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中国龙腰名城:英雄辈出的风云地,独一无二

原创2022-03-28 14:47·锦绣人文地理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1938年,湖北宜昌,长江流域最大的航运企业、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面临着人生中最大的考验。

由于当年10月长江中游要塞武汉沦陷,日军沿着长江不断进犯,此时在宜昌,从武汉等地迁徙而来的中华民族最后的24000多吨民族兵工业器材,以及另外十多万吨货物、数十万军民拥堵在宜昌城内外,正绝望地等待从宜昌乘船撤往重庆。

民族危亡,日寇沿着长江不断进犯,企图将中国最后的抵抗火种扼杀于长江之滨。

当时,从宜昌沿长江逆流而上重庆,单程航行至少需要4天时间,且宜昌以西的三峡航道狭隘,难以通行大船,要想赶在日军进攻之前强运如此之多的人员、物资入川,任务艰巨可想而知。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宜昌大撤退”总指挥卢作孚(1893-1952年)

尽管旗下民生公司仅有46艘轮船,但为了挽救民族抗战最后的希望,卢作孚当机立断,提出采用分段航行等措施,并临时雇佣了3000多人,征用850多艘民间木船,最终,在卢作孚奋不顾身、日以继夜的指挥下,民生公司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就将2万多吨国防工业器材、100多万吨物资,以及150多万人员抢运入川,为抗战保留了火种和希望。

为了担负起抗战救亡的任务,民生公司在这场宜昌大撤退行动中,共被日寇炸沉炸毁轮船16艘,另有116名公司职员牺牲,61人受伤致残。

可以说,在这场民族抗战中,卢作孚和民生公司组织的宜昌大撤退,也将始终铭刻在抗战胜利的纪功碑上。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宜昌大撤退”历史相片

位处长江上游与中游交界地带的宜昌,向来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宜昌古称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清朝时取“宜于昌盛”之意改称“宜昌”。

夷陵属古荆州地,春秋战国时曾经是楚国的西塞要地,并建有城邑。东汉末年,由于曹操在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中落败北撤,三国格局逐渐形成,当时,曹操、孙权、刘备三方围绕夷陵所属的古荆州(涵盖今天的湖北、湖南等地)展开激烈争夺,三国中有不少故事就发生在夷陵(宜昌)境内。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为了报复孙权偷袭荆州、斩杀关羽大仇,带兵十万从四川沿长江直下,孙权于是派出大将陆逊率军应战,双方相持至翌年(222年),陆逊最终利用火攻,于夷陵(宜昌)火烧连营,击败了蜀汉大军,史称夷陵之战(猇亭之战)。

夷陵之战的失败,使得蜀汉继丢失荆州后,再次元气大伤,经此重创后,刘备一病不起,最终于223年病逝于夷陵上游的白帝城。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宜昌城区 · 图虫创意 ©

宜昌地形险要,这也吸引了许多名人到此游玩。例如宜昌境内位处三峡西陵峡外的三游洞景区,在唐代时,曾经吸引了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位著名诗人一同到此游玩,人称“前三游”;到了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也一同来游过此洞,人称“后三游”。

因此,此洞被后人称为“三游洞”。

南宋初期,著名诗人陆游随军抗击金人,在入蜀时曾经途经夷陵三游洞,当看到黄庭坚、欧阳修等人题刻时,陆游感慨万千,他还曾经在此取水煮茶。

抗战时,当时国民政府第五战区作战指挥部也曾经设立在三游洞附近,于此抗击日军。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长江三峡西陵峡风光 · 摄图网 ©

整个抗战时期,长江流域成为中国军民誓死抵抗日寇侵略的重要依托。

1937年,中国海陆军先是在长江下游的江阴要塞,拼死抵抗日寇长达三个月之久,中国海军第1舰队、第2舰队更是以惨烈的全军覆没为代价,在江阴战斗到了最后。

日军攻占长江下游的上海和南京后,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军队又以长江中游的武汉为中心展开会战,并在长江南北两岸的湖北、安徽、江西、河南等4省广大地区奋勇抗击日寇。

武汉沦陷后,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长江上游的重庆,并以此为中心号令全国军民继续抗战。为了护卫陪都重庆,阻断日军控制长江上游,1940年,中国军队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率军战至最后一刻,殉国于湖北襄阳十里长山。

张自忠殉国后,蒋介石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抢回其遗体,灵柩运抵宜昌后,原本计划用汽车运往长江码头,然后逆流运回重庆国葬,但是宜昌十万军民坚决请求用人力肩扛棺材的形式,一步步送将军最后一程,这是1940年5月,当时,宜昌军民顶着日军飞机盘旋轰炸威胁,不顾一切扛着将军灵柩,一直送行到了江边灵船。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张自忠(1891-1940年)

但日寇灭我中华之心不死,眼见无法沿着长江推进,从1938年2月到1943年8月,日寇又以飞机轰炸形式,对我陪都重庆进行了惨无人道的长达5年半的大轰炸,重庆军民前后因日军轰炸死亡达一万多人,超过17600幢房屋被毁,重庆市区大部分繁华地区被炸成残垣断壁。

即使如此,中国军民仍然誓死不屈,在当时的重庆城,就广泛流传着一曲民歌这样传唱:

“让你龟儿子轰!让你龟儿子炸!老子们有很好的防空洞,不怕!

让你龟儿子轰!让你龟儿子炸!老子们有广大的农村,不怕!

让你龟儿子轰!让你龟儿子炸!老子们总要大反攻,怕啥!”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历史相片:日寇飞机轰炸重庆

中国军民沿着长江不屈抗战,到了1943年,当时宜昌城区已经沦陷,中国军队又在宜昌上游的长江石牌要塞坚持抵抗,为了拿下石牌,溯江而上进攻重庆,当年日本集结了十万大军进攻石牌。

石牌是长江三峡西陵峡右岸的一个小村庄,位处今宜昌夷陵区境内,长江在行经石牌时,突然右拐110度,构成天然战争天堑。

为了守卫这个陪都重庆最后的屏障,当时,中国军队第十八军十一师师长胡琏奉命死守石牌,大战前,胡琏对属下的团长们下令说:

“从明天起,我们将与敌人短兵相接……战至最后一个,将敌人枯骨埋葬于此,将我们的英名与血肉,涂写在石牌的岩石上。”

当时,年仅36岁的胡琏,特地在石牌要塞附近的凤凰山上,带领师部人员设案焚香祭天,这位誓死捍卫石牌、保卫重庆的年轻师长,喊出了这样的祭天誓言:

“陆军第十一师师长胡琏,谨以至诚昭告山川神灵:

