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夜生活,应该这么过

全文共5240字 | 阅读需11分钟

元宵节你怎么过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人们迎来传统的元宵佳节,这一天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日,古人称之为“宵”,所以理所当然地被视为是值得庆祝的日子。而元宵节的“元”则来自于古代的上元节,也就是元宵节的前身。上元一词为道教术语,对应的是道教神仙体系中的天官,这一天里人们可以向天官祈求福报、祛灾消难。

一年一度夜生活,应该这么过

新的一年,第一个月圆之夜

(图:萍萍摄影 / 图虫创意)

古代的上元节一度是最盛大的节日,在文艺作品之中,每逢元月十五总是有着灯火通明的集市、各色技艺的杂耍舞蹈和浪漫的爱情故事。那么,古人过上元节的时候真的如这些作品中展示得那么精彩吗?事实上,真正了解了古代上元节的流程,你可能还会感叹自己想象力之匮乏!

一年一度夜生活,应该这么过
一年一度的夜生活

冬去春来,从最近越来越暖和的天气中人们都能感觉到节气的变化。古人在正月十五月圆之时,就以这“一元复始,春回大地”的景象为祥瑞,在这个时令中庆祝良宵。

过去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在道教神话体系中,这三元又与“三官”相呼应,三官的神能是驱灾消难,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一年一度夜生活,应该这么过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太清宫三官殿)

(图:健忘的行摄世界 / 图虫创意)

上元节对应的是三官中的天官,因此“祈福”就成了这一天的主旋律。最早的元宵花灯就与宗教祈福有关,除了天官祈福说之外,还有种说法是东汉明帝为了提倡佛教,在宫闱和寺院内“燃灯表佛”,逐渐沿袭成俗,变成了一个盛大的民间节日。

一年一度夜生活,应该这么过

时至今日,各地仍有元宵节祈福的活动

(台湾省新北市市民放飞向天祈求的“天公灯”)

(图:Lenovo-lin / Wikipedia)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发源于宫廷的庆典逐渐变成了一个全民的狂欢节。我们熟悉的典故“火树银花”指的就是上元节这一天的盛景,“火树”指的就是节庆时灯笼挂满树枝的样子。

一年一度夜生活,应该这么过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古时元宵佳节,宫中会挂上各式花灯,并有各种表演

(图:Wikipedia)

上元节绚丽多彩的灯火,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人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夜生活”的机会。《隋书》记载,这一天当时的人们会穿上夸张的衣服,叫上自己的朋友,有的带着面具,聚集在繁华的街道上。

大家纷纷围观街上的乐舞,不论贵贱、官民、僧俗、男女,都混杂在一处。早有那嗅到铜钱味的商人在这类街道旁摆满了佳肴陈酿、管弦丝竹在灯市上贩卖,还搭建高耸的观光设施。而且“京邑之外,亦有此风”,说明全国各地都会追随首都人民的爱好庆祝上元节,许多传奇浪漫的故事也在这一天发生。

一年一度夜生活,应该这么过

《上元灯彩图》描绘了晚明南京元宵节的热闹景象

(图:Wikipedia)

按照封建社会的传统,年轻女性是不允许在外面抛头露面的,不过在上元节这一天所有的规矩禁忌都可以暂时放下,灯会上也有三两结伴的妙龄未婚少女出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对元宵赏花灯时青年男女邂逅过程的描述。据传在武周时候,太平公主与薛绍初次相见就是在长安城熙熙攘攘的灯会上,双方在人群中彼此相遇,之后情愫暗生。经过历代文学作品的渲染,薛绍成为了历史上最著名的的驸马之一。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一年一度夜生活,应该这么过

(陈枚《月漫清游图》)

(图:Bao Jing / pinterest)

灯火、圆月、红男绿女的欢声笑语,就这样构成了古代上元节最核心的要素,也让其成为了古代最受欢迎的节日。

除此之外,中国的节日是少不了美食这一元素的。早先时候,糯米、豆粥和瓜果是上元节的标配。到宋朝,一个由糯米粉包裹黑芝麻、豆沙、猪油等物的小吃在上元节悄然兴起,当时人们管它叫浮元子、元宝,是今天元宵和汤圆的早期形态。时至今日,元宵节饮食已经发展到五花八门,各地都有不同风俗,枣糕、生菜、面茶、蒸糕等等各色各异的食物都满足了一方食客的味蕾。

一年一度夜生活,应该这么过

你那边是“滚”元宵,还是“包”汤圆?

