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跃龙门,又称鲤鱼跳龙门、鱼跃龙门,是古代中国的一个民间传说,发生在今洛阳龙门石窟所在地区。
相传由于黄河河水浑浊,一般鱼类不能存活,只有耐污的鲤鱼生长十分良好,又由于其生长环境是黄色的泥水,所以黄河鲤鱼身上长的是金黄色的鳞片。
古人发现每年到了春季的时候,这些金色鲤鱼会逆水而上,在龙门形成跳跃的群体,但在瀑布以上,由于水流湍急,没有任何鱼类可以登上,所以古代人们想像这些金色的鲤鱼跳过龙门以后就会变化成龙升天而去。
鲤跃龙门,用来比喻勠力拼搏,砥砺奋进,敢想敢干,敢于筑梦。科举制度推行后,鱼跃龙门被用来比喻科举中试,于是龙门在国人心里就有了神圣的地位。
“鲤鱼跳龙门”的传说流传下来,也影响了日本等地,日本风俗在男孩节悬挂鲤鱼旗,就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像鲤鱼一样跳过龙门成龙。
吉祥图案
大禹凿门和鲤鱼登龙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水经注》、《三秦记》等古籍中均有记载。
《太平广记》卷四六六“龙门”条引《三秦记》:“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阔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而清张澍辑《三秦记》复云:“江海大鱼薄集龙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不上者鱼,故云曝腮龙门。”后世民间传说,遂谓为鲤鱼跳龙门。
唐李白《赠崔侍御》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即用此典。人们还用“登龙门”来比喻因得到有力者的援引而致显耀。在科举时代,参加会试获得进士功名的,也被称作为“登龙门”。
鲤鱼跳龙门,既是这个优美传说的形象表述,更寄托着祈盼飞跃高升、一朝交运的美好愿望。尤其是那些指望子弟靠读书应试博取功名前程的人家,都把它当作幸运来临的象征。
成语典故
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宋·陆佃《埤雅·释鱼》)
历史传说
相传,禹辟伊阙以后,水流湍急,游息于孟津(今洛阳下辖县)黄河中的鲤鱼,顺着洛、伊之水逆行而上,当游到伊阙龙门(今洛阳龙门石窟所在地)时,波浪滔天,纷纷跳跃,意欲翻过。跳过者为龙,跳不过者额头上便留下一道黑疤,所以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赠崔侍御》诗中写道:“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从此,每逢暮春季节,就有无数金色鲤鱼循著黄河逆流而上,聚在禹门下,奋力跳跃,偶有一跃而过者,便化为苍龙,腾飞九天之上。化龙飞升的禹门叫「龙门」,「一跃龙门,身价百倍」意即如此。
传装中,常以龙头鱼身的鳌鱼来表现「鲤跃龙门」的典故。本堵表现滚滚江浪中,鲤鱼在龙门下吐津迫,而跃过龙门成龙的鳌鱼,展翅欲飞冲天的模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