我今率堂堂之师,保卫我祖宗艰苦经营遗留吾人之土地,名正言顺,鬼伏神钦,决心至坚,誓死不渝。汉贼不两立,古有明训。华夷须严辨,春秋存义。生为军人,死为军魂。后人视今,亦尤今人之视昔,吾何惴焉!今贼来犯,决予痛歼,力尽,以身殉之。然吾坚信苍苍者天必佑忠诚,吾人于血战之际胜利即在握。

此誓

大中华民国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日正午”

战斗开始后,日本号称“钢铁猛兽”的第十一军等10万大军猛攻石牌,战斗进行到最激烈时,负责国军湖北战事的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给胡琏打电话,询问他“守住要塞到底有无把握?”胡琏斩钉截铁地回答说:

“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

日军不断推进至石牌要塞附近,战斗进行至短兵相接时,国军官兵集体冲锋而出,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无数战士在此殉国牺牲,最终,中国军队奋勇击退了日军,牢牢守卫住了石牌要塞。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湖北宜昌石牌境内、长江三峡第一湾明月湾 · 图虫创意 ©

至此,从1937年的江阴保卫战、淞沪会战,到1938年的武汉会战,再到1939年至1944年的四次湘北会战,以及1943年的石牌保卫战,中国军民沿着长江流域不断誓死抵抗,最终牢牢守卫住了重庆和四川这个中华民族最后的战略要地,并以此为基地,最终坚持到了抗战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年9月9日,中国代表团在长江下游要塞、原民国首都南京正式接受日军投降。

至此,从1931年“9·18事变”开始,历经十四年艰苦抗战,中华民族最终光复国土,迎来了抗战的最终胜利。

回顾抗战这场涅槃重生的民族史诗,依托长江进行的长江系列抗战,也终将铭记在所有后世国人心间。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长江流域抗战图

宜昌在民族抗战中功绩彪炳,但它的城市作用并不仅限于此。

由于宜昌位处长江三峡末段,万里长江在此经由狭隘的通道倾泻而出,这使其具备了兴建水利设施的天然优势,1988年,历时17年的“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水利枢纽兴建竣工,发挥了蓄水发电、扼制洪水下泄、护卫中下游数千万百姓安危的重大功效。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 图虫创意 ©

在葛洲坝的经验基础上,三峡工程于1994年正式动工,并于2006年全线竣工。

作为迄今(截至2022年)全球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三峡工程在2018年的发电量,就已突破1000亿千瓦时,创单座电站年发电量世界新纪录。

三峡工程的建设,也使得长江上游的三峡地区原本险滩众多、江面狭隘、不利通航的众多难题得到解决,三峡工程建成后,随着长江上游水位抬高,水面壮阔的原三峡江面,已经可以通航万吨级船舶。

从营建葛洲坝到三峡工程,宜昌对长江和中国的贡献,也在新时期谱写了辉煌篇章。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三峡大坝全景 · 图虫创意 ©

长江出宜昌后,开始进入荆州。

荆州地处江汉平原腹地,东连武汉、西接宜昌、南望湖南常德,北毗荆门、襄阳,由于控遏长江中游,荆州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早在上古时期的文书《尚书·禹贡》中,就列举了天下九州之地:冀、兖、徐、青、扬、荆、豫、雍、梁,其中荆州是古九州之一,春秋战国时,由于荆州位处当时的楚国境内,因此后来“荆楚”也经常合称通用。

东汉末年,拥有今天的湖北、湖南等地的荆州,在北方一片动荡的形势下,却拥有长期的和平,这使得北方大量士人纷纷南迁到此避难,诸葛亮家族就是在此时期南迁当时隶属荆州的襄阳,并为三顾茅庐的刘备,做出了三分天下的战略建议。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古隆中 · 摄图网 ©

始建于东汉时期的荆州古城,也被誉为“中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

荆州古城原为土城,南宋时始建砖城,历经兴毁,现在的古城墙,是清代顺治三年(1646年)依旧基重建,城墙高近9米,厚约10米,东西长3.75公里,南北宽1.2公里,城墙周长达到10.28公里。

荆州古城分为三层,外面是水城,中间是砖城,里面是土城。其中水城(护城河)西通太湖,东连长湖,既有天然防卫优势,又兼备交通水利功能。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荆州古城 · 摄图网 ©

东晋永和八年(352年),荆州定治江陵。而从荆州崛起的东晋权臣桓温,就以荆州作为根据地厉兵秣马,先后西平四川、三次北伐,名震天下。

到了桓温的儿子桓玄,公元403年,桓玄干脆以荆州为基地,挥兵沿长江东下,逼迫晋安帝禅位,建立了短暂的桓楚政权,尽管一年后(404年)桓玄就兵败被杀,但由此可见荆州在整个魏晋南北朝南北对峙的背景下,其战略地位对于南北两边,都异常重要。

东晋政权在来自荆州军阀的冲击下濒临瓦解,桓玄死后16年(420年),东晋被刘宋取代,历史正式进入南北朝时期,此后,齐和帝、梁元帝,以及隋末唐初的后梁萧铣,都曾经以荆州为国都。

而荆州还曾经发生过一次中国文化史上的浩劫,南梁承圣三年十二月辛未(555年1月27日),当时西魏派兵南下包围南梁首都江陵(荆州),嗜书如命的梁元帝萧绎在投降前,命人将当时的14万卷国库藏书付之一炬,并且自称“文武之道,今夜尽矣!”

梁元帝萧绎投降后,有人问他为何要纵火焚烧国库藏书,对此他的回答是:

“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

书呆子意气的梁元帝萧绎,最终被西魏派人用酒灌醉后,以土袋闷死,当时的南梁首都江陵城(荆州古城)则“阖城老幼被虏入关”。

梁元帝萧绎的此次焚书,也使得南梁时期以前,中国历史上的无数典籍,从此消失人间,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浩劫。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汉末地图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汉末势力地图

总结荆州的城市历史地位,可以发现,在中国历史的分裂时期,例如汉末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的对峙分裂,会使得位处长江中游、控遏华中的荆州地位更显重要,而进入大一统时代,荆州的历史地位就会相对下降。

但这并不妨碍地处江汉平原的荆州人才辈出,到了晚明时期,荆州就走出了一个一度为大明帝国力挽狂澜的著名宰相张居正(1525-1582年)。

23岁就考中进士的张居正,曾经担任明朝内阁首辅十年,他在位期间,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使得明朝财政一度重振,”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至四百余万”;军事上,张居正又重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守北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使得整个大明帝国从内到外一度回光返照、富裕强盛,从而为后来的“万历三大征”、护卫大明安危奠定了军事和物质基础。

