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思想的书籍(孔子读过哪些书籍)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其言行事迹,见于《论语》《孝经》《孔子家语》《礼记》和《左传》等书。他生前做过鲁国的大司寇,然而并不得志,未能行其道。故而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主张,然而各国均未采纳其说,重用其人。孔子晚年,乃专心整理文献,教授学生。下面,答主分享一下介绍孔子生平比较可靠的书籍:


一、传世文献

《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版。

这是用现代汉语注释和翻译的本子,非常便于今人特别是初学者的入门。有繁体和简体两种排印本,读繁体字有些困难的朋友,可读简体本。


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山西人民出版社);《去圣乃得真孔子——〈论语〉纵横读》,三联书店。

最初,特别讨厌李零。讨厌他把孔子“惶惶若丧家之犬”的窘迫放大,感觉他不尊重孔子,翻翻他的书,这种成见便消除了。李零有才,不是一般的有才。读他的文字,非常过瘾。当然,他的有些话,不能全信的。他的书,他推荐的书,多半都值得一读。


易鑫鼎《〈论语〉集义新编索解》,首师大出版社2013年版。

这本书很特别,编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分类重新编排《论语》的内容,对我们系统了解,熟悉掌握《论语》一书极有帮助。
关于孔子思想的书籍(孔子读过哪些书籍)


《春秋左传注》,杨伯峻注,中华书局版。

此本有注释而无翻译,而且是繁体竖排,普通读者阅读起来,或许有困难,可以结合沈玉成先生《左传译文》。沈著乃为阅读文言有困难的读者翻译的,且以杨先生注本为依据,两书值得对读。

另外,有专门将《左传》中有关孔子言行辑录成新书的著作,比如孟宪岭《〈左传〉中的孔子言语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可以参考。李宗侗先生《左传今注今译》等今人注译本,也可参考。

《左传》中关于孔子的记载并不多,然而,有些记载却很重要,比如鲁哀公捕到麟,孔子感而哀之。孔子逝世后,鲁哀公为作诔事。了解孔子生平,《左传》可以放在最后看。


《孔子家语》,王国轩译注,中华书局。

《孔子家语》的真伪,该书是否为孔子后人记载编纂,一直存有争议,然其中有关孔子的内容却不少。


王文锦《礼记译解》,中华书局2001年版。

王梦鸥 《礼记今注今译》,天津古籍出版社 1987年版/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版。

上述两书,都是《礼记》较好的今注本。其中,有关于孔子生平言行的内容。

郭沂《子曰全集》,中华书局2017年版。

摘抄一段该书的简介:这是一部有关孔子言行记录的文献总集,相关内容采自春秋至明代的约二百三十种典籍。全书根据文献性质和可靠程度分为十二卷,即论语精义、孝经古今、孔子家语、孔丛家学、儒书存录、三传纪实、孔门承训、马迁立传、史海钩沉、传注杂引、诸子载言、两汉谶纬。

该书一至五卷为《论语》类文献,即专门记录孔子言行,值得重点阅读!

【以上三书,乃友人胡君所荐,谨此致谢。】


二、质量较高的传记

较早为孔子作传的当推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对孔子生平作了系统的梳理和介绍,有必要先读一读。文末司马迁的赞语极为感人,特别摘抄于此: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值得仔细阅读的孔子传记有以下两种:

钱穆《孔子传》,三联书店2007年版。(1974年初版于台湾)

钱先生的《先秦诸子系年》《论语新解》等书,亦有孔子生平相关的诸多内容,有志于进一步了解孔子,提高传统文化素养者,不可不读。


张秉楠《孔子传》,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年版,2008年修订版。

张传翻了一下,感觉挺扎实靠谱,20年间再版多次,足见此书的受欢迎程度。


三、其他


于丹《论语心得》,中华书局版。

于丹女士,口才极好,文采出众,很善演讲。听听她讲论语,进而自己阅读《论语》《孟子》,应该是极好的。如仅满足于听她的讲演,或者读她的书,当然是可以的,只是可能有点儿亏,毕竟,法乎其上,才得其中……
关于孔子思想的书籍(孔子读过哪些书籍)


