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为什么叫春秋战国(周朝后期为什么叫春秋战国)

由于东周时期的前半段和后半段又有许多的不同之处,所以历史学家为了研究的方便又将东周进行了历史分期,划分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春秋时期、战国时期。

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觐王室的时节。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书记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

而战国的来源则是《战国策》,它是西汉刘向所著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在这个时期,列国之间的战争方式比之前有了显著的改变,战争规模也比之前要大得多,战况也更加惨烈,因此称之为战国时代。

春秋时代,是中国历史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史称“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四十四年)前夕,总共295年。

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战国时期包括周朝灭亡前,周朝之后秦灭六国完成之前。东周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所灭,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公元前453年,韩、赵、魏推翻智氏,以三家分晋的结果为标志,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

总得来说,春秋比战国阶段更为温和。而古人认为一年四季中“夏”过于炎热,“冬”过于寒冷,唯有“春”与“秋”最为适中。而且春天万物复苏、欣欣向荣,有利于播种与祭祀。其中祭祀先祖、神灵是礼法的表现,这与分封制密不可分。秋天金风送爽、硕果累累,有利于收割和战争。其中战争虽死伤有限,但发生频率还是很高的,一些小国不免会被收割。可以说“春”、“秋”两季的意蕴与东周前一阶段的政治“尊王攘夷”、经济“”春耕秋收”与军事“”战役四起”的特点相吻合,所以用“春秋”指代该阶段十分贴切。

而鲁国史官编撰之《春秋》一书对东周前期的整体形势有所概括,所以后人就将东周前期称为“春秋时期”。

春秋战国为什么叫春秋战国(周朝后期为什么叫春秋战国)

而战国的来源是《战国策》,是国别体的史书,作者是西汉的刘向。

春秋战国为什么叫春秋战国(周朝后期为什么叫春秋战国)

自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开始了东周时期。

春秋时代,大致指东周的前半期即周平王四十九年至周敬王三十年,这个名称来自于一本书的名字,即众所周知的据说是孔子删定的一本关于鲁国历史的书籍——《春秋》。

战国时代,大致是指东周后半期即周敬王四十年至秦王政二十五年,当时列国的战争发生变化,规模更大,更惨烈,因此称为战国时代。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是从三家分晋开始的战国时代。

那明明是东周时期,为什么还要要进行分期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政治方面,春秋时期还维系着周王室的封建制度,诸侯国还没开始取而代之的事情,战国时期制度已经逐渐崩溃,王室不再被尊敬。

经济方面,春秋时期土地多以贵族为主,农民很少有土地,而战国时期贵族没落,老百姓开始有土地。

军事方面,春秋时期发生的战事,打仗多以车战为主,战期最多一天,而战国时期,步兵、骑兵、舟兵等加入战斗,战争空间扩大,人数增加,战时更为持久。值得一提的是,公元前473年,吴被越所灭,吴成为当时第一个被灭的大国。

人员方面,春秋时期,诸夏无论从地理上还是人口上都算少,但是战国时期,经过内融狄人,外同化边境各国,诸夏的范围不断扩大,当时的范围称之为“中国”。

在春秋时期,只有贵族才能接受教育,到春秋末年,一位贵族把贵族教育引入平民阶层,这个贵族就是孔子,孔子还开启了平民通过宣扬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策略获得君主的赏识而谋得一官半职的风潮,此后“百家之学”兴起,孔子当为第一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人物录人物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