱棣“郡县安南”的决定过于草率,指责他忘记了祖训中“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的告诫。 若如此兴师动众仅仅为了给安南一个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