尽管张居正死后,其家族被翻脸无情的万历皇帝整顿抄家,但到了万历皇帝的孙子明熹宗天启皇帝手头,天启皇帝就为张居正翻案恢复了名誉。

尽管也有毁誉参半,但张居正的大手笔改革,仍然赢得了后世的高度赞誉和尊重,这个从荆州走出的一代名相,不愧是荆州的城市骄傲。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张居正故居风光 · 图虫创意 ©

历史之外,荆州的城市水系也非常发达,在全国堪称独特。

荆州全市湖泊众多,拥有千亩以上湖泊30多个,总面积8万公顷,其中洪湖更是湖北省内第一大湖,总面积3.5万公顷;另外,荆州还拥有总面积1.2万公顷的长湖。

湖泊密集之外,荆州还有大小近百条河流,其中著名的荆南四河(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调弦河)更是洞庭湖的重要水源。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夕阳下的荆州城区 · 图虫创意 ©

明朝正德十六年(1521年),在南巡途中贪玩捕鱼,结果不慎落水受惊的明武宗,因为感染肺炎受惊去世,年仅31岁。

明武宗无子,于是其生母张太后与内阁首辅杨廷和商议后,决定由皇室近支、明武宗的堂弟、兴王朱厚熜继承皇位。

出生于湖广安陆(今湖北钟祥)的朱厚熜,其父亲朱祐杬是明宪宗第四子、同时也是明孝宗朱祐樘的同父异母弟弟和明武宗朱厚照的叔叔。

12岁那年,朱厚熜就承袭爵位成为兴王。本来一辈子都将在钟祥度过的藩王朱厚熜,没想到却因为堂哥明武宗朱厚照的去世,在15岁那年,阴差阳错成了皇帝,是为明世宗,也称嘉靖皇帝。

无意间成为天下至尊,于是嘉靖皇帝便想着给自己的亲生父亲朱祐杬上尊号、追认其为“皇考”,但廷臣坚持认为,嘉靖以小宗入大宗,应该追认皇兄、明武宗朱厚照为“皇考”,由此,嘉靖皇帝与廷臣之间,爆发了一场长达三年之久的大礼议之争。

双方的较劲最终以嘉靖皇帝的胜利告终,此后,嘉靖皇帝下令将父亲朱祐杬的兴献王墓升级为皇陵,并进行升级改造,施工持续了四十多年,一直到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才告完工。

而由兴献王墓升级而来的明显陵,也是中国中南地区唯一的一座明代帝陵,其占地面积高达183公顷,是明代帝陵中单体面积最大的皇陵。

嘉靖皇帝的好运,也使得钟祥因此拥有了一座帝陵,2000年,明显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一部分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另外,明显陵的配套建筑,位处钟祥境内的元佑宫,也于200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位处江汉平原中部的钟祥,原本在长江流域默默无名,但是,由于明显陵的存在,这个城市也因此显名、走向了世界。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湖北钟祥明显陵 · 摄图网 ©

长江从荆州蜿蜒而下,途经湖南岳阳,并在此吸纳洞庭湖水继续东下。

岳阳古称“通衢”,素有“湘北门户”之称,作为长江中游仅次于武汉的战略城市,岳阳地处一湖(洞庭湖)两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三省(湘、鄂、赣)交汇的黄金中心,周边还有长江、京广铁路、浩吉铁路、京广高铁、京港澳高速、杭瑞高速等水系和交通线网纵横交错,向来是兵家要地。

岳阳在古代也称“巴陵”或“岳州”,由于原郡治位于天岳幕阜山之南而得名。

另有一种说法是,相传春秋战国时期,长江上游的巴国与楚国在今天的岳阳地区交战,最终巴人战败、全军覆没,其兵士合葬于此,所以岳阳古称“巴丘”、“巴陵”,也是由此而来。

赤壁之战前,公元208年,曹操曾经派遣水军追击刘备到了巴丘(岳阳),一直到后来赤壁之战失败,曹军才退出岳阳地区。

根据记载,到了清末,岳阳境内还有周瑜墓,如今周瑜墓已经不知踪迹,但是周瑜的爱妻小乔的坟墓至今仍在岳阳市区。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岳阳城区图:右侧蓝色水域为长江,中间黄色水域为洞庭湖水域,左侧为岳阳城区 · 图虫创意 ©

由于岳阳控遏长江,因此历朝历代,岳阳从来就战祸连连,无论是南宋初年的杨幺起义,明朝末年的李自成、张献忠,还是后来的吴三桂,他们都曾在岳阳地区攻战不休。

晚清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曾经三次攻占岳阳;到了民国抗战时期,中国军队曾经在岳阳、长沙等地区组织了四次“湘北会战”以抗击日军。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历史相片:第二次长沙会战中,中国军队在阻击日军

作为岳阳的城市名片,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的岳阳楼,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世称”天下第一楼”。

岳阳楼自古便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历代曾经历多次毁坏和重修。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岳州知军州事滕宗谅重修岳阳楼,并请好友范仲淹撰文以纪念此事,范仲淹后来写下了闻名千古的《岳阳楼记》,文中表达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大格局与政治情怀,更是成为历代知识分子所称颂和追求的榜样,岳阳楼也因此文更加名震天下。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俯视洞庭湖的岳阳楼 · 图虫创意 ©

岳阳市内的洞庭湖,吸纳了湖南境内众多河流、最终流入长江。而在洞庭湖最重要的支流湘江流域,长沙是绝对不可错过的城市。

长沙位处湘江下游和长沙盆地西缘,作为湖南省会,长沙早在秦代时,就是全国三十六郡之一,进入西汉后,大汉帝国为了开发岭南,在此建立过长沙国,下辖13个县,长沙正是在汉代时开始大开发,政治地位迅速提升。

1970年代初期,在今天的长沙地区,发现了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的家族墓地,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其中有一件素纱襌衣,该衣长1.28米,重量仅49克,织造工艺冠绝古今。

另外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内,还出土了迄今年代最为久远的甲、乙本《老子》,和中国最古老的天文书籍《五星占》,以及比《黄帝内经》还要古老的医书《五十二病方》,堪称中国典籍考古的无上珍宝。

马王堆汉墓内还出土了历经2000多年不腐的女尸(利苍的妻子辛追),这也是世界上已发现的保存时间最长的一具湿尸。由于墓藏文物丰富珍贵,2021年,马王堆汉墓入选了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重量仅有49克 · 摄图网 ©

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潭州(长沙)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主持创办了岳麓书院,鉴于岳麓书院办学的成功,四十年后(1015年),曾经写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宋真宗,特地召见岳麓书院的山长周式,并御笔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

作为公认的宋明两代全国“四大书院”之一,南宋的理学大师朱熹、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都曾经在岳麓书院讲学论道,尽管历经兴废,但岳麓书院在此后千年里,一直是长沙乃至整个湖南的文脉中心,到了清末,岳麓书院与湖南省城大学堂合并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民国十五年(1926年),湖南高等学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学,并就岳麓书院的旧址进行扩建。

