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中,有目击者把不明飞行物描述为“薄荷糖形状的坚硬物飞行器”;也有人看到外形类似“戒指”或“水母”,或者是雪茄状的飞行器,顶部还有“银纱”回旋。还有目击者描述,他们看到过“通体蓝色、外形好像香蕉般的外星人”
对于地球之外生命的探索,总在不断前行。近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天体生物学家理查德·胡佛(Richard Hoover)在专业期刊上发表了自己的最新研究:在沉睡的陨石残骸中,发现了生命证据。
而关于不明飞行物(UFO)的关注,更是长盛不衰的话题。
一名退伍的美国空军飞行员乔治。菲勒(George Filer)中校近日宣布,4月底英国威廉王子的大婚典礼上,外星人会来“凑热闹”。掌管美国国家飞碟中心的菲勒说,最近还发现有飞碟在利比亚和日本海啸地点附近出现,“外星人似乎对任何重大事件都感兴趣”。
菲勒称自己第一次亲眼看见飞碟是在英国。他透露,上个世纪60年代他曾经遇见过威廉王子的爷爷菲利普亲王,即伊丽莎白二世的丈夫。菲勒回忆,菲利普亲王本人对飞碟和外星人非常感兴趣。他告诉菲勒,“英国皇家空军后来已不再派出战机去拦截UFO,因为许多战机都一去无回。”
英国国防部3月初公开了一批UFO的机密档案,让更多的秘密浮出了水面。
这批35份解密档案内容非常丰富,加起来一共有8500页,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也有很多近期的档案,主要记录的是英国政府收到的UFO报告,其中包括目击者拍摄的照片、手绘的图像、口述的文字以及英国国防部给目击者的回信。
档案显示,上世纪70年代,由于热门影片《第三类接触》极大地激发了公众的想象力,UFO目击事件进入高潮,从1977年的435起增至1978年的750起。
部分外太空“疑案”曾引起英国安保部门和政府高层的高度重视。比如,在1979年1月,英国上议院曾就外星人问题进行过3小时的辩论。
英国人对UFO更有兴趣吗
这已不是英国第一次公布UFO档案了,而且,这批档案目前提供给公众免费下载,时间是一个月。一个月之后下载文档,每份均要付费。《望东方周刊》记者试图下载2008年解密档案中的一份文件,打开一看,价格标注为:下载一次需3.5英镑,相当于人民币37元左右。
英国国家档案馆UFO项目顾问、《UFO档案》一书的作者戴维斯·克拉克说,自从英国制定了《信息自由法》,就不断有大量信件涌向英国国防部,要求查阅有关UFO的档案材料。
克拉克说:“从这些信件你可以看到,并不是专家才对UFO感兴趣。从政府的最高层到普通百姓都在讨论这种现象。”他认为,“这也确实给我们提出了问题,就是将来万一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我们是否准备好了。”
今年40岁的英国人艾米丽就是对UFO颇有兴趣的人之一。在免费期,她下载了部分UFO档案来看。
她告诉《望东方周刊》,宇宙中很可能有UFO或者外星人存在,“就像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一样,宇宙中有那么多的行星,为什么上面就不会有和人类一样的生物呢?”当然,她承认,“对UFO和外星人的感觉主要是来自电影和电视。”
英国国家档案馆在接受《望东方周刊》独家采访时表示,国家档案馆负责保存和管理政府的档案,根据不同的解密期,这些档案会在解密期结束的时候被集体公开,所以英国已经多次解密UFO档案。
不过,档案馆强调:“我们负责保管的是档案和文件,而不是公众或者政府的观点。”所以,档案馆不能因此说英国人比其他国家的人对UFO更感兴趣,也不能确定政府到底是如何看待UFO的。
毕竟,英国人中对UFO持否定态度的也大有人在。22岁的英国大学生奥利弗就对《望东方周刊》记者表示,他是理性主义者,不认为宇宙中有UFO和外星人,除非是在电影里。
除了英国之外,美国、法国等国家也数次解密过本国的UFO档案。其中,美国中情局对UFO现象研究了50多年后,透露“前期的UFO现象可能是苏联政府为了制造美国社会混乱的阴谋;后期的UFO现象则是中情局绝密间谍飞机秘密实验导致的。”
法国国家航天研究中心则开通网站,公布法国大约50年来关于UFO的秘密文件,其中包括对超过1600起目击者宣称看到UFO事件的政府调查报告。
文件挑战想象极限
而对英国国家档案馆来说,今年所公布的UFO档案是历年来内容最丰富的一次,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此次的档案包括一份份详尽的文件、表格,比如从1959年到1996年每年报告给国防部的UFO事件数,从最少的一年20起到最多的一年750起。
