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被低估的人(三国最被低估的十个人)

真实的三国中第一个被低估的人是汉献帝。一般人认为汉献帝昏庸,懦弱。其实不然。汉献帝刘协(181-234)字伯和。是董卓废掉汉少帝刘辩而立的傀儡。他一上台就被董卓操控,接着经过一系列变故又被曹操操控,直至“禅位”曹丕。他由一个8岁幼童即位,便被各路佞臣操纵,有才不能施展,有理想而被压制。

第二个被低估的就是魏延了。诸葛亮谨小慎微,不信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而屡次打压魏延。观诸葛亮的历次北伐,给曹魏的打击也无伤皮毛,而自己劳民伤财,导致民生凋弊,国库空虚,无以为继。而魏延的计谋却可以直插曹魏心脏。所费物力有限。后来的邓艾亦是与魏延奇谋异曲同工,最后竟灭了蜀汉。

基于此,诸葛亮就是第一个被高估的人。

第二个被高估的人应当是关羽,在人们的认知中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威武不可一世,其实关羽并没有演义中那么亮丽光鲜。

在《三国演义》中,由于罗贯中的拥刘反曹的思想,造成很多人物的形象出现了偏差。相比于真实的三国中,笔者认为被严重低估的人有:曹操,周瑜,魏延;被严重高估的人有:赵云,诸葛亮,黄忠。三国最被低估的人(三国最被低估的十个人)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奸雄的形象,几次被打得丢盔卸甲,表现非常狼狈。在正史上,除了征张绣之外,曹操其他几次战败都败得很从容。在对阵马超的时候,曹操坐在床上没有反应过来,险些被马超俘虏,在众将的保护下才逃脱,并不是小说中割须弃袍这么丢人。赤壁之战曹操是从容撤退,不是被打得全军覆没,更没有在华容道低三下四的恳求关羽。在这些情节的共同作用下,曹操的形象矮小了很多,被很多人严重的低估。三国最被低估的人(三国最被低估的十个人)

正史中周瑜在世的时候,从来没有畏惧过诸葛亮,更没有被诸葛亮气过。周瑜曾经想要把刘备软禁起来,却被孙权拒绝了。后来周瑜又想要把关羽张飞收为己用,然后带兵攻占益州,结果在中途病逝。纵观周瑜一生,和诸葛亮的交集并不多,在小说里面他大喊“既生瑜,何生亮”,也是作者为了迎合观众的噱头点而写的。

魏延是蜀汉刘备时期的重臣,在刘禅时期是地位仅次于诸葛亮的将军,姜维一直到去世,都没能达到魏延县侯的封爵。在刘备攻占汉中之后,直接就把魏延提拔到了汉中地区一把手的位置。魏延的地位要高于赵云,和黄忠以及马超等人差不多。在诸葛亮北伐时期,魏延也是军队里面的头号大将,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魏延被杨仪冤枉造反后杀死,也因此身败名裂。在小说中罗贯中把魏延描述成了一个二流武将的形象,还被扣上了天生有反骨的帽子,成为了一个跳梁小丑的角色。

赵云是《三国演义》主推的对象,正史上的赵云同关羽和张飞地位相差很大,甚至还不如魏延的地位更高。但是在小说中,赵云的地位几乎和张飞关羽平起平坐,要远高于魏延。历史上的长坂坡之战赵云仅仅是怀抱婴儿回到了刘备身边,并没有发生大的战斗。诸葛亮北伐时期,赵云也不是作为先锋的角色出场。三国最被低估的人(三国最被低估的十个人)

诸葛亮被很多人称为半妖,在演义中经常神机妙算,从来没有遇到过对手。正史上的诸葛亮确实是一个能人,也是一个忠臣,只是诸葛亮的能力远没有小说中那么强。赤壁之战是周瑜打的,东风也不是诸葛亮借的。后来刘备征战的时候,诸葛亮主要做的是后勤部长,谋士是庞统和法正。诸葛亮北伐也没有小说中那么神乎其神,只取得了微弱的成效,可以说是徒劳无功。

黄忠在正史上参加的战争很少,在刘备称帝前就去世,履历远没有小说中那么丰富。黄忠也根本不能和关羽相提并论,更没有和关羽打成平手,在正史上关羽一直看不起黄忠,诸葛亮也表示黄忠名气太低,不应该破格提拔。

综上所述,小说作为一种脍炙人口的艺术形式,对历史人物脸谱化,来让读者便于认识和理解无可厚非,和真实的三国有一些出入也属正常。

三国是一个勇士如林、英雄辈出的时代,加上民间的传说和戏剧小说的渲染,许多人物甚至被“神话”,比如被后世尊为“武圣”的关羽、“多智近妖”的诸葛亮等等。而最广为人知的《三国演义》秉承“尊刘抑曹”的宗旨,对人物的描写常常有失公允,甚至刻意抹黑。那么,在真实的三国中,有哪些被低估的人?又有哪些被高估的人呢?