可以说,作为湖南的文脉,岳麓书院至今仍然滋养着三湘大地的学子与灵魂。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大雪过后的岳麓书院爱晚亭 · 图虫创意 ©

1911年,18岁的毛泽东一头挑着铺盖、一头挑着书箱,跟着师友们一起翻山越岭,从韶山冲来到湖南省城长沙求学,此后,他多次来往长沙,并将在此,成长为新时代的革命青年。

1925年,毛泽东再次来到长沙,在重游橘子洲时,他感慨万千,写下了《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橘子洲位处湘江长沙市区段,史载橘子洲生成于晋惠帝永兴二年(305年),经过一千多年泥沙冲积,最终形成了今天绵延十多里的沙洲。由于沙洲上盛产美桔,因而得名橘子洲。

湘江北上,橘子洲头,激发的是一个时代伟人的意气风发。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橘子洲风光 · 图虫创意 ©

1895年,远征辽东的湘军与日军展开决战,不料却溃败而归,甲午战争的惨败,使得湘人上下极为震惊,昔日在太平军之乱和收复新疆之战中所向披靡的湘军,却败于日寇之手,这使得湖南人开始了剧烈的反思。

在此后的百日维新中,湖南人在巡抚陈宝箴的带领下,积极响应光绪皇帝号召维新变法,不料短暂的变法失败后,陈宝箴先被罢黜,后被赐死。

但在维新派的推动下,长沙的工商、水利、邮政、电报等近代化事业持续发展,并争取到了粤汉铁路从江西改道湖南,在铁路的带动下,长沙步入了近代化的快车道。

1904年,长沙正式开埠,随着国外资本和人员的涌入,长沙也一跃成为了整个湖南的航运和外贸中心,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沙人的思想和眼界日益开放,并由此走出了一位本土的革命家:黄兴(1874-1916年)。

出生于长沙府善化县高塘乡(今长沙县黄兴镇凉塘)的黄兴,先后参与了晚清的萍浏醴、黄花岗等多次起义,辛亥革命时,黄兴亲赴武汉担任战时总司令,他为革命奋不顾身,最终促成了晚清的崩溃和民国的建立,黄兴也因功勋卓著,而在民国初期被与孙中兴一起,合称“孙黄”。

可以说,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化过程中,从长沙到湖南,这些持续涌现的仁人志士,也为推动中国的革命进程做出了不朽功绩。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长沙夜景 · 摄图网 ©

抗战期间,尽管长江流域的南京、武汉、宜昌等要塞相继沦陷,但长江以南的长沙军民却顽强抵抗,从1939年至1942年,中国军民先后组织了三次长沙会战,并将日寇驱逐于湘江之北。

一直到1944年,日军第四次强攻,才最终攻陷长沙。但日寇很快就耗尽国力,并于1945年宣布无条件投降。

在整个抗战史上,可以说,长沙也是长江中下游城市中,抵抗最为坚决、最为持久的城市,八年抗战,长沙不愧英雄之城的光荣称号。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长沙夜景 · 摄图网 ©

改革开放后,长沙的工程机械、电视娱乐等产业异军突出,以三一重工、湖南卫视为代表的明星企业和单位在全国领改革风气之先,为国人奉献了过硬的基建利器和精神娱乐。

而长沙,这座处处洋溢着欢乐奔放、却又沉着勇毅的城市,既有亲民的房价,又有优质的生活环境,堪称国内众多省会城市中,难得的宜居之城。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爱吃会玩的长沙人:长沙坡子街的湖湘文化灯牌 · 摄图网 ©

大江从岳阳东去,流经的,是长江中游最为险要的城市:武汉。

简称江城的武汉,在长江中游的历史发展中相对较晚,它不如荆州和宜昌一般古老,但是当代考古显示,早在3500多年前的商代早期,中原文明就已南下在此建立了古老的盘龙城。

作为当今中国版图的经济地理中心,武汉拥有“九省通衢”之称,它同时也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按照规划,未来武汉将形成衔接“两纵(京广高铁、京九高铁西通道)两横(沪汉蓉铁路、沪渝蓉高铁)两斜(兰福高铁、胶桂高铁)的“超米字型”高铁网络,并进一步夯实武汉的中部交通枢纽地位。

而从武汉出发的万吨巨轮,如今已经可以直达上海、通往全球。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夕阳下的武汉城市风光 · 图虫创意 ©

传说,孔子曾经入楚国推广其政治主张,孔子一行抵达武汉时,夫子还曾派遣弟子向当地人询问渡口在哪里,这就是所谓的“问津”,由此引申出“指点迷津”的典故。

春秋战国时,琴师伯牙弹琴,幸而遇到了来自今天武汉的知音钟子期,钟子期是樵夫,却能深刻领悟伯牙的琴意,两人相识相知、成为知己。

后来,钟子期病死,伯牙伤心欲绝,于是将心爱的古琴摔碎,此后终身不再抚琴,因为在伯牙看来,高山流水虽在,但世间却已无知音。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武汉古琴台大门 · 摄图网 ©

虽然武汉早在商代初期就已有盘龙古城出现,但其真正的建制是在西汉时期。

到了东汉末年,当时割据南方的荆州牧刘表派遣部下黄祖为江夏太守,黄祖将江夏郡治设在了今天汉阳龟山的“却月城”中,这也是武汉市区内已知的最早城堡。

三国东吴黄武二年(223年),当时孙权派人在今天的武昌蛇山修筑夏口城,同时在城内的黄鹄矶上修筑瞭望塔,并取名黄鹤楼。

武汉黄鹤楼此后历经兴衰和不断重建,并在后世成为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齐名的“江南三大名楼”。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武汉黄鹤楼 · 图虫创意 ©

唐玄宗开源十一年(723年),年仅20岁的崔颢高中进士,然而,尽管出身唐朝顶级士族“博陵崔氏”,但崔颢一生却郁郁不得志,也就是在这一年,崔颢来到了长江边的黄鹤楼,写下了那首千古名诗《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后来,李白也登上了黄鹤楼,正当他诗兴大发时,却惊讶看到了崔颢的题诗,这使得李白为之折服搁笔,李白失落地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后来,李白还是给黄鹤楼留下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与岳阳楼和滕王阁一样,黄鹤楼在历史上也是历经多次损毁与重建,如今屹立在武汉长江边的这座黄鹤楼,是改革开放后,于1985年建成的,登上这里,可以远眺汉江与长江交汇处,万里江山,邈其一望。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远眺武汉黄鹤楼(右下) · 摄图网 ©

历史进入宋代后,1127年,女真人南下攻陷北宋首都开封,并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父子,北宋灭亡,是为靖康之变。

为了消灭残存的南宋政权,金人不断南下,为了抵御金人侵略,当时,著名抗金将领岳飞就曾在鄂州(今武汉武昌)驻军达八年之久,南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年),岳飞从鄂州(武汉武昌)领兵渡江北伐,临行前,岳飞慷慨激昂地说:

“飞不擒贼帅,复旧境,不涉此江!”

