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狂草第一人:做自己的英雄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每个人都要经常面对自己内心的至暗时刻。每当此时,我总会想起古人的活法。时代在进步,但今人并不比古人有智慧,大多时候反而需要从古人那里汲取智慧。遭遇命运恶待的时候,那些淡然微笑的历史人物,就值得今人一再品味和学习。

公元1461年,苏州人祝允明出生。他长相奇特,右手有六个手指,故后来自号“枝山”,世人遂称他为祝枝山。

祝枝山与唐伯虎、文徵明、徐祯卿合称“江南四大才子”,很多人知道他的名字,是从影视剧开始的。在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祝枝山就像是唐伯虎的马仔,在里面被严重丑化。但事实上,历史上的祝枝山比唐伯虎大9岁,彼此惺惺相惜。唐伯虎把祝枝山当作大哥,而不是像电影那样,祝枝山当唐伯虎是老大。

明朝狂草第一人:做自己的英雄

《唐伯虎点秋香》里面的祝枝山

很多人知道唐伯虎命运悲惨,实际上,祝枝山也好不到哪去。但他一生纵情自放,天真烂漫,在苦闷的日子里,内心都能开出花来。他的书法被明朝人称为“本朝第一手”,尤其是狂草,睥睨天下,无人能敌。以至于人们说,他的生活即是狂草,狂草即是生活。祝枝山人生自如,已入化境。命运对我如恶犬,我却待它像猫咪,捋捋毛发就温顺了。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明朝狂草第一人:做自己的英雄

祝枝山画像

人生没有坦途,摔倒的人只有两种反应:一种是怪自己路没走好,另一种是怪路没修好。我们从小就被教导,第一种反应是正确的,第二种反应是在找借口。其实,事情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祝枝山出生在显宦之家,祖父和外祖父都是明朝高官。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5岁能写大字,读书过目成诵,9岁能作诗,常有惊人之语,当时就被称为“神童”。20来岁的时候,他已经声名大噪,北京和南京的读书人都称他为“天下士”,很认可他的文章和才气。但是,这么一个赢在娘胎里的人,却在科举的道路上屡屡摔了个狗吃屎。

从21岁开始参加乡试,考了5次,祝枝山才考中举人。此时已经33岁,绝对的高龄考生。随后开始参加会试,考了7次,一次都不中。决定放弃的时候,他已55岁,典型的活到老、考到老。

问题来了,祝枝山怎么面对和反思自己的科举失败呢?

出乎许多人的意料,他虽然屡战屡败,但从未怀疑自己的能力,而是怀疑科举的合理性。他多次写文章批评说,明朝科举认定程朱理学为唯一的标准答案,这极其不合理,千百年后,那时的人们一定会嘲讽这种独尊一是的做法。他还说,人才都有个性,必欲用一种方式作为录取人才的标准,只会否定了人性的多样化价值。

如今,五百年后的我们早就见证了祝枝山批判明朝科举的正确性,明朝的八股取士,在历史上确实是最古板、最禁锢人的创造性。被这种固化的科举方式祸害过的人才,远远不止祝枝山一人,但像祝枝山这样有能力和勇气批判不合理现实的“失败者”,无论在哪个时代都太稀缺了。

明朝狂草第一人:做自己的英雄

祝枝山画像

考取进士失败后,祝枝山通过谒选,得到了一个小官——广东兴宁县知县。这个地处岭南的小地方,经济、文化都很落后,但祝枝山还是千里迢迢赴任,希望实现个人抱负。到任后,他文武并举,一方面用中原文明和儒家文化改造当地土俗,另一方面强力打击强盗,曾一次捕获盗匪30余名,稳定了社会秩序。他的能力有目共睹,颇受好评。不过,他极其痛恨官场潜规则,对官员的冷酷功利、贪污腐化,可谓嫉恶如仇。

据说,有个贪官曾请他写两副春联,他当场挥笔写道: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此地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伤

那名贪官看后,恼羞成怒,问他到底几个意思。祝枝山抱拳一笑,说我写的全是吉庆之词啊,不信我念给你听听。于是,祝枝山当着众人的面,抑扬顿挫地念了一遍: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此地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伤

贪官和众人听得目瞪口呆,无言对答。好半天才反应过来,再看那祝枝山,早已扬长而去。

祝枝山做官后,给友人写信剖析自己,说我终归不善于做官,究其原因在于“不能克己,不能徇人,不能作伪,不能忍心”。意思就是,自己无法跟官场中人徇私作假,同流合污,内心十分痛苦。

没多久,他调任应天府(南京)通判。重回江南后,他却以“年老体病”为由,辞职不干了。得到批准后,从此优游人间。正是在辞官不干之后,他的书法创作达到个人的顶峰。史书说他脱衣作书,不衫不履,那种内心和外在的轻松自如,让他写出了明朝第一的狂草,而且“狂胜前贤”,继承、革新并超越了张旭、怀素等史上名家的草书。

明朝狂草第一人:做自己的英雄

祝枝山书法

遵从自己的内心,做出退出的选择。祝枝山不仅未被残酷的现实击倒,反而活得更加精彩。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真相依旧热爱生活。进是社会的英雄,退是自己的英雄,每个人都应该练就如此胸襟与性情。

明朝狂草第一人:做自己的英雄

祝枝山草书《赤壁赋》

身外之物越少,心中之欲越少,身心就越自由。祝枝山安顿内心的方式,正是如此,他抛却外物,而不是收揽外物;他降低欲望,而不是激发欲望。既然功名利禄烦人,他便果断舍弃。当官当得不爽,他便辞掉不干。他的字好,值钱,富商巨贾纷纷来求,但要是过不了内心一关,他绝对会以生病为由推掉不写。他有件黑貂裘大衣,低价卖掉,人家替他可惜。他说,不卖我还真想不起这件大衣,留着又有何用。

不仅是祝枝山,整个明朝中晚期涌现了一批人,他们都在对抗物欲横流的时代风气,主动追求低欲望的生活。祝枝山的好友、同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甫入官场就碰上嘉靖初年的“大礼议”,他本能地觉得正反双方争这种问题无益于国家社稷,于是称病辞官,迅速结束了短暂的仕宦生涯。功名欲望,寡淡如斯。

明朝狂草第一人:做自己的英雄

文徵明画像

中国的传统士大夫,曾经有着类似的共同追求。他们向往的一种理想生活模式,就是陶渊明式的隐居。而且,大家都集体认同,这种隐居不是指身体上的隐居,主要是指内心的隐居。说得直白点,你人在红尘俗世中没关系,只要你的心是定的,不被欲望诱惑,不被一切世俗吸引,那你就是一个成功的“隐居者”。这便是“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祝枝山的晚年,基本也符合这种生活方式。

1527年,祝枝山病逝,死前一个月,他还写过苏轼《后赤壁赋》的草书,“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飘脱之至,历史上那些洒脱的人生总是相似的。

人生有三种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这当中,“见众生”境界最高,但“见自己”做起来最难。很多人根本不明白,生命中绝大多数的痛苦和不自由,不是别人造成的,恰恰是自己给自己上了枷锁。

明白知足之理,懂得简单之道,才会发现我们一直认为祝枝山的人生过得凄惨,其实是我们被欲望蒙蔽了心智,自己凄惨而不自知罢了!今天的我们,应该从头学习如何过日子,而祝枝山就是一个不错的参照系,一个值得不断回望的灵魂!

明朝狂草第一人:做自己的英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最爱历史的头像最爱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