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即指建立国号的帝王世代相传的整个统治时代
朝:有这么一句话,叫”一朝天子一朝臣
我的结论是:如果把“夏”视作一个文明,你们它确实是存在的;但是否能称得上是一个朝代,这个要商榷。
对于,夏朝是否存在的质疑,历史上由来已久。在近代中国,最早质疑夏王朝存在的学者们被称为「疑古学派」,或「古史辨派」。他们主张重新辨别对上古历史的记载。这一派的主力包括胡适、顾颉刚、钱玄同等众多名家,阵容强大。顾颉刚是其中最激进的。一开始,他们宣称「周朝之前无信史」。就是说连商朝都不肯承认。
后来,王国维用甲骨文证实了商朝的存在,从事实上驳斥了他们的观点。但对商朝之前的历史,他们照旧持怀疑态度。其中最著名的论断莫过于顾颉刚对大禹的质疑。传说中大禹把王位传给儿子启,由此开启了夏王朝以及中国王权的世袭模式。然而顾颉刚认为大禹的原形是铸造于九鼎之上的一个动物图形,禹和夏朝的联系是后人附会的。虽然这个观点被学界普遍反对,但顾颉刚到晚年仍固执己见。
今天的学者虽然不像顾颉刚那么激进,但对夏朝历史的真实性,很多人都采用非常谨慎的「有条件的不可知论」,即没有足够的历史信息出土,就不能证明夏王朝真实存在,但同时也并不否定它的存在。为本书作序的许宏先生,就是「有条件的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
国际学术界关于夏王朝是否存在的问题,观点也是不断演变的。在日本历史学界,像东京文献学派的创始人白鸟库吉,主张「尧舜禹抹杀论」和「神代史否定论」,彻底把中国上古历史归为虚构。直到最近十几年,日本学界才逐渐有人转向「有条件的不可知论」。
日本历史学家宫本一夫倾向于「有条件的不可知论」。他认为根据现在的二里头文化遗址,足以证明夏王朝确实存在。然而,真正的问题在于二里头文化是否达到了一个王朝所应该达到的标准?换句话说,如果二里头文化代表了夏朝的政治与经济巅峰,那么夏朝能不能称之为王朝呢?二里头代表的夏朝到底达到了王朝的哪个阶段?是初期,还是成熟期?
二里头文化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二里头,遗址共分四期。在其初期,文化中心位于颍河、汝河流域;二期之后转移到伊河、洛河流域;三期伴随着青铜器兴起而显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除了青铜刀,还有斧、凿等武器,以及青铜铃、牌饰、圆形器、圆泡等装饰品,这标志着青铜时代的到来。
同时,二里头特产的伊洛系陶器越过黄河向北扩展。二里头文化三期已经拥有了更加明确的称得上初期国家的条件。那么,当时的二里头文化是否相当于初期国家阶段呢?
史学界关于判断一个早期人类活动遗址是否能达到文明的水准,一般有三个判别标准。一、文字;二、大量非农业人口组成的城市;三、复杂宗教礼仪(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提出的文明三要素),或金属冶炼(中日两国学者主张将此代替「宗教礼仪」作为判别文明的标准)。
在以上三个判别标准中,如果能达到两个,就可以算得上是文明。按照这个标准来检验商朝,可以看出:文字方面有甲骨文;城市有安阳殷墟,不仅规模很大,而且有明显的社会等级和分工;在金属冶炼方面,商朝的青铜器在全世界范围都是顶级水平。所以商朝完全符合文明古国的标准。
现在,我们先假定二里头文化就是夏朝。然后,再用这个标准检验二里头文化遗址。
文字方面,虽然二里头出土的器物上有一些刻画的符号,但不能被认定为文字;社会发展阶段方面,我们引入以下四个考古方面常用的指标来加以判断:
(1)王墓,也就是王的陵墓,这没有发现。王墓是根本不存在,还是尚未发现,或是已被盗墓贼给盗掘破坏,目前学界尚无定论。
(2)棺椁结构,这是指在地下建造墓室,再把木棺置于其中的方式。商朝的墓葬采用棺椁结构,这是一种身份与地位的标志。但在二里头文化中棺椁结构从未出现。
(3)随葬品,也就是冥器。二里头文化后期已经陆续浮现,但应用规模还很小,无法与商代相比。作为礼器的青铜器要到二里头文化的后期才逐渐出现。
(4)祭祀活动,中国文化特别注重祭祀。《左传》里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就是祭祀;戎,就是战争。祭祀和战争构成了最大的国事。反过来讲,从祭祀与战争的发达程度,可以判断一个国家的发展阶段。
宫本一夫认为,商朝是以祭祀仪礼和礼制为基础,建立了维持社会秩序和群体组织的祭仪国家。也就是说,商朝的祭礼已经相当完备了。但二里头文化在祭祀活动上与商朝相比要差得很多。二里头文化遗址没有发现人牲(即用人来殉葬)。就考古学而言,人牲的出现可以印证王权的扩张与国家的成型。
在河南郑州附近的二里岗文化(早于安阳殷墟,而晚于二里头文化的文明),在其上层二期(相当于商朝中期)一个叫白家庄小双桥的遗址发现了大量的牛和人的牺牲坑。这说明当时牺牲祭祀已经非常盛行。然而这样的牺牲坑在二里头文化遗址却并未发现。
基于以上四个参考标准,宫本一夫认为,二里头文化可以证实在商朝之前,中国存在一个更古老的文化。如果这就是传说中的夏王朝,那么夏王朝的社会进化尚未达到成熟的王权阶段,而是处于王权的形成期,并不像商朝那样已经具备了王朝或国家的资格。
所以,他将其定位为初期国家形成期或萌芽期,或者叫做「前王朝年代」。把夏称为王朝,有点勉为其难。
综上所述,对夏王朝是否存在这个问题,我们的初步结论是:夏是存在的,但夏能否称得上王朝,则有待商榷。从现存的考古证据来看,夏距离我们想象的那种发达完备的王朝社会,还有很大的差距。
【本回答节选自我自己的文章《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之从神话到历史》】
朝代:指在封建社会或者沿袭了封建社会王室传统的国家里,王朝更替或者国王更替的时间间隔。朝代一般以王朝或者国王的名称加以命名,也有以年号加以命名的。建立国号的君主(一代或若干代相传)统治的整个时期称为朝代。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因为我国以前没有人建立国王朝,都是部落,所以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部落都是禅让制,而夏朝开始是王位世袭制。
根据史书记载,夏朝是禹的儿子启废除了传统的部落“禅让”制,杀死伯益而称王,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禹传子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度,由禅让制变成王位的世袭制。夏朝共传13代,16王。夏朝其中心区域在今天的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据说启死后,太康即位,出现了一时的政权更迭,即所谓“失国”。再经少康中兴,重建夏朝。到孔甲统治时,夏朝走向衰落。此后,三传至桀,夏朝灭亡。约400年,后为商朝所灭。
由于夏朝没有文字直接流传下来,所以,长期以来对其了解还主要依赖古代文献的记载,包括夏朝的国王、官吏、军队以及刑狱情况。现代以来,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村遗址中大型宫殿、墓葬以及许多青铜器的出土,则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作为奴隶制的夏朝的政治、经济及社会文化、生活等等方面的情况。
夏朝建立者大禹是治水安民的历史英雄人物。夏的国土由原来的中原地区扩充到了黄河流域和大江南北,各民族部落在大禹的统领下,以一种联盟的形式存在,大禹的儿子启即位后,经过甘之战消灭了有扈氏,又在西河之战中取胜杀掉武观,从而巩固了自己的地位,成了一统天下的天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