《望东方周刊》记者下载了这批解密档案后,看到很多表格记录中,填写的手写字体有些歪歪扭扭,但却有每一次关于UFO报告的目击时间、目击地点、内容摘要等项目,出于保护隐私的考虑,在每次出现报告人名字的地方都特意打上了水印。
虽然报告人的名字被保护了,但按照英国的法律,遭遇UFO的事件却一定要公开透明。
英国《信息自由法》的规定,任何人不管是否拥有英国国籍,也不管是否居住在英国,都有权了解包括英国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警察、国家医疗保健系统和教育机构在内的约10万个英国公立机构的信息。被咨询机构必须在20个工作日之内予以答复。该法律生效后,英国公众与政府信息的关系从原来的“需要知道”变为“有权知道”。一直严密保管的UFO档案,当然也在《信息自由法》要求公布的信息之列。
进入本世纪以来,英国所谓的UFO目击事件趋于减少。从2001年到2007年,每年平均出现130起。自2005年开始,英国媒体每年都例行性地报道部分UFO目击报告。也就是从2007年开始,英国政府做出决定,向公众公开有关UFO目击事件的机密文件。
《望东方周刊》记者发现,在这些解密档案中,内容涉及目击UFO划过天空,近距离观察太空飞船降落乃至亲历遭遇外星人绑架等诸多内容。而报告者的身份也形形色色,包括警察、士兵、皇家空军军官和普通民众。
报告中,有目击者把不明飞行物描述为“薄荷糖形状的坚硬物飞行器”;也有人看到外形类似“戒指”或“水母”,或者是雪茄状的飞行器,顶部还有“银纱”回旋。还有目击者描述,他们看到过“通体蓝色、外形好像香蕉般的外星人”。
在其中一起事件里,一名伦敦的男子称,他曾在1998年10月看到一架不明飞行物在他家中上空盘旋,他记得“那是一个巨型雪茄形状的飞船,两边各有一个机翼状推进器”。“飞碟前端好像发出两道亮光,一道白光围绕底部闪个不停。你可以想象一下,我都吓呆了。”随后他就不明不白地遭外星人“绑架”,事后发现自己“又回到一个小时前”。
根据解密文件记录,1978年4月16日,英国皇家空军对17人声称承载着外星人的雪茄型UFO多次出现在英格兰南部的事件展开调查。1990年11月,皇家空军“旋风”战斗轰炸机的机组人员也在北海地区看到一艘UFO,体积与C-130“大力神”运输机相当,通体发出明亮的蓝光,速度惊人。飞行员说他“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东西”。
伦德沙姆森林谜团:杀回马枪的飞行器
在历年解密的众多UFO材料中,最引人瞩目的便是1980年在英国东部的伦德沙姆森林发生的目击外星人的事件,其证词之详尽之生动,让人简直感觉外星人就在身边。
位于英国萨福克郡伦德沙姆森林附近的本特沃特斯基地原本是一个空军基地,按照北约的协议,有不少美国军队驻扎在那里。
1980年12月27日凌晨,在空军基地巡查的查尔斯·哈特中校看到在基地后门有异常的灯光出现,有一个神秘的物体在基地周围的树丛间移动。考虑到有飞机坠毁或迫降的可能,他派遣三名巡逻兵步行前去仔细观察。他们回来报告说,在伦德沙姆森林中并没有看到飞机残骸,而是看到了一个发出像太阳光一样的刺眼光亮的三角物体。
当时,三名巡逻士兵对眼前所见十分震惊:一个小的金属飞行物正穿行在森林上空,最后它停靠在一块空旷地上。三人偷偷靠近后,看到飞行器的侧面印有奇怪的标志,他们迅速掏出笔记本将图形描绘了下来。
“该物体为金属质地,三角形,宽达2到3米,高近2米,发出的白光几乎照亮了整个森林。这个物体顶部还发着红光,底部是蓝光。这一物体可能处于悬浮状态,也可能有支架。当派去的巡逻兵走近该物体时,它在树丛中来回移动,不久便消失了。与此同时,附近农场里的牲畜陷入一片慌乱。”哈特中校在报告中称。
天亮后,哈特中校和他的手下在飞行器曾经盘旋过的地面上发现三个凹陷的痕迹,呈等边三角形分布,像是飞行物着陆时留下的。而且后来经检测显示,该地点曾遭受过比正常水平高7倍的辐射,而且在着陆点的中心位置检测到的辐射量要高于3处压痕。
正当哈特中校对造成这种奇怪现象的“元凶”疑惑不解时,没想到消失的飞行器又杀了一个回马枪。哈特得知后,立即带领一小组士兵冲进森林展开调查,据他称,当他们追踪那架UFO时,他们的无线通讯系统突然失灵,而用来照亮森林的灯也突然熄灭。
好在哈特随身携带的一个录音机仍然能继续工作,录音带录下了哈特等人当时的惊讶和紧张情绪:“我看到它了??它又返回了??这真太奇怪了??它看起来就像一只朝你眨眼的眼睛??它正朝我们飞来!现在我们看到一束光照向地面??一个不明飞行物仍然盘旋在基地上空!”