随后,岳飞奋战收复了襄阳六郡,为南宋在长江中游打开了战略主动,几年间,岳飞又多次以鄂州(武昌)为基地北伐,1140年,岳飞再次从鄂州出兵多次击败金军,北伐兵峰直逼河南朱仙镇,北宋首都开封光复在即。

然而,畏敌如虎的宋高宗却决意与金人媾和,在与奸相秦桧合谋后,宋高宗最终以十二道金牌强迫岳飞退兵,一年多后,1142年1月,宋高宗下令将岳飞杀害于首都临安城内。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汉口江滩上的长江风光。岳飞曾从武汉渡江北伐 · 图虫创意 ©

唐代中期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主要在黄河流域,但是安史之乱(755-763年)以后,中国的经济中心日益南迁到江淮流域。

北宋在1127年灭亡以后,随着宋室南迁,加上大量人口移居南方,这使得长江流域得到了加速开发,中国的经济中心也因此从南宋开始,彻底转向了长江中下游流域。

可以这么说,武汉在中唐以后的崛起,尤其是在南宋时期的崛起,也象征着中国经济重心,已经从黄河流域迁徙到了长江流域。

经过南宋一代的开发(1127-1279年),武汉的政治经济地位日益上升,南宋灭亡后,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正式成为湖广行省的省治,这也是武汉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一级行政单位的治所。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武昌古城楚城门楼 · 摄图网 ©

明朝中期以前,武汉的城市格局主要是以长江为界,分为江南的武昌府,和江北的汉阳府。到了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年),汉江改道从武汉龟山以北汇入长江,这使得武汉江北原来的汉阳府被一分为二:其中长江以北、汉江以东区域成为老汉阳,长江以北、汉江以西区域成了新兴的汉口。

在此基础上,武汉形成了沿袭至今的武昌、汉阳、汉口三足鼎立的武汉三镇格局。

由于坐拥长江和汉江水运之利,因此新形成的汉口迅速崛起,到了明朝末期,汉口已经与河南朱仙镇、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合称“天下四聚”,是当时的全国四大名镇之一。

进入清朝后,汉口坐拥水运便利,继续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内河航运中心,当时,汉口码头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商船和粮船,根据记载,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6年),当时汉口码头曾经发生船舶失火事件,结果连带烧毁了三四千艘商船和粮船,大火足足烧了两天,由此可见当时汉口的商业之繁盛。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武汉三镇风光 · 图虫创意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咸丰十一年(1861年),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的汉口正式开埠,随后,英国、德国、俄国、法国和日本等国先后在武汉设立租界,在租界之内,中国被迫丧失了部分主权,但是,随着外国资本的涌入和投资,汉口也在内外贸易的加持下加速崛起,成为当时的国际性大港。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江汉路是民国时期武汉的繁荣见证 · 图虫创意 ©

为了与洋人抗衡、发展国内经济,清朝光绪十五年(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上奏清廷,请求修筑从北京卢沟桥延伸至武汉汉口的卢汉铁路,是为后来的京汉铁路。

意识到铁路与工业化威力的清廷,于是调派张之洞转任湖广总督,坐镇武汉指挥修建京汉铁路南段。

作为晚清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和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张之洞到武汉赴任后,随即马不停蹄开始谋划华中地区的洋务运动,他先是指挥筹建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织布局,以及湖北纺纱局、织布局、缫丝局、制麻局等一系列工厂,为武汉和湖北地区建立了工业化雏形。

不仅如此,张之洞在任职湖广总督期间,还先后创办了两湖书院、经心书院,又设立农务学堂(今华中农业大学前身)、工艺学堂(今武汉科技大学前身)、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商务学堂等教育机构,成为武汉现代教育的奠基人。

此外,张之洞在都督湖广期间,还主持编练了湖北新军。有意思的是,张之洞训练新军的本意是拱卫大清王朝,但最终,却是他这支一手缔造的新军,打响了推翻清朝的第一枪。

因此,后人在高度评价张之洞为湖北近代工业化和教育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时,也调侃他训练湖北新军、最终酿成辛亥革命是“种豆得瓜”。

孙中山的评价则是:“张之洞是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由张之洞创办于1890年的汉阳铁厂

1911年10月10日,由张之洞生前训练的湖北新军,在武汉打响了推翻清朝的第一枪,此后,大江南北迅速响应,不到几个月时间,清廷土崩瓦解,1912年2月12日,清帝发布退位诏书,清朝宣告覆灭。

清朝虽然灭亡,但武汉却因为张之洞留下的遗产而迅速发展。

1906年,由张之洞倡建的京汉铁路全线竣工通车;到了1936年,从广州至武昌的粤汉铁路也全线竣工通车。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民国老相片,京汉铁路汉口大智门火车站

1957年,随着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隔着长江南北对望的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正式接轨贯通,并改称京广铁路。

而位处京广铁路中央的武汉,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南北交通大干道上的龙腰城市,堪称华中枢纽。

据统计,仅2013年,武汉铁路客运量就达到1.2亿人次,首次超越北京成为全国第一,并成为中国铁路运输的最大中转站。

地处长江黄金水道、沪汉蓉高铁与京广铁路、京广高铁大动脉的十字交汇点,身为“九省通衢”的武汉,同时也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

在航运方面,如今武汉不仅是长江中游航运中心,而且还是中国内河通往沿海、近洋最大的启运港和到达港,武汉至上海洋山港“江海直达”航线,还是长江中上游地区首条通江达海的优质航线。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1957年建成通车的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 · 摄图网 ©

除了铁路的黄金交汇优势外,武汉的水运优势也非常明显。

坐处汉江与长江交汇地的武汉,全市8569平方公里土地上,拥有大小湖泊166个,是名副其实的“百湖之市”。

其中,汤逊湖水域面积高达47.6平方公里,是武汉市内最大的城中湖。

另外,武汉市内还有留下过屈原、李白等古代名人足迹的东湖。东湖也是建国后,毛泽东同志除了中南海以外,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

1949年以后,毛泽东同志曾经在武汉多次畅游长江和东湖,1956年,毛泽东在畅游长江后,曾住在东湖梅岭,写下了著名的《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1956年5月31日,毛泽东在武汉第一次畅游长江 · 湖北省档案馆 ©