我们先看看被低估的人,他们往往是立下不少功劳,但在后世没有得到太多关注。这就导致在人们的心中,他们的存在感低下,自然就“才美不外现”,于是被逐渐埋没和低估。这样被埋没的人才,笔者认为很具代表性的就是刘备阵营的陈到。三国最被低估的人(三国最被低估的十个人)

近年来,随着网络上关于三国讨论的增多,陈到的知名度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位将领在《三国志》中没有单独的传记,只是寥寥数语,到了《三国演义》中,更是根本没有登场。不过,他在《三国志》中的短短一段记载就足以表明他实力的不俗。

他的事迹被陈寿记录在《蜀书》的最后一卷,上面写道:“自豫州随先主,名位常亚赵云,俱以忠勇称。”也就是说,陈到在刘备帐下常常是和赵云相提并论的。赵云大名鼎鼎,而陈到则默默无闻,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到了蜀汉后期,他“官至永安都督、征西将军,封亭侯。”也算是加官进爵,功劳得到了认可。

可能有读者疑惑,既然史书关于陈到语焉如此不详,且没有记载他有什么战功,怎么能说他被低估了呢?其实,他没有赫赫战功是情有可原的。原因在于,他不是一位常规的将军,没有被调派四处征战,他的职责,是统领一支名叫“白毦兵”的特种部队。

白毦兵,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为外人所熟知,只在建兴四年(226)时,诸葛亮写给李严的书信中曾有提及,信中说:“到所督,则先帝帐下白毦,西方上兵也。”短短数语,点名了白毦兵的统帅是陈到,曾是先帝刘备帐下亲兵,且战斗力强悍,是“上兵”。

作为亲兵统帅,陈到自然不可能四处征讨来立战功,而刘备这样的一国之君,其亲兵统领自然也绝非常人。笔者猜测,正是因为陈到的工作性质非常机密,故而史册上对他的记载甚少,以致多年以来被人们忽视。在笔者看来,陈到既勇武过人,又深得刘备信任,可见其忠诚

可靠,如此看来,他绝对是被低估的名将。三国最被低估的人(三国最被低估的十个人)

此外,笔者认为还有魏延。在小说中,他“脑后有反骨”,被诸葛亮嫌弃;在诸葛亮点七星灯续命时,又是他打翻灯盏,让武侯无力回天,最后他谋反,被马岱轻易击杀,十分窝囊。

而历史上的魏延,不但在汉中兢兢业业阻挡魏军,多次击退来犯之敌,屡立战功,且最后他的造反也存在争议,抛开各种争议和关于子午谷奇谋的可行性的争论。可以说,魏延是蜀汉后期,诸葛亮北伐时少数可堪大用的武将之一。

至于高估,笔者认为在罗贯中笔下杀得曹操“割须弃袍”的马超便是一位。据《三国志》的记载,他凭借自己的一身武勇,想要单枪匹马直取曹操,可是“曹公左右将许褚瞋目盻之,超乃不敢动。”仅仅被许褚用凶恶的眼神一盯,他就不敢动了,可见历史上的马超并非演义中那么神勇。到了刘备阵营,他也没有什么称得上的战功,可以说是被高估的武将了。

还有便是在后世和马超同属“五虎将”之列的赵云。在《三国演义》中,他不但白马银枪、英姿飒爽,还战无不胜,曾为了救出幼主而以身犯险,在曹营七进七出,十分勇猛,号称“一身都是胆”。但当我们打开史书会发现,首先,书中并没有对赵云外貌的描写。

其次,所谓的七进七出当然的并不存在,只是在书中有“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至于救出他们母子的方法,史书中没有记载,只不过“皆得免难”终究还是没有“单骑救主”让人更加叹服。三国最被低估的人(三国最被低估的十个人)

至于战功,赵云的战绩寥寥无几,在史书中甚至没有多少独立领军的记载。诸葛亮北伐,赵云与邓芝在箕谷阻挡曹真可能是他作为主将的第一次正式作战,这一战还因为兵弱敌强而失利了。从关羽、张飞、黄忠、马超分别被封前、右、左、后将军时,赵云只被封了小其他四人一级的征南将军,或许可以看出,他的战功还是不足以服众的。

现在人们关于三国的印象,大部分都还是来自《三国演义》,不得不说,它虽然推广了三国的历史,但也让经过罗贯中处理的三国“演义”在很多人心中成了正史和固有的印象,真实的三国和小说是有很多差别的,而且,尽管是史书也不能全信。如果说,非要寻找一个“真实的三国”,几乎是做不到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每日人物每日人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