哈特于1990年退役后,对那次UFO事件一直守口如瓶。
UFO研究者相信,光临英国伦德沙姆森林上空的UFO一定是外星人的飞行器,但针对英国境内发生的UFO目击报告,英国国防部却对此矢口否认,宣称没有任何证据显示该事件和外星人的飞行器有任何联系。
英国国防部发言人称,“没有一次案例能够让英国确认我们国家曾有外星人入侵。天空中的奇异现象很多,我们也接到不少民众合情合理的报告,但是这些现象其实都可以用自然科学来解释。”
假作真时真亦假:学生的把戏
此次英国公布的UFO档案中不但有惊险故事,甚至还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恶作剧。
1967年9月4日一大早,英国皇家空军值班总部电话不断,英格兰南部居民声称,他们醒来后发现6架小型发出哔哔声的UFO,排成完美的一直线,从薛匹岛飞至布里斯托海峡。并有外星人曾降落于伦敦东南方部小镇布穆雷附近的高尔夫球场果岭上,以及英格兰西南地区索莫塞特的一个小山上。
上世纪60年代后半期,全球正处于冷战高峰时期,谨慎的英国人一直在紧紧盯着每一寸天空,生怕一个不注意,漏掉了苏联打过来的导弹或是探听情况的高空侦察机。
值得庆幸的是,遍布天空的雷达网到最后也没有探查到敌人的踪影,但却勘测到了不少隐形效果并不怎么样的不明飞行物,而且有更多来自外太空的飞行器,竟然是靠人眼发现的。仅仅1967年一年,英国就有360起“目击飞碟”的案例,而媒体也把遭遇外星人当作大事件来报道。
在这起恶作剧中,一支由6艘看起来象是巨大的荷包蛋的飞碟组成小舰队抵达英国,引发情报人员、高层警官与政府高官的恐慌,也让英国处于外星人大规模入侵的警戒状态,警察、拆弹部队、皇家空军和国防部的情报部门全都动员起来,造成全国恐慌。
但吓住所有人的飞碟并不是地外文明的产物,而是地地道道的“英国制造”。而且制造者只是英国范堡罗皇家航空研究院一群聪明伶俐、调皮捣蛋的工程师学员,这场“入侵秀”只是他们精心编制的恶作剧。
飞碟入侵的始作俑者是范堡罗皇家航空研究院的克斯斯托夫·邵斯浩与荣格·巴尔默,这两名学生当时只有21岁,这场骗局原本是打算在范堡罗皇家航空研究院戏弄新生,同时为慈善机构募款的活动。当然,这两名学生也很好奇:虽然整天听到有关飞碟的报道,但一旦有外星人入侵,英国当局会有什么反应,英国人会如何应变准备?
于是,这两个年轻的学生花了30英镑买了一些闪闪发光的塑胶舱,用它们造成了飞碟,并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在夜色的掩护下让这些手工制品升上了天空。结果,这些假飞碟不仅糊弄了他们的新生学弟,也蒙住了整个英国。
面对一不留心“玩大了”的局面,年轻的学生只能坦承他们的恶作剧,“我们相信飞碟有一天会降临,所以我们先让自己的飞碟降落,让政府有机会练习。”
虽然这场闹剧让大动干戈的英国政府觉得很没面子,但起码那些学生的初衷是达到了。由于恶作剧带来的知名度,这群学生为慈善机构募到2000英镑,世界各地也有人出价收购此次事件中剩下来的假飞碟。
更重要的是,他们看到了英国政府好像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应对外星人入侵的窘境。
雾影重重:丘吉尔重视项目被经费难倒
从此次解密的档案来看,英国政府其实对UFO早有关注,并对其进行了详尽的记录。比如在公布的关于UFO的文件中,包括一份二战时期英国首相丘吉尔出席会议的报告书。当时,丘吉尔对英军战斗机与一个不明飞行物相遇的报告极其关注,并下令将此事保密50年。
二战期间,一架英国皇家空军的侦察机和机组人员是从欧洲大陆返航时遭遇UFO的,他们在飞近英格兰海岸时发现一艘金属构造的UFO正尾随着他们。机组人员称UFO在飞机附近盘旋,发出很大的噪声,机组人员拍下了UFO的照片。
丘吉尔对此无法解释的事件非常忧心,他在跟当时任盟军最高统帅的艾森豪威尔将军举行秘密战争会议时下达命令,禁止报道这一起发生在英国东海岸空域的离奇事件,因为他担心这会在大众中引发大规模恐慌,禁令时间长达50年。
之后在1950年代,英国政府一直把不明飞行物UFO的威胁看得非常严重,以致举行高级情报专家会议,专门讨论这一问题。英国国防部也在那时专门成立了UFO项目,对天外来客的飞行器进行专题研究。
英国国防部一个代号为DI55的秘密单位就专门从事不明飞行物体的调查工作,自从成立以来,这一项目到目前收到上万份关于UFO事件的报告。对每一件有关目击UFO的报告,都由情报人员进行详细的调查、询问目击者、搜集证词、记录过程。