由于武汉各类江河、湖泊等水域面积,占据全市高达四分之一地域,因此对武汉来说,如何在被江湖阻隔的市内修建桥梁,就成了城市大事。

根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武汉全市就建成了1300多座桥梁,其中,1957年建成通车的武汉长江大桥,是“万里长江第一桥”;此外,武汉还拥有“万里长江第一隧”——武汉长江隧道、和“万里长江地铁第一隧”——武汉地铁2号线过江隧道、以及“万里长江公铁第一隧”——武汉长江公铁隧道。

可以说,对武汉这座江湖之城来说,桥,也是架通这座城市的毛细血管与纽带。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晚霞下的武汉长江二桥全景 · 摄图网 ©

在畅游长江之后,毛泽东同志念念不忘“武昌鱼”,可武汉的美食,远远不止武昌鱼。

作为生活在江湖之上的武汉人,他们对于美食的挑剔与讲究,丝毫不亚于南方的广州人,对武汉人来说,美食的经典,体现在一早一晚上。

一早,武汉人俗称“过早”;一晚,宵夜也是武汉的城市灵魂。在武汉,有“早尝户部巷,夜吃吉庆街”之美谈,因此,初到武汉的人,切切不可错过户部巷的早餐,和吉庆街的夜宵美食。

另外,武汉的鄂菜虽然不如湘菜走遍大江南北,但是其口感美食也完全不逊色于湘菜;特色小吃和美食方面,武汉的热干面、三鲜豆皮、鸭脖子、面窝、米粑、排骨藕汤和洪山菜薹,更是不负盛名、值得细细品尝。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武汉户部巷,店老板正在做小吃豆皮 · 摄图网 ©

在武汉众声喧哗的城市背后,也潜藏着多方净土。

始建于南朝刘宋年间的宝通禅寺,就深藏于武昌闹市之间。这座武汉现存最古老的寺院,占地面积高达11万多平方米,是中南地区占地面积最大的寺院。

至今,宝通禅寺内还有唐铸铁佛、宋代“万斤钟”,以及元代修建的洪山宝塔以及明代石雕狮子等文物。

宝通禅寺附近,还保留着始建于元代的长春观,这座由道教全真派弟子为纪念其师尊、重阳祖师弟子丘处机(道号“长春子”)而修建的道观,早在明朝嘉靖年间,就“为湖北丛林特著,道友万数,香火辉煌”。

作为一个曾经的口岸城市,武汉市内的宗教场所还不止于传统的佛道两教,在外来文化冲击影响下,武汉市内还有伊斯兰教汉口民权路清真寺,天主教汉口上海路教堂,基督教汉口荣光堂等外来宗教建筑留存至今,足以见证武汉城市的包容与开放。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武汉长春观 · 图虫创意 ©

1861年武汉开埠后,逐渐发展成为国内仅次于上海的商业第二城,其商业规模之宏大,以致当时有“东方芝加哥”的美誉。

当时,在汉口的租界区内,更是涌现出了大量古典西洋建筑,其中就有江汉关大楼、大智门火车站、德明饭店、俄国东正教堂、民众乐园等经典欧式建筑。

作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口近代建筑群也跟上海外滩历史建筑群一样,见证了长江中游与长江下游两座城市在过往百年间,曾经的屈辱与奋起,辉煌与往事,它们,也是武汉和长江历史的另外一种化身。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建成于1924年的武汉江汉关大楼 · 图虫创意 ©

东晋义熙元年(公元405年),人入中年的陶渊明(约365-427年),决定辞去彭泽县令的职务,开始他余生的归隐生活。

彭泽,位处长江之滨,隶属于江西九江。而陶渊明自己,则是今天九江境内的浔阳柴桑人,官场无可留恋,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在重归自然后,写下了《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此后,陶渊明大概在九江一带又生活了二十多年,并在此终老。一段长江往事,孕育的是中国山水田园诗歌的开始。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九江庐山上的芦林湖 · 图虫创意 ©

陶渊明的出生地九江,这个名字最早见于《尚书·禹贡》中“九江孔殷”、“过九江至东陵”等记载。

九江的称谓来由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中国人以“九”为大,“九”是虚数,泛指“众水汇集”;还有一种说法是认为“湖汉九水(即赣江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入彭蠡泽也”,彭蠡泽是鄱阳湖的古称,意思是说湖汉九水在九江这里汇入鄱阳湖。

地处赣北的九江,身处长江、鄱阳湖、京九铁路三大经济开发带交叉点,观察地图可以发现,九江位处赣、鄂、皖、湘四省交界处,其东与江西上饶和安徽池州毗邻;南接南昌和宜春;西与湖南岳阳和湖北咸宁交界;北与湖北武穴、黄梅以及安徽宿松、望江两地隔长江对望。

作为长江中下游的分界点,九江早在清末民初时,就是全国四大大米交易市场之一,其“南面庐山,北负大江,据江、湖之口,为噤喉之地。”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九江浔阳楼和锁江塔 · 图虫创意 ©

两晋南北朝时期,今天的九江地区有时称寻阳(浔阳)、有时称江州,名称多有变动。

西晋在317年灭亡后,中国南北方陷入长期分裂局面,对于南方的东晋和刘宋、萧齐、萧梁和南陈来说,当时的长江中下游地带,主要分为荆州、江州、扬州三大区域,而治理长江中游荆州地区的军将,例如东晋的桓温,后来的梁元帝萧绎等人,都是在荆州地区拥兵自重,为了抑制荆州军阀沿长江直下威胁建康(南京),因此,位处长江中下游交界的九江,其地理位置就日益重要起来。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九江长江大桥 · 图虫创意 ©

可以说,当中国处于南北方割据时,遏制长江中下游的九江,其军事政治地位就会上升,而当国家大一统时,九江的重要性就会下降,

公元589年,隋文帝派兵征服南陈,结束了自西晋灭亡以来持续近300年的大乱世,随着隋唐进入大一统时代,九江的战略地位下降,这一沉默,便是数百年。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拥兵自重的藩镇势力派人进入长安城,刺杀了力主削藩的宰相武元衡,在上班路上刚好目睹惨案的诗人白居易于是慷慨陈词,主张缉拿真凶,没想到卷入朝堂政治的白居易,却因此得祸,被贬到了九江郡担任司马。

翌年(816年)秋天,白居易在浔阳江边(长江九江段,也有一说是龙开河)送别客人,没想到却偶遇一位擅弹琵琶的长安歌女,一番交流后,感慨万千的白居易写下了千古名诗《琵琶行》: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今天,在九江长江大桥东侧也有一座琵琶亭,这座始建于唐代的建筑因白居易的《琵琶行》而得名,迄今,它历经兴衰复建,也已在长江边伫立凝望千年之久。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九江琵琶亭,因为白居易的一首《琵琶行》而闻名 · 图虫创意 ©

