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文化两千年前已传到香港 汉时属“番禺”管治

 

中原文化两千年前已传到香港 汉时属“番禺”管治

黄地峒遗址出土的长石叶

    当人们穿行在摩天大楼之中时,可能不会去关心香港曾有的悠久历史。作为商业气息最浓厚的城市之一,这座世界级的海港向来给人们的印象是高速向前的、现代化的。但香港也确实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最重要的考古发现地之一,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诉说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

    古砖证实香港汉时属“番禺”管治

    按照专家的说法,香港的史前考古是从1926年英国人亨以利和萧尔沙的业余考古开始的。之后亨、萧和英国人施戈斐侣、丹尼尔·芬、意大利人麦兆良、华人陈公哲等继续在香港各地进行业余的考古调查,发现了20多处史前文化遗址,其中著名的有大屿山石壁东湾、南丫岛大湾等遗址。这一时期搜集到了香港首批史前的玉石器、青铜器和陶器。

    根据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的数据,迄今共发现包含古代文化遗存的遗址或遗物出土地点超过200处。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香港地区的考古资料对研究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古代文化的交流具有重要价值。

    上世纪50年代九龙李郑屋村东汉墓的发现,是香港考古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956年成立的香港大学考古队、1967年成立的香港考古学会都与这一发现密切相关。它们与1976年成立的古物古迹办事处一道,成为香港地区考古的核心力量。

    1955年8月,香港政府为应对市民对公共房屋的需求,计划在九龙深水埗李郑屋村兴建徙置大厦。当建筑工人夷平山坡时,无意发现了一个东汉墓穴。香港大学中文系系主任林仰山带领学生前往研究发掘。参考了林仰山等考古学家的评估后,香港市政局加建了钢筋水泥硬壳,以保护汉墓不受风雨侵蚀。根据考古学家推断,该墓建于东汉时期。墓中出土了58件文物,有屋舍模型、陶器、青铜器等,不过没有发现骸骨。李郑屋汉墓的结构以及出土器物的类型,与华南地区发现的东汉墓如出一辙。由此可知,中原文化在二千年前已传播到香港。墓砖铭文上还发现了“番禺”二字,印证了香港在汉代是属番禺县管治的。考古学家结合周围环境推断,墓在兴建之时还在海边,但现时该地已离海岸很远。

    日月形陶器证明中国人曾崇拜太阳神

    香港回归前后,一系列重要考古发现出现在香港。如马湾岛东湾仔北史前遗址,发现有新石器中期、晚期和商时期三期文化遗存,其中以新石器晚期发现的19座墓葬为最重要,被评为1997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1997年冬至1998年春发掘的元朗下白泥吴家园沙丘遗址,以新石器晚期文化层发现的有多个柱洞的大型夯土房基为最重要,是中国南部以至东南亚地区在滨海沙丘遗址史前考古中的首次发现。

    1998年1~3月由香港考古学会发掘的元朗白泥村陈家园沙丘遗址,发现了商时期三座原始陶窑和制作加工玉石器的工场,以一座出有陶日、月形礼器的墓葬和青铜碎片为最重要。日、月形陶器的表面均留有细心打制的痕迹。考古学家认为,这是香港史前考古的首次发现。原始宗教信物陶日、月形礼器更是中国以至东南亚史前考古前所未有的重大发现,被视为上古时代中国人崇拜太阳神的实证。上古时代,中国曾广泛流行太阳神崇拜。有研究指,“华”字是“晔”的省略,“晔”意为光,华族就是崇拜太阳的民族。

    西贡沙下史前遗址则是香港史前考古规模最大、出土遗迹遗物最多的重要发现。2002年1~9月由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联合广州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四家大陆考古机构合作进行发掘,发现众多新石器晚期和商时期的文化遗迹和墓葬,文化遗物数量极大。

    在省博物馆举行的“岭南印记——粤港澳考古成果展”中,观众可以看到一系列出自“黄地峒遗址”的文物。2006年1月,考古学家在西贡北部黄地峒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制造场遗址以及6000多件文物,经年代测定,该遗址在距今3。5万至3。9万年前便已出现,是现在香港年代最久远的考古遗址。

    不过,对于黄地峒遗址的时期仍有不同看法。有专家指出,目前证明遗址年代的证据,主要还是靠光释光测年技术,存在一定的争议空间。如能找到更多如开山打石、制造工具等遗物遗迹,则可提供更充分有力的证明。

    对话魏峻:

    港澳与珠三角在文化上同根同源

    “岭南印记——粤港澳考古成果展”是30年来广东最重要、最全面的本土考古专题展览之一。30年来广东考古呈现出一种怎样的态势?本报记者专访了广东省博物馆馆长、知名考古专家魏峻。

    广州日报:传统上大家比较倾向于“中原中心论”,但从考古发现上看岭南地区其实有非常突出的个性。苏秉琦先生曾说过:岭南有自己的青铜文化,有自己的夏商周。我们怎样理解早期广东的历史图景?

    魏峻:“中原中心论”的说法提出得比较早,大约在上世纪20~50年代影响比较大,到了上世纪70~80年代以后,学术界的观念起了一些变化,比如费孝通提出了中国文化多元一体说,严文明提出了中国文明发展“重瓣花朵”说。我们现在大致可以看出,所谓“中原”,也就是黄河流域,在中国古代的确曾发展出高度的文明,但并不是说它在整个历史上都处于最高水平,燕辽、山东、江浙、湖湘、巴蜀等地都曾经出现过高度发达的文化形态,在某个时期内至少不比中原差,而云贵、岭南等地的古文化也有自己很突出的特点。这些文化的演进模式不尽相同,在与中原文化接触之前分别有自己独立的模式,都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即使到了历史时期,岭南地区还因为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区位优势而在某些方面形成具有个性的文化特色,比如海上丝路所形成的海洋文化,这同样是构成中国文化内核的重要一环。

    广州日报:应当怎样认识岭南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魏峻:这个其实还是可以放到文化多元一体的框架内去看。“中国文化”从整体上看更类似“马赛克”或“拼图”。岭南地区大约从战国时期开始与中原文化有了更为密切的接触,当时可能主要是通过楚文化这个中介。在此之前,即距今7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广东出现彩陶文化,之后是印纹陶,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长江流域文化的影响,但在发展中融入了自己的特色,形成独特的文化面貌;西周夔纹陶的双F纹有可能是从中原纹饰演化而来的;在以东江、北江流域为中心的相当庞大的古人群体中可以看出明显的阶层分化,有可能与中原文献中记载的古国有关。也许广东出土的文物在精美程度上会稍逊,但它是中国文化“拼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州日报:港澳地区的考古发现与广东地区的考古存在着怎样的联系?

    魏峻:港澳地区是在明代以后才和广东在政治上分离的,在文化发展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但即使到了现代,三地间的文化差异还是十分有限。广东地域很大,地形复杂,形成了众多的生态环境并发展出一些不同的区域性文化,但从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直到明清,港澳地区与珠三角地区在文化上始终是同根同源,文化面貌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吾爱历史吾爱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