1978年4月16日凌晨,英国国防部的相关人员对此前出现的17起雪茄形的UFO目击事件展开调查,这些形状怪异的飞行器主要在英国南部地区出现。根据目击人员的描述,神秘光线笼罩他们的基地,UFO向外排气,驾驶舱呈白色。一些人还声称看到火焰或者火球。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年丘吉尔重视的UFO项目,却在50年后由于缺乏经费而被迫关门。2009年受到经济危机影响,英国政府被批收缩财政支出,国防经费被裁减,而隶属于国防部旗下的UFO项目惨遭裁撤。
英国国防部决定,因没有对国防产生价值,未来该部收到的所有公众关于UFO的报告将不存档而被销毁。国防部的UFO调查项目和举报热线已经于2009年12月停止服务。而从UFO项目公布的调查结果看,它被裁撤似乎也理由充分,因为它从未发现任何可以证明外星人进入英国领空的证据,也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表明有关现象对英国构成潜在威胁。
从迄今解密的档案看,绝大多数的UFO“目击”很容易解释原因。飞机、气象气球、卫星、灯光、云层对阳光的折射等等都会造成错觉。
英国国防部的一份备忘录也指出:“专门的UFO热线电话和电子邮件服务并没有发挥防御功能,而数量猛增的报告却占用了国防部里能够在国防建设其他方面发挥更高价值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1979年1月,英国上院,即贵族院就UFO进行了一次长达3个小时的辩论,这也是英国议会唯一一次就飞碟展开讨论。国防部在为辩论准备的备忘录中声明:“女王陛下政府从来没有受到过来自外星的人的造访。”
但为什么这些部门早在20多年前就否认了UFO的存在,却又调查了这么多年呢?在UFO背后依旧疑云重重。
盛极而衰:外星人任务完成?
随着一份份关于UFO的机密文件逐渐公之于众,本刊记者发现,英国国防部UFO项目组刀枪入库确有道理,因为从数据来看,好像一下子外星人和他们的飞行器对地球失去兴趣了。
UFO最早“出现”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40年代末、50年代初。在上世纪70年代是UFO热的高潮时期,当时不仅出现了大批有关外星人、天外来客内容的电视电影,而且UFO目击事件也进入了高潮。1978年英国内政部严肃地向所有警察局、消防队发布指导意见,指导他们在发生“核卫星撞击”事件时应该如何处理。不过进入本世纪以来,英国的UFO目击事件趋于减少。
是外星人对地球不感兴趣了吗?
从务实的角度看,英国国防部在一份备忘录中说“国防部对UFO目击报告的调查,唯一的目的是搞清楚它们是否有防御上的价值”。而在当年他们假设的防御对象其实也从来都不是外星侵略者,而是距离只有几千公里的苏联。
曾在英国国防部UFO项目处工作过3年的尼克·波普就认为:“答案在俄国人身上,而不是火星人。国防部和皇家空军对领空的防御从不敢掉以轻心,时刻准备着防范来自空中的入侵。如果看到天上有东西,而这东西不是我们的,我们就要搞清楚它是谁的。”
正因此,上世纪70年代冷战达到最高潮的时候,UFO也进入了其“黄金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说,UFO是对冷战的恐惧和担忧的一种折射。
也有坚定的UFO拥护者是站在外星人的角度来解释这一现象的。
他们认为,外星人觉得地球的关注重要性比以前小了,所以就不用那么频频来访了。这其间的逻辑也和冷战有关。
英国飞碟研究组织的普郎凯特就认为,冷战结束是造成目前UFO目击数量锐减的最大原因。他说,那些天外来客从二战末期日本广岛和长崎落下两颗原子弹时就开始跟踪观察地球上的动态。国际局势紧张时期,不明飞行物的出现就频繁,比较平和的时期,不明飞行物的出现就减少,“现在外星人可能已经完成了对地球的研究。”
UFO现身次数减少,不但让波普曾供职的机构关门,也使得普郎凯特的英国飞碟研究组织日渐萧条。这个成立于50年前的组织全盛期曾经有一段时间每周通讯上能列出至多30次发现UFO报告,全世界各地会员有约1500名。
但近年来目击UFO事件大量减少,以至于结社进行研究和观察逐渐失去了意义,该组织每月一次的集会出席者日减,最后不得不取消。
这也和技术进步有关,现在人们轻易就能在网上下载国家档案馆公布的8500多页PDF版的解密文件尽情阅读,而不需要集会时才能交换那些少得可怜的资料。
什么是UFO?