前面我们说过,九江在进入隋唐的大一统时代后,一度沉寂无名,但是,随着安史之乱(755-763年)以后北方大量人口南迁,以及中国经济中心逐渐南移,九江的发展逐步加速。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三次动荡,导致大规模人口迁徙,一次是西晋永嘉之乱(311-316年),一次是安史之乱,还有就是北宋灭亡的靖康之变(1127年)。

这三次大规模的政治动荡,导致中国北方人口不断南迁,他们南下的路线,也从一开始的移居江淮流域,深入到更南方的鄱阳湖流域的江西和洞庭湖流域的湖南,以及进入福建、粤东、粤北地区。

在大规模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技术和资本的加持下,九江所在的鄱阳湖流域逐渐崛起,根据记载,从明朝初期的14世纪到晚清19世纪末,每年经由九江转运北京的江西漕粮,高达47-57万石(明朝一石约合150市斤,清朝一石约合180斤)。

当时,九江周边的鄱阳湖流域,以及湖南的洞庭湖流域,和湖广的江汉平原,已经成了当时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地,号称“湖广熟、天下足”,而九江控遏长江的险要位置,也使得这个城市成为了南粮北运的重要汇聚点和出发地。

到了明末清初,九江已经“为全省之噤喉,又为湖广、江南之腰膂也。”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九江城市风光 · 图虫创意 ©

起初,从北方南下的移民,先是定居在九江周边的鄱阳湖平原一带,进入唐宋后,后来的移民在鄱阳湖周边土著密集的情况下,只能沿着汇入鄱阳湖的赣江逆流而上,进入赣南地区定居。

这些后来自称为客家人的汉人族群,此后在人口繁衍和战乱等压力下,又开枝散叶搬迁到闽北、粤东北等地,从而形成了今天赣、闽、粤交界地带相连的客家方言区。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赣闽粤交界的客家地区

由于水路便利,因此作为江西的北方门户,九江在接纳各方移民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宗教的汇合。

位处九江境内庐山,毗邻长江和鄱阳湖之滨,在庐山上面,既有被列为道家第八小洞天的庐山洞,和始建于东晋年间的简寂观;又有始建于东晋年间的佛家寺庙东林寺,东林寺也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日本人也尊其为净土宗祖庭。

另外,庐山上还有始建于唐代的儒家白鹿洞书院,1861年九江开埠后,传教士也走上了庐山,并在此建立起了庐山天主教堂。

可以说,仅仅一座庐山,就融合了儒释道和中外多个宗教,这也显示出九江的融会贯通和包容开放。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庐山东林寺远眺 · 图虫创意 ©

太平天国期间(1851-1864年),太平军与清军围绕九江多次展开争夺战,1858年,清军在围攻九江17个月之后,最终攻陷九江,此后,太平军失去了控遏长江中下游的主动权,始终被清军按在长江下游纠缠,战略上日益被动,最终走向灭亡。

清廷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1861年,九江开埠,尽管开始沦为半殖民地,但九江也因此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当时,江西地区的棉布、茶叶、大米、瓷器等产品经由九江转运全国乃至国外,带动了九江的现代化。

但好景不长,随着洋货的冲击,以及云南普洱茶、福建茶,广东潮州陶瓷产业等的兴起,江西土产的竞争优势日益消失。

1906年,京汉铁路通车,同时粤汉铁路也进行建设,由于这条南北铁路大动脉绕开了江西、改由湖南连接通勤,这就使得原本拥有赣江-鄱阳湖水运优势的九江,在铁路的冲击下迅速衰落。

随着铁路的崛起,内河航运也逐渐衰落,而依托长江-鄱阳湖-赣江黄金水路的九江,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没落。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从九江庐山含鄱口远眺鄱阳湖 · 图虫创意 ©

太平军之乱、铁路冲击,多重因素重叠下,原本在宋明时期独领风骚的江西,陷入了长达一百多年的沉寂,即使到如今,九江尽管控遏长江中下游,但在长江流域的重庆、宜昌、岳阳、武汉、安庆、南京、上海等沿江城市链中,仍然显得低迷没落。

幸运的是,因为铁路时代错过的辉煌,九江也正在迎头赶上。

作为江西省内仅次于南昌和赣州的区域中心城市,九江如今也迎来了京九铁路、京港高铁、武九铁路、合九铁路、铜九铁路、昌九城际铁路、武九高铁、九景衢铁路、合安九客运专线、阜冈九客运专线、昌九高铁等多条铁路的穿插贯通。

另外,位处长江段赣、鄂、湘、皖四省结合部的九江,也是京港高铁沿线难得的水陆交通枢纽,同时还是江西全省唯一可以通江达海的外贸港口城市,可以说,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九江乃至整个江西,都将牢牢把握住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并力争迎头赶上。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九江城区 · 图虫创意 ©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文采飞扬的少年天才王勃途经洪州(南昌),恰逢当时洪州城内的滕王阁重修完毕,在洪州都督阎伯屿的邀请下,王勃欣然登阁赴宴,并写下了此后传颂千古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在序文中,王勃极力称赞毗邻赣江的滕王阁景致优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始建于唐朝永徽四年(653年)的滕王阁,因为王勃和他的序文名闻天下,但此后1300多年间,这座位列“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古楼,先后重修和重建达28次之多,如今最新的一座滕王阁,是1985年重建的仿宋建筑。

登临滕王阁之上,可见赣江和整个南昌城市的宏伟景致,大江北上,让人有畅想古今、恢弘激荡之感。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滕王阁 · 图虫创意 ©

滕王阁所在的南昌,秦代时属于九江郡,秦末汉初,刘邦在垓下打败项羽后,又派大将灌婴率兵平定江南“吴、豫章、会稽郡”。

灌婴在平定豫章后,首立南昌县为豫章郡之附郭,并取“昌大南疆”“南方昌盛”的用意,用南昌命名,这也成了南昌开城之始。

“粤户闽庭,吴头楚尾”的南昌,向东可对接长三角、向南可连接大湾区,从来就是“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的兵家要地。

明代以前,南昌曾经先后取名豫章郡(汉代)、洪州(隋唐时期)、隆兴府(宋元时期)等多个名字,元朝末年,朱元璋在鄱阳湖之战大败陈友谅后,占领了江西全境,朱元璋后来下令将隆兴府改回老名字南昌,并一直沿用至今。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南昌与赣江 · 摄图网 ©

2011年,由于盗墓贼的惊扰,文物部门开始对南昌境内一座古墓进行保护性发掘,没想到无意中解开了一个千古之谜。

历经五年考古研究,最终确认古墓主人竟然就是汉武帝的孙子、仅仅当了27天皇帝就被权臣霍光所废黜的汉废帝刘贺(公元前92年-前59年)。

刘贺被废后,后来被贬到豫章郡海昏县(今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被赐爵海昏侯的刘贺此后一直在南昌被监视居住,一直到他去世,享年仅有34岁。