(图:远珊丽影 / 图虫创意)

一年一度夜生活,应该这么过
全民的元宵狂欢

可以看出,对于古人来说,元宵节是一年里为数不多的可以追求一个“闹”字的节日。

但这同样带来了不少反对的声音。在等级森严的传统社会,元夜没大没小、万众同欢的场面经常让官员们头疼不已。很多老夫子都认为,此类庆祝活动伤风败俗应该禁绝的。最著名的当是隋朝大臣柳彧上书那一次,他认为正月十五的“燃灯游戏”等活动混淆了男女有别的道德规范,而且耗资巨大、奢靡浪费,应当予以禁止。

一年一度夜生活,应该这么过

《周礼》记载:掌夜时…禁宵行者、夜游者

夜晚来临,古人不仅会关闭城门,还会施行宵禁制度

通过限制人口活动,来维护社会治安。上图为明清时期的北京城。

(图:Wikipedia)

但不久后隋炀帝上位,这位青史留名的大玩咖喜欢的就是盛大热烈的景象,大业二年他为了在各国使节、各地商客面前展示京都财力,召集了天下的乐舞艺人,通宵达旦表演歌舞,场地绵延八里而不绝。

一年一度夜生活,应该这么过

看出行的气势,就知道有多爱热闹

(图:Liang Yi Museum / facebook)

京城盛大的游行自此就作为保留项目承袭下来,成为了传统的“社火”文化。《水浒传》里闹东京的景象就是其最生动的写照,一众梁山好汉就是装扮成了社火队伍里各色表演人员,玩遍三街六市,看见各家各户“赛悬灯火,照耀如同白日”,在这不禁夜行的节日里,不仅蒙混进了帝国最繁华的都城,还与圣上赵官家同处一殿之中。

一年一度夜生活,应该这么过

(山西省垣曲县古城镇的村民在闹社火)

(图:李平安 / 图虫创意)

一年一度夜生活,应该这么过

舞龙舞狮,敲锣打鼓,踩高跷

(图:海洋洋241 / 图虫创意)

可以看出《水浒传》成书时上元节的影响力已经非常大了,当时庆祝从初八一直延伸到正月十七,这期间街道集市夜夜灯火通明,宛如白昼一般。在京城、金陵、杭州等地,其热闹程度甚至超过了春节。

耍龙灯、猜灯谜、划旱船、舞龙舞狮等元素,都在社会稳定时期有了极大发展,与元宵佳节一起作为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传承至今,成为我们对元宵节的共同记忆。

一年一度夜生活,应该这么过

(上海城隍庙元宵节灯谜)

(图:飘忽不定 / 图虫创意)

元宵节的热闹,是在看似纷杂混乱的场景之中遵循着沿袭千年的秩序。形形色色的表演者、手艺人、工匠在前期投入大量时间精心准备、打磨技艺,最终为游人奉上了这场精彩绝伦的节日盛宴。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的人们,则让集会变成了一个微缩版的江湖。

一年一度夜生活,应该这么过

凝结着敬业、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

(图:甘肃-左雪兰 / 图虫创意)

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之远是一个与庙堂之高相对应的词汇,它指代着不受权力约束的、民间自发形成的关系社会。在这个社会里面,各行各业的人凭借自己安身立命的本事,形成了一套人们自发遵守的社会规则。

而江湖里的那些“奇人”们,也构成了无数话本里的元宵奇谈故事。他们或拥有令人赞叹的高超技艺,或来自民间,拥有着奇思妙想。他们有的是科班出身的传统技艺传承者,有的是出身草根凭借热爱而学习的投身者,还有的是几代家传绝活的新掌门人。身怀绝世的手艺,想在这个江湖之中打出一片天地。他们的存在,也构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奇人江湖”。

一年一度夜生活,应该这么过

那些远去的江湖艺人

民俗雕塑:济南大明湖公园吹糖人)

(图:秋影随风 / 图虫创意)

可惜的是这个“手艺奇人的黄金时代”正在逐渐地离我们远去,许多传统技艺正面临濒临失传的危险境地。是因为他们的绝活不再吸引人了吗?是因为传统文化不再受现在的年轻人欢迎了吗?

一年一度夜生活,应该这么过

传统技艺亟需年轻血液的注入

(图:乐乐757 / 图虫创意)

显然不是的,而是在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当中,人们总是习惯于求新、求快,而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需要花费数年时间去学习,有的甚至是“童子功”,前期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但是收获却相对微薄。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会走进剧场看川剧变脸、皮影戏了,许多传统剧种甚至知道的人都在逐渐变少,在非遗文化的推广和变现方面都出现了问题。这样的因造成的果就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从事传统文化行业的人正在一个个离开,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失去活力,“非遗江湖”正在逐渐凋零……

一年一度夜生活,应该这么过

(图:美雅视觉摄影 / 图虫创意)

一年一度夜生活,应该这么过
旧时光的新精彩

元宵传统技艺演绎的凋零,看似对已经科技昌明的现代社会造不成什么影响。

但其实,今天的人们在元宵节里,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在电子产品的环绕之中,虽然也可以一边等着汤圆外卖一边摄取海量的信息,却似乎少了一点热闹与温情。本该灯火喧天的佳节,有意无意地变成了自己一个人在“灯火阑珊处”。

物质上来了,精神文化却空虚了。

这值得我们 所有人深思。

*本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来自 秋影随风 / 图虫创意

一年一度夜生活,应该这么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一年一度夜生活,应该这么过

中国国家历史又双叒叕上新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1)
中国国家历史的头像中国国家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