有关飞碟的第一起报道发生在1947年的美国。那年6月24日,飞行员肯尼思·阿诺德驾驶着私人飞机在华盛顿州瑞尼尔山附近飞行时,突然发现有9个白色碟状的不明飞行物体从他所驾驶的飞机左前方快速地消失在右侧。他向地面塔台报告称看到了“飞舞在水面上的碟子”,他的目击证词在北美和全世界引起不少类似的共鸣,从那时起,飞碟成为UFO的代名词之一。
半个月后的7月8日,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罗斯威尔附近的一个农场中,突然发生碟形不明物体坠毁事件,美国第八军司令部对这一地区进行了封锁和隔离调查。从那以后,飞碟的时代就来临了。在《牛津英语词典》中,“飞碟”一词被定义为“在空中出现的,被认为是来自外太空的碟形或盘状物体”。
UFO是1950年美国空军上尉爱德华·鲁普特执笔的“UFO项目蓝皮书”中所使用的“不明飞行物”(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一词的首字母缩写。从那之后,UFO就取代了飞碟,被媒体和公众广泛使用。
英国国家档案馆中的关键资料
在英国国家档案馆的资料库中输入关键词“UFO”或者“飞碟”,能找到大部分相关文件的列表。这些档案反映了英国政府在UFO方面的态度与政策形成的内幕。
国家档案馆中有关UFO的报告、分析和记录从上世纪50年代早期开始,但最初的比较零碎,成系统的记录从1962年起,在这之前很多资料都遗失了。在1967年前,每隔5年就会暂时销毁一次有关UFO的记录,因为当时人们认为保存这些资料都是出于“暂时的兴趣”。好在这种做法及时得到了纠正。
在国家档案馆中所有和UFO有关的文件可分为四类:UFO政策、国会对UFO的咨询和回应、公众信函和UFO目击报告。
在英国和美国,发布UFO的消息经常被当成散布假情报的良机,因为可以转移公众对秘密军事项目等地下活动的注意力
在全球各地的UFO热潮中,很多国家先后建立了一些官方或者是非官方的研究机构,如美国UFO 联合会、日本的“空中飞碟研究会”、法国的“不明飞行物研究会”等等。
英国UFO研究协会(British UFO Research Association)资深研究员托尼。埃克罗斯是英国UFO研究领域最有影响的专家之一,在英国政府再次解密大量UFO相关文件之际,《望东方周刊》驻英国记者对托尼·埃克罗斯进行了独家专访。
围绕着世界各地UFO热的原因、英国政府对UFO的态度等有意思的话题,托尼进行了专业而又生动的解读,打开了一扇深度解析UFO的窗户。
UFO总能占领公众的想象空间
《望东方周刊》:英国政府最新解密的这批UFO档案,不仅在英国,在世界各地都再次掀起了UFO热,请问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对UFO感兴趣?
托尼·埃克罗斯:UFO是那些出现在天空中,被认为是来自太阳系以外、难以辨认的物体的统称。虽然人们的猜测从来没有被证实过,但这种说法却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为接受。
不少报道说,有些人声称和来自外太空文明程度更高的生物有过接触经历,从他们绘声绘色的描述看起来,一切都很像是亲身体验。但是,这些经历是不是真如他们所说的切实存在呢?如果是真的话,那么为什么难以找到更多的证据?
因此,在我看来,人类对UFO的迷恋可以说是一种深层的精神需求,是一种扎根于人们灵魂深处,相信有更高的智能生物和我们共存的信念—不管对象是神仙、精怪、天使还是外星人都是相同的。可能从某个角度来说,这种心理能使我们感到安心。
对UFO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人类的自我认同,这也使得UFO的数据成为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领域。
而且,人类对UFO 的兴趣并不仅仅局限在外星人身上,还包括其他相关的话题,比如神秘的高技术—尤其是和军事联系到一起的时候,更容易让人感到亢奋。此外,UFO还关系到气象学、地质学和天文学方面的一些罕见现象。
所以,不管从哪一点上来说,UFO总能占领公众的想象空间。
《望东方周刊》:你个人怎么看待UFO,你是否认为宇宙中有外星人的存在?
托尼·埃克罗斯:在我们生活的空间中,人类可能并不是像我们之前认为的那样,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在遥远的星空中发现越来越多的行星,如果在地球上会出现生命奇迹,那么生命也可能在别的星球上出现。我们知道一些生命形式,但还有一些我们可能还并不了解。
我认为,对地外存在生命持开放的思维并不困难,但我很难相信外星人乘坐巨大的宇宙飞船正在访问地球,因为在我接受这一点前需要有充足的证据。
英国政府其实对UFO这个话题还是很感兴趣的
《望东方周刊》:从历次解密的有关UFO的文件看,英国人和世界其他地区的人对UFO的态度有什么异同?