鲍鹏山《孔子传》,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年版。

很多人了解孔子,恐怕都来自百家讲坛,都是听鲍鹏山所讲。他讲孔子饱含感情,情绪浓度高,有些文采,能够感人,然而,很多地方不甚可靠。鲍先生自己很清醒,此书的定位是普及读物,这显然不是谦虚了。


李元《孔子传》,哈尔滨出版社2004年版。

该书所附《孔子年谱》,兼及孔子弟子与时事,可观。然据后记,作者作论武断,知此书不必细读。


邵耀成《孔夫子:迹近真实的故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细节发挥颇多,历史小说。附录十二种,价值稍高。作者在海外生活多年,他试图以西学今习“翻译”和理解孔子及其时代,作者古典文化根基不够牢固,舛误偶出,所论多有隔阂。


如果您觉得所荐书目太多了,只想读几本,那么可以先读《史记·孔子世家》、钱穆《孔子传》,再读杨伯峻《论语译注》和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


限于见闻,答主仅罗列上述书目,欢迎补充~~


如觉文章不错,还请点赞鼓励~~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风雅人文观察。


了解孔子的一生,读司马迁史记里的孔府世家。

司马迁是第一个为孔子做传记的,客观、真实度比较大。

孔子是圣人,圣人起码得有个传记,但是第一个写孔子传记的不是孔子的子孙后人,也不是孔子的徒子徒孙,而是比孔子年轻七百岁的司马迁。这是为什么?

【一】

在中国历史上,孔府世家传承二千多年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尽管朝代更替,但孔子这个圣人基本上是朝廷的座上宾。

圣人就是很高级的人,就不是普通的人了,圣人相当于是国家最高级别的英雄楷模人物。

各个行业都有圣人,古代有十个圣人,酒圣杜康、文圣孔丘、史圣司马迁、医圣张仲景、武圣关羽、书圣王羲之、茶圣陆羽、草圣张旭、画圣吴道子、诗圣杜甫。这些算是行业最高级别的大咖。

但是能够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域的成为圣人的,就更少了,十个圣人里的孔子算一个,其他的九个还真算不上。

圣人那就是不朽的人物了。

圣人的评判标准出现于春秋时期,据《左传》记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也就是说,成为圣人,就要做到立德、立功、立言。

虽然只有这三个标准,但在历史上,能做到其中一条的都寥寥无几,更何况是三个同时做到?

【二】

西汉时期,刘邦奠定了统一的基础,文景之治打下了发展的基础,汉武帝通过宫廷斗争击败了窦太后一党,但是汉武帝仍然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

汉初高祖刘邦分封的各种同姓王侯,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国家的各项税收、货币、盐铁专营的政策无法统一,中央政府的财力受到影响;国家虽然道、法、儒等思想占据主流,但是无法形成统一的思想,也就无法形成统一的礼乐制度;分封导致中央政府精力、财力、军力不统一。

消解诸侯的力量以及如何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和统一,成为汉武帝思考的大计。

儒生董仲舒上了《举贤良对策》,为汉武帝提出了解决之道:

首先是君权神授至高无上,汉武帝为“天子”,代表了“天”这个最高的存在,汉武帝的君权具有无比的正统性、合法性,并且是神圣和唯一的;

其次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任何人反对汉武帝、反对朝廷,都是不合法的、不道德的,也不会有支持者;

最后是天下一统是“天意”,以汉武帝“天子”为中心,任何想破坏大一统的行为都是逆天而行。

董仲舒提出的各项方略需要有一个理论体系支撑,汉武帝从国家的发展和自己统治权威的树立权衡,儒学成为官方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

大学者董仲舒设坛教授,课讲得十分精彩,弟子很多,很多读书人都尊他为师。

在拜他为师的人中,就有司马迁。

为了细致地了解儒学,司马迁拜学于孔安国。

孔安国是孔子后人,接受家学的孔安国对孔子的学问与古时前辈的理解极为相近,司马迁拜师孔安国,从老师口中得到一些孔子事实,同时学习历史文献的解读方法。

【四】

《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记述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三千年左右的中国历史。

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

1、“本纪”是全书提纲,以王朝的更替为体,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

2、“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3、“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

4、“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

5、“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司马迁处于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时代,又师从于当时的大儒董仲舒和孔子后人孔安国,那么孔子在司马迁的心中地位就比较高了,因此,独具慧眼的把孔子和诸侯并列为世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人物录人物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