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民族危机)

日本号称“神国”,即“诸神保护的国家”,而天皇作为神的化身,对自己的臣民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天皇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而实际上由幕府将军执政。过去日本是一个闭关自守的封建国家,其最高道德准则是“忠君报国”、“效忠天皇”。

18世纪中期开始,德川幕府作为日本的统治者,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使得日本几乎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使日本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民族危机)

19世纪中期,在幕府的黑暗统治下,劳动人民忍饥挨饿,艰难度日。他们饱受统治者的蹂躏,每年的收入除了缴纳年贡和苛捐杂税外,最后留给自己的所剩无几。农民无以为生,只能揭竿而起,举行起义,反抗幕府的统治。

同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形成,不断发展壮大。农业的发展导致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并且小手工生产开始向资本主义生产过渡。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更促进了农村的阶级分化。大批农民破产,新地主阶级开始出现。

19世纪中期,日本成为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对象。1853年,美国海军舰队抵达日本,强迫幕府与之缔约通商。软弱无能的幕府先后与美、俄、法等西方列强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和《日美友好通商条约》等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的签订使得日本的主权受到了严重的损害,日本开始沦为西方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的情况下,日本有识之士意识到只有推翻幕府统治,进行社会改革,日本才能摆脱落后的状况。于是倒幕派便形成了。在倒幕派的呼吁下,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日趋高涨。倒幕派在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下,组织了倒幕武装,倒幕运动蓬勃兴起。

1867年,倒幕派从明治天皇手中得到讨伐幕府的密旨,组织了以明治天皇为首的新政府。幕府将军假意将新政权交给天皇,实际上不交出政权和领地。第二年幕府军队前来讨伐明治军队,最后明治军队大获全胜。至此,统治日本长达265年的德川幕府终于被彻底推翻。

为了摆脱落后,振兴大和民族,明治政府向先进的西方国家学习,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近代化的国家。史称“明治维新”。为此明治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政治方面

首先,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尽管新政权进行了中央政府机构的改革,并力图加强对地方的统治,但它还没有能力来迅速实现全国的统一。当时,内战的硝烟并未平息,幕府的残余势力仍在继续顽抗。各藩形成割据局面,新政府几乎无法在这些藩行使自己的权力。

为打破这种割据局面、巩固政权,新政府实行了废藩置县。这一举措消灭了封建割据,形成了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并在事实上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成为维新运动中一次深刻的革命性变革。

其次,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前者的实行,实现了形式上的“四民平等”;后者的实行,则使武士阶层得以消灭。

经济方面

进行土地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一是土地改革。这项措施的实行,使土地私有权得以承认。

二是殖产兴业。殖产兴业是明治政府为发展资本主义而制定的重大经济政策。殖产兴业政策实行的初期,即在1880年以前,主要采取“官营示范主义”和“技术移植主义”,大办官营企业,由国家出资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以此向私人企业“示范”。

后来,政府为了加速工业化的进程,在1880年以后改变了以国营企业带动和示范的方针,转为直接对私人资本实行扶植和保护的方针。这种作法为日本近代大工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使日本在很短的时期内就实现了近代化。

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民族危机)

军事方面

军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和抵御外国的入侵,同时也为了对内加强镇压和对外扩张。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便是模仿西方,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的常备军。1872年颁布的征兵告谕和1873年颁布的征兵令,标志着建设新军的开始。

从民众中征兵、实行征兵制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军制上的革命,由此废除了武士对军事的垄断,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常备军。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新式军队称为“皇军”,把天皇当做“神”来崇拜,并以“武士道”精神作为军人的行为准则,加之政府进行军事改革时就有侵略扩张之意,因此,不久这支军队便成了日本对外扩张的工具。

文化方面

“文明开化”是明治政府在19世纪70——90年代采取的一项社会改革运动。将其内容归纳为两项:一是改造旧文化,建设新文化;二是建立近代学校体系,培养建设资本主义新国家所需要的人才。后者在文明开化运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吾爱历史吾爱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