托尼·埃克罗斯:虽然世界各国的人都有看到UFO的现象,但是由于时间不同、文化含义不同以及科学素养有差异,因此对不明现象的诠释也不一样。有人认为UFO是外星人,有的人甚至会以为是神祗和魔怪等。
但是另一方面,各国人对UFO的兴趣都没有多大区别,因为现在的共识是全世界共同分享UFO的研究。对于政府与外星人的接触以及从外星获取技术的阴谋论也广为传播,这也是有关文件被不断公布的原因之一。
唯一不同的是,英国有《信息自由法》,到一定时限政府就要公布相关的档案,这是我们能够幸运地先看到解密文件的原因,而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这样的相关规章。
很多年以来,英国的很多研究者都在努力说服政府,请其对数量巨大的UFO相关文件进行解密。这些文件都存放在国家档案馆,其中有的文件提供了一些有趣的细节,但是,我认为,这些都不足以证明英国政府曾和外星人有过接触,或者说政府掌握了一些来自外星的先进技术。
《望东方周刊》:那么,请问英国政府对待UFO 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托尼·埃克罗斯:英国官方再三告诉公众,政府只对UFO是否会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这一问题感兴趣。但我个人并不接受官方UFO报告的这种说法,政府在自然科学相关领域很少提供有效的信息。
政府在国家档案馆向公众开放的UFO相关文件中有很多来源,同时他们也没有提供外星智能生物来访的证据,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点滴信息,人们就会发现,英国政府其实对UFO这个话题还是很感兴趣的。
有很重要的一点需要强调的是,当与UFO有关的话题在社会上非常流行的时候,比如说在上世纪90年代,英国政府面临如潮的压力和申请,要求透露有关UFO项目的信息真相。因此,对英国政府来说,UFO项目一度成为很烦人的话题,因为应对公众的相关要求费时费力,花费不菲,而这一切最终又都要由纳税人承担。
另外,在英国和美国,发布UFO的消息经常被当成散布假情报的良机,因为可以转移公众对秘密军事项目等地下活动的注意力。这些假情报经常以看上去很真实的文件形式存在,有关机构择机将其公之于众。
此类文件的内容看上去证据确凿,但事实上如果你认真研读,会发现其实是由许多晦涩难懂的内容综合而成,这无疑会大大增加UFO研究人员去伪存真的难度。
《望东方周刊》:你是UFO研究协会的成员,请问现在的UFO研究和数十年前相比有什么不同?
托尼·埃克罗斯:当对UFO的研究最初成为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学科时,人类正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激烈冲突中走出来,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们也开始迈入原子时代。在那个科学蓬勃发展的时代,有关UFO的发现总是能牢牢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在我们对星际旅行认识有限、很难理解时空旅行的时候,与UFO相关的科学发现意味着人类更容易去探索外部空间。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外星人正在大规模地通过维度、虫洞等方式访问地球,公众讲述与UFO相关经历的方式与以前有了很大区别,不少故事已经成为进行神话学和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案例。
还有一种可能是,外星人和我们并不是存在于同一个时间里,或者由于其他特殊原因,外星人保持沉默。
UFO不仅在英国、美国等国家深受关注,在全球包括中国也都颇有市场。多年来,中国各地均报告过多起UFO事件,尽管最终都没有足够证据表明是天外来客,但公众对此的热情和探寻并未减少。
为什么人类这么渴望找到外星人?外星人究竟是不是真的存在呢?《望东方周刊》记者专门就此采访了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
朱进认为,人类对于UFO以及外星人的兴趣,源自好奇心。目前只有地球上有人类,但大家都会猜测:别的星球上会不会有和人类一样的生物。另外,某种程度上,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目前无法解释、出乎想象的问题,此类问题还总会发生,最简单的一种解释就是遇到了外星人,以这样的借口来推卸责任,似乎更容易找到答案。
朱进说,以他经历的案例来看,UFO的照片也好,事例也罢,最终都能进行解释或者被破解,均与外星人无关。但是,基于上述原因,UFO和外星人永远是一个热门话题。
对于外星人是否存在这个问题,朱进的答案是,从天文学的角度来看,外星人是存在的,“他们很有可能存在于和地球类似的遥远行星上,但从没来过地球。”
因为恒星的能量太大,温度过高,所以外星人只可能存在于类似地球的其他行星上。
不过,人类自身要到达非常遥远的别的行星,目前的科技还实现不了。迄今为止,人类到达最远的地方是距我们约40万公里的月球,人类探测器走得最远的是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一号”,走了30多年也才走了太阳系千分之一的距离。人类计划去火星,可是现在也只有探测器能抵达。
所以朱进认为,如果外星人能来地球,说明他们的科技水平远远高出人类,可以轻易干扰地球人的生活,完全可以在人类毫无觉察的情况下往返地球;如果外星人在距离地球较远的星球上,智慧和地球人相当,他们就不可能来过。
还有一种可能是,外星人和我们并不是存在于同一个时间里,或者由于其他特殊原因,外星人保持沉默。
在朱进看来,人类发现外星人的途径最有可能的是通过无线信号的方式。 另外,天文学家还通过寻找系外行星等方式间接寻找地球之外的生命,目前已发现了500颗,未来将有可能通过分析系外行星的元素含量、是否有水等方式寻找外星人的“踪迹”。
对于世界各地非官方的UFO协会、UFO组织,朱进认为,公众可能遇到一些问题,可能是对UFO感兴趣,这个时候需要有人做出解释,到底事情的真相是什么,因此这些民间组织进行解释有其意义。
一本杂志的飞碟梦
“原来我们杂志有个作者叫蒋明芳(音)是清华大学的一个研究生,给我们写稿子,后来出国了,突然有一次,他回国,就一起吃饭聊天。他说,他就是因为看了《飞碟探索》,才选择了现在的工作。”他现在在美国专门研究化石,解释历史和自然的秘密。
中国人最早遭遇飞碟的历史更像是传说。
最早的传说推至于《淮南子》中,据说其流失的章节里专门有关于不明飞行物的记载。北宋人沈括的名著《梦溪笔谈》中所记“异事”里,记录了扬州空中飞行器“珠”,“??予友人书斋在湖上,一夜忽见其珠甚近,初微开其房,光自吻中出, 如横一金线??”