一生荒诞传奇的刘贺此后尘封达2000年之久,没想到却因为盗墓贼的惊扰而重现人间,而海昏侯墓自2011年发掘以来,先后出土1万余件(套)珍贵文物,并于2021年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海昏侯墓出土的金饼 · 摄图网 ©

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发动叛乱,并挥兵北上试图攻取南京,当时,汀赣巡抚、佥都御史王阳明听说后立即举兵勤王,仅仅一个月间就攻克了宁王的老巢南昌,迫使宁王回师南昌救援,随后王阳明又指挥部队将宁王一举擒获,而从宁王发动叛乱到王阳明平叛,前后仅有43天。

王阳明在南昌平定宁王之乱,也使得这位心学大师名震后世,王阳明也因系列军功而获封新建伯,成为明代凭借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哲学大师王阳明一生最显赫的“事功”,是在南昌平定宁王之乱

宁王朱宸濠尽管因叛乱被杀,但他的子孙仍然世居南昌,明代灭亡后,朱宸濠的后代朱耷(1626年-约1705年)长期居住在南昌城郊的天宁观,后来,朱耷将天宁观改建并更名为“青云圃”(清朝嘉庆年间,状元戴均元将其更名为“青云谱”),并长期在此创作书画。

六十岁那年,朱耷开始用“八大山人”署名题诗作画,他在署名时,常把“八大山人”四字连缀起来,仿佛像“哭之”、“笑之”字样,以此寓意他在朝代更迭的乱世之中,作为明朝皇室遗民的痛苦煎熬。

当时的诗人叶丹曾为朱耷写了一首《八大山人》诗,其中这样说道:

遗世逃名志,残山剩水身。

青门旧业在,零落种瓜人。

后来,“八大山人”朱耷病逝于南昌,他走得如此静谧,以致后人连他确切的去世年份都不清楚,天地广阔,俱化山水于无形。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八大山人作品:墨荷图

南昌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更有优美的自然风光。

作为著名水城,南昌境内不仅有赣江、抚河、玉带河、锦江、潦河等众多河流,而且还有青岚湖、军山湖、金溪湖、瑶湖、白沙湖、南塘湖等数百个大小湖泊分布其间。

据统计,南昌全市7195平方公里面积,水域面积就占了2204平方公里,可谓名副其实的江湖之城。

因此,南昌城内很早就有民谣这样传唱:

“七门九州十八坡,三湖九津通赣鄱”。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南昌城市鸟瞰图 · 图虫创意 ©

有唯美的风光,也有饕餮热爱的美食。

作为赣菜的代表之一,南昌菜讲究辣、烂、脆、嫩,从鄱阳湖胖鱼头、竹筒粉蒸肠到藜蒿炒腊肉,这些经典南昌菜,丰富了赣菜的味蕾和视觉。

而超接地气的瓦罐汤和拌粉,则成了南昌的代表,甚至走向全国,让国人得以一享来自赣江的醇香美味。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一份南昌瓦罐汤,足以安慰饕餮的灵魂 · 图虫创意 ©

南昌曾是江西地区最早的“瓷都”,以南昌古名洪州命名的洪州窑,其烧制的青瓷在后世,更是成为唐朝人的真爱,当时,就连唐玄宗和“茶圣”陆羽都喜欢用洪州瓷。

但洪州窑毕竟久远,真正让江西瓷器声名鹊起的,还是景德镇。

景德镇设镇于东晋时期,刚开始称为“昌南”,汉代时更名“新平”,唐玄宗时期又更名为“浮梁”,北宋真宗赵恒景德元年,最终定名“景德镇”,辖于浮梁县。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景德镇城区,右为昌南阁 · 图虫创意 ©

地处“五山、两湖”(黄山、庐山、九华山、龙虎山、三清山,以及鄱阳湖、千岛湖)中心的景德镇,是一座群山环绕的江南山城,昌江在市区内穿城而过。

早在汉代时,景德镇就有了制陶业,南北朝时期,景德镇开始制瓷,到了宋真宗时期,当时景德镇已经成为了北宋皇室的瓷器生产重地。

元代时,景德镇进一步发展,成为当时全国制瓷工艺最高的窑场。

进入明清两代后,景德镇更是成为全国瓷业中心,与湖北汉口、河南朱仙镇、广东佛山合称全国四大名镇。

后人评价说:“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于景德镇”。

根据记载,到了清代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当时的景德镇已经聚集了百万人口,作为千年瓷都,从这里烧制出来的北宋青瓷、元代青花瓷,和明代的釉里红、五彩、斗彩,再到清代的粉彩、珐琅彩等珍贵瓷器,至今仍在中外享有盛誉,堪称千年瓷都。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景德镇瓷宫-陶瓷博物馆 · 图虫创意 ©

纵观长江中游,从湖北宜昌、襄阳、荆州、武汉,到湖南的岳阳、长沙,再到江西的九江、南昌、景德镇,这一系列城市撑起了长江中游和中国龙腰的脊柱。

2016年,《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其中明确在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将分别打造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据统计,截至2018年,整个长江经济带总人口约5.99亿人,其中中游地区约1.75亿人;另外当年长江经济带GDP约40.3万亿元,其中中游地区9.78万亿元。

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以武汉为中心,分别拥有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这几大城市群占地面积约31.7万平方公里,是长三角的3倍和珠三角的5倍。

到了2020年,长江中游城市总人口约为1.3亿人,GDP达到11.1万亿元。

就在2022年2月,国务院发布通知,表示原则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并提出要彰显湖北、湖南和江西三省的特色和优势,将长江中游城市群打造成为中国中部崛起的重要支撑,以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城市群。

这也意味着,长江中游城市群,有可能成为继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和成渝城市群之后,全国经济增长的第五极。

假以时日,长江中游城市群,也必将以中国“龙腰”的身份强势崛起。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长江经济带

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激荡英雄地

图片|长江中游城市

… 完 …

参考资料

万艳华:《长江文明之旅:名城古镇》,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长江出版社2019

宋辉:《长江文明之旅:戏曲艺术》,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长江出版社2019

卢世菊等:《长江文明之旅:佛寺道观》,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长江出版社2019

徐士友:《长江文明之旅:兵法战争》,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长江出版社2019

冯天瑜等:《长江文明》,中信出版集团2021

中央电视台:《再说长江》,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20

《中国国家地理》2019年第10期

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黄强、彭东方:《大江经纬:长江流域的纵横水网》,长江出版社2013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最爱历史的头像最爱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