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其实很难说有什么可比性,虽然都以娱乐的笔法书写历史,但是《万历十五年》还是偏学术,《明朝那些事儿》基本是公认的网络小说,比较典型的是为了写得罪王阳明学说系统的人都没好下场的一系列穿凿附会,这样的笔法是黄仁宇老先生没有的
2.《万历十五年》抛弃对历史的道德判断,接近纯粹以技术手段书写历史,以中国传统文化根植的政治经济地理历史背景诠释历史,《明朝那些事儿》则基本纯粹以中国历史黑白对立的小说手法书写历史,而且充满了厚黑和权谋
3.《明朝那些事儿》是以通史的手法写成的,便于全面了解明朝,但毕竟是小说,不要深信不疑,而《万历十五年》则抽取了历史上的一年进行深挖,全面解读明朝政治社会生活的图景,其深度是《明朝》没法比的
4.最后,不得不承认《明朝》是一部很好看的作品,而《万历十五年》也写的浅显易懂生动有趣……读起来都相当有快感,不会浪费时间,想了解明朝,都值得一读,只是如果想进一步了解明史,最好多读《万历十五年》……只是想玩玩,那就读《明朝那些事儿》
《万历十五年》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此书出来之后,就在明朝的历史的研究中,有着他自身独特的研究价值。
被翻译成英文后,也成为了美国很多东亚历史研究所的教材。
本书以一个独特的视角,选择了一个看似无关重要的年份,万历十五年为切入点,论述明朝在发展了将近两百年后,明朝已经各种弊政和问题都已经出现,以及很有可能会导致王朝覆灭的诱因。
本书更是从一些细枝末节的历史细节,来讲述了一些历史的蝴蝶效应。
在万历十五年,明朝发生了三件在当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情。
第一件事是这一年,明朝最伟大的将领戚继光逝世。
因为戚继光和张居正的关系,导致他被朝廷猜忌,最后戚继光是在一个苦寒之夜逝去的。
戚继光被冷落和朝廷猜忌,也是明朝最后一次放弃了一次军事改革。至此,明朝的军队开始越来越不能战,直到辽东地区的努尔哈赤崛起。
第二件事情,就是在万历十五年这一年,辽东巡抚发现了一只女真人部落在征伐其他女真部落。
巡抚觉得这个部落很有可能危险朝廷的安全,就写了奏疏给朝廷,但是朝廷却没有给予任何重视。
然而,这个女真人部落的首领叫做努尔哈赤。
第三件事情,就是这一年,海瑞死了。
海瑞作为明朝时期,最为有名的清官,他的死,对于明朝的其他官员来说,是一种解脱,但是对于整个国家而言,其实就是一种精神的死去。
所以对于明朝历史,希望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思考的话,可以试着看着《万历十五年》
而《明朝那些事》这本书,则是当年明月写的
这本书,可以说最为受人欢迎的点,就是主要以一种非常幽默的语言,在用上现在人们所熟知的一些概念,来解释明朝发生的事情和历史事件。
而且套书,可以说的上绝对是一本划时代的著作。
因为这本书的有趣,以及为我们打开了一种全新的看历史的方法,使得历史从此不再是历史课本上那些枯燥无味的白纸黑字。
同时,也让我们知道,书本上那些已经给出定义的历史人物,远远没有书上写的那样具有标志性。
而更多的,则是在一种历史范围内,教人们该如何去看待或者理解历史事件中的人物选择。
对于历史完全不懂得,但是又有点兴趣的人,可以建议看下这本《明朝那些事》,此套书一共有七本,每一本相对应的就是一段历史时期,因此要查阅哪段历史人物的,很快就可以查阅到。
因此两本书,都可以看作是了解明朝历史的最佳读物,具有很深的历史人物人文情。建议如果对于明朝历史的事件概念不清楚,或者历史观较差的同学,可以先看看比较通俗易懂的《明朝那些事》。
如果有历史基础的,可以建议先看看《万历十五年》,随后就会发现《万历十五年》能带给你的收获,会让你一辈子受益。
说实话,其实看见有些人说,这两个没有可比性,这个观点不对。两者都是优秀的历史通俗读物。
(1)先说《万历十五年》,这种读物外国不少,中国的人创作的我个人没看见过。《叫魂》《王氏之死》等等,史景迁是这方面的著名作家,而且他也是一个汉学家。万历十五年用了七个人的故事,串起来了万历朝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社会思潮等等。而且背后还有作者查阅史料与考证的功底,不能不说是一部优秀的作品。但是,黄仁宇的大历史观念只能说是一家之言,和现在主流的历史观念有很大区别。黄仁宇在历史观方面也许欠妥,但是,他在经济史方面还是很有造诣的。
当然了,《万历十五年》这本书火起来也不是意外,首先,这本书风格独特(至少中国这样的作品不多),其次,通俗易懂(很多人说喜欢陈寅恪,陈寅恪的著作有几个人能认认真真看完)因为通俗,所以受众面广。最后,这本书还能让人看到作者对于史料的选取。(当然史料选取合不合适另说)这绝对是下了功夫的。
(2)《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作者当年明月,最初这些书里面的内容是在天涯论坛连载。后来一下子出了七本小说。《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石悦绝对是最早做历史通俗读物的人之一,所以火起来也正常。
很多人觉得他写的是通俗读物看不起这本书,这本书再不济,书里面大体史实是正确的,另外有一些内容可能摘自野史,这最多是史料出处值得商榷。他的历史观至少被主流历史学界接受了的,当年明月曾经拜师于毛佩琦门下,毛佩琦是明史研究会副会长。而且说到通俗读物,现在社科院也制作了一个版本的《中国通史》,绝对专业的一群人做的通俗读物至少质量得以保证吧!
《明朝那些事儿》火的原因,我分析有三点:第一,当时做通俗历史读物的人不多,当年明月是先行者:第二,作品通俗幽默,很多故事令人捧腹,很多片段值得回味。同样一个事情,不同的人说出来给人感觉不一样。第三,三观很正,里面有一些正能量的东西,很好的传递了中华民族精神。让人心中感动。
总之,两本书都是影响力比较大的通俗读物,这两本都是历史入门读物,看哪一本都一样,主要都是他们都只是入门读物。这两本书给你的不是知识,而是兴趣。当你有浓厚的兴趣以后,你可以去看明朝历史。从专业角度看历史,专业书籍推荐几本。吴晗《朱元璋传》顾城《南明史》孟森《明史讲义》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