成批整理和关注飞碟的各类传说与记录,则始于1978年。
那一年的11月,以《UFO,一个不解的世界之谜》和《飞碟—猜测中的来自其它星球的飞行器》(前者刊于《人民日报。国际副刊》,后者刊于《科学画报》)两篇文章为标志,打开了中国人探究UFO现象、追索外星文明的窗户。
而1981年《飞碟探索》杂志在兰州的横空出世,更将中国的UFO预测与研究推向高峰。
2011年,《飞碟探索》已入而立之年。从最初的双月刊到月刊,从常规页到大开本,正如老读者章云华先生所言,“30年间,汇天下UFO资讯于一册,一统‘UFO世界’,不觉已成洋洋大观,引领UFO研究之潮流??”
它对更多人来说可能只是路边报亭的一纸封面,但毫无疑问它承载了许多中国人对于未知事物探索的好奇心,从未泯灭。读者王江夏记得他第一次接触《飞碟探索》的晚上,一口气读完里面所有文章后震撼了,失眠了。“我那被捆绑多年的想象翅膀,一下子挣脱了枷锁般的绳索,自由地翱翔在太空里??”
他把《飞碟探索》喻为一位默默开路的勇士,为破译大千世界中千万个谜,披荆斩棘,义无反顾。
一办就是三十年
1980年年末的一天,王化鹏拿着一封信匆匆走进了科技编辑室(现甘肃科技出版社的前身)的大办公室,他是来征求大家的意见的。
时值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内的思想界空前活跃,广大人民群众对知识的渴求、对强国的欲望达到了空前的地步。中国的开放政策打开了对外的窗口,在封闭的状态下生活了几十年的人们大口大口地呼吸着从这个窗口涌进来的新鲜空气。在出版界,普及科学知识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纷纷破土而出。
当时在北京有几位学者—时波、朱福铮—看准了这个潮流,酝酿办一份探索不明飞行物的刊物,他们四处联络能出版这份刊物的出版单位。王化鹏手里拿的正是他们的来信。信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刊物由他们组稿、编辑、设计,只是找一个出版单位来出版,他们只挣一个辛苦钱:每期1200元人民币!
这件事在当时有一定风险,这样办刊符合不符合规定?刊物的内容符合不符合四项基本原则?会不会犯自由化的错误?出版以后发行不出去会不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王化鹏有心打破坚冰尝一尝这个螃蟹,但还是有些拿不准。当时编辑室里的几位同志,王郁明、陈景明、康克仁、丁如山等异口同声地支持他。这下子王化鹏有底气了,他把办刊的报告交到了编辑室主任郭耀中手上。很快报到了社里,社里主持编辑业务的总编辑曹克已很快做了批复:办!
《飞碟探索》第一期出来了。
创刊号封面图案是一个大飞碟,四边是1厘米宽的红边框。这是仿照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的封面做的这个红边框,这在当时国内的刊物里是首创。
过了十年,杂志社人事变动渐频,“我是1990年来的,还有一个编辑是1998年来的,剩下的工作人员都是2004年前后的了。现在在这里呆得最长的就是我了。”现任社长何晓东告诉《望东方周刊》。
迄今,这本杂志已有30年,是国内唯一的UFO杂志,也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UFO杂志。
有一部分人操心就可以了
30年的时光,人们的视野在变化,人们接触资讯的渠道也在多元化,可以选择的兴趣点很多,科普杂志的市场越来越小众。
与此同时,原来的读者群也在流失。“我们在不断培养读者的同时,也是在失去他。从读者的角度说,这本杂志对他已经起到了一个启蒙、培养的作用。但当这本杂志让他了解了一些不明事物的事情以后,他可能就不看了,离开了。”何晓光已经感觉到了做科普杂志的痛苦。
“但是我们依然有职业自豪感。”读者的喜欢是编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飞碟探索》的编辑们一起开玩笑说,十亿人民中要是有一亿人成天想外星人的事儿,这个国家肯定不正常,对于不明事物,有一部分人操心就可以了。他们觉得,太多人关心这些关于不明事物的事反而不好,“有一些人就说我整天想着这些事,都要有心理问题了。”
2010年何晓东去成都书市,一个40多岁的男人领着一个小孩,站在书摊前,男人一看杂志,“哦,飞碟啊”。何晓东心里明白,还是有很多人关注着《飞碟探索》,热爱对于不明事物的探索。杂志的编辑们也知道,很多人虽然没看过这本杂志,但是却知道它。更有一些人会很关心杂志的内容,关注杂志的发展。
有一个退休老汉,几乎每一期杂志出版后都会给杂志社写一些东西来探讨。从2009年开始,杂志推出找杂志中的错误的活动,每找出杂志中的一个错误,即得30元,有一些读者一直坚持下来。
还有读者曾经给杂志社写信,说自己的孩子天天想着2012世界末日,请杂志社的编辑们帮忙开导开导。杂志社的编辑就真的给孩子打去电话,交流了关于2012世界末日的话题。
何晓光说,有很多读者令他感动,也有一些人从一开始的读者变成了杂志的撰稿人。“原来我们杂志有个作者叫蒋明芳(音)是清华大学的一个研究生,给我们写稿子,后来出国了,突然有一次,他回国,就一起吃饭聊天。他说,他就是因为看了《飞碟探索》,才选择了现在的工作。”他现在在美国专门研究化石,解释历史和自然的秘密。
《飞碟探索》曾经做过读者分析,读者群基本是高中生以上年龄和学历的人,大学生比较多,也有40多岁的人。“可能就是有些人大学毕业以后坚持一段时间就不看了,但是到了40岁以后又开始找回《飞碟探索》,生活安顿下来了以后,又开始思考一些问题。”
人们对飞碟、不明事物的探索依然在继续,并且越来越渴望。“读者见面会的时候,他们来了就席地而坐,跟你讨论关于一个问题他是怎么想的。很多读者的专业性,研究的深度,确实也很让人佩服。他会给你找错误,他会跟你讲,如果是这个情况会是怎么样。”
“这就是做这种杂志这种话题给你带来的乐趣。”社长何晓光说。
飞碟梦还能往哪走
何晓光在青岛上学时,已经是《飞碟探索》的铁杆读者,当时,他觉得这本杂志挺好看的,并没预料到学水文工程的自己之后会结缘《飞碟探索》。何晓光的儿子读初中,偶尔翻看一下父亲带回家里的杂志,也只是为了去同学那里吹吹牛,并不是真的喜欢看,他爱看的是日本漫画。
科普杂志有一定的专业性和知识普及性,并不是每个人都爱看。而《飞碟探索》更是小众里面的小众。从过去一年发行30万册到现在每年只剩下4万多的销售量,看上去《飞碟探索》已经走进了瓶颈期。
很多老读者也给编辑部写信,担忧《飞碟探索》之后的发展道路。
杂志曾经的宣传语是“我们是国内唯一的UFO杂志,世界上发行量最多的UFO杂志”,但是现在已经无从标榜:面对网络媒体环境的冲击,人们接触关于UFO的资讯渠道更多也更丰富,平面杂志已经不具有唯一性,而在时效性上更是逊色一筹。如何留下老读者的关注又吸引年轻一代的目光,是《飞碟探索》面临的最大挑战。
杂志曾经开辟了科幻小说的栏目,希望拓宽读者群,但是老读者们不太接受,最后还是取消了。
何晓光还想过给现在的杂志“建一个预备役”—创办《飞碟探索》的青少年版,用更新的形式和有趣的内容去吸引孩子,但是很多资源上很难实现。
对于之后的发展,何晓光说,产业化发展是必然的道路。“我们希望能够成立俱乐部和协会”。
现在《飞碟探索》杂志已经推出了“不明现象之友”的俱乐部,有5000多会员。依托《飞碟探索》这个品牌,俱乐部的内容可以做关于飞碟探索的图书、天文观测仪器等等。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借助俱乐部的形式探索未知事物和自然,可能更有利于做杂志。
何晓光对于未来仍有信心。“我们大家关注飞船、外星人毕竟是想知道人类将来的发展,往大处延伸,就必然要关注现在人类的周围环境,关注自身的周遭。”而从2004年开始,杂志的内容已经不再全部锁定UFO,而是渐渐地走向关注天文、宇航、考古、历史、地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