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然恨未能远覩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错综其事,遗编绝简,往往遇之。豁然心胸,略无疑滞……”
《自叙帖》开篇
这是一幅传世的草书神品,人称《自叙帖》,书写者为大唐书法家怀素。全帖有7.5米长,共126行,698个字,内容为怀素自述其生平大略,写草书的经历,以及同时代人颜真卿、张谓、戴叔伦等人对其草书的评价。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幅《自叙帖》,其实就是怀素自制的一张名片,他之所以写下这张长长的“名片”,则源于一次长达数年的旅行。
《自叙帖》全貌
怀素是湖南人,10岁左右入寺为僧。他自幼喜欢书法,为了练习写字,种下大片的芭蕉林,用芭蕉叶代纸。经他之手写坏的笔难以计数,他曾将这些笔埋在一起,命名为“笔冢”。虽然做了僧人,但他性情疏放,极好喝酒,喝到酒酣之时,寺院的墙壁、屏障、器具通通成为他写字的地方,所以被人称为“醉僧”“狂僧”。这些称呼倒十分符合他的艺术追求,因为他最钟情和擅长的,乃是草书。
唐朝人追慕王羲之的书法风流,自初唐四大家以下,均以楷书、行书风靡天下,讲究传承与法度,对于草书则视若野马,敬而远之。怀素却偏偏想在草书的世界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据说在他22岁的时候,曾遇到年近六旬的李白。当一个年老的天纵之才,见到一个同样不喜欢循规蹈矩的年轻人,仿佛在彼此身上照见自己的影子,李白欣然为怀素写下了《草书歌行》一诗:“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
李白,图源:电影剧照
虽然李白称赞年纪轻轻的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但怀素知道自己的眼界仍然十分有限,就像他后来在《自叙帖》中说“所见甚浅”,他知道自己需要走出湖南,去当时的天下名都长安和洛阳,去拜访当代名家,去观摩传世名帖。
大约在他32岁的时候,怀素从湖南步行赴长安,开始了一场影响千年书法史的旅行。此时,安史之乱已基本平定,怀素在长安拜谒名师,看到不少难得一见的“遗篇绝简”,也结交了许多名流公卿。怀素在长安住了五年左右,收到一箩筐颂扬自己草书的诗文,随后他离开长安,去了洛阳。
他最仰慕的狂草大师张旭生前常年在洛阳活动,但此时已去世十多年,幸运的是,怀素在洛阳遇到了张旭的弟子颜真卿。二人一见如故,颜真卿问怀素写草书的奥秘,怀素说:“贫道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原来,怀素是从天上的云朵变幻悟得草书笔法。颜真卿听后说,这个理论我闻所未闻,看来张旭有传人了。
颜真卿画像
正是在洛阳,颜真卿应怀素之请,为《怀素上人草书歌集》作序,称赞怀素是“僧中之英,气概通疏,性灵豁畅,精心草圣”,颂扬其草书“纵横不群,迅疾骇人”。得到颜真卿的序文大概五年后,也就是公元777年左右,40岁的怀素写成了《自叙帖》。
《自叙帖》的内容可分为三部分。开头第一部分寥寥数笔,是怀素对自己生平经历的概述;第二部分才是此帖的主体部分,一字不漏地抄录了颜真卿所写的序文内容,借颜真卿之口把自己“草圣”的形象夸了一遍;第三部分则写了张谓、钱起、戴叔伦等诸人对自己草书的点评,如张谓说怀素的草书“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钱起说怀素“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知”等等。
虽然在《自叙帖》的最后,怀素自谦说这些评价只是“徒增愧畏”而已,但实际上他内心对这些赞美之词是极为欢喜的,所以才会不厌其烦,用了600多字把这些夸奖的话一字一句抄录下来。
《自叙帖》结尾
要是别人这么写,早就被当成自恋狂了,但怀素这么写,反而契合了他狂放的本性。他的为人也好,他的草书也好,向来就是这么狂放不羁,借他人之口自我表扬一番怎么了?要是连自我表扬都不敢,他还怎么配和张旭并称“张颠素狂”?
更妙的是,在这幅自我表扬的《自叙帖》中,怀素通篇为狂草,笔意纵横,上下呼应,一气贯之。全帖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在笔走龙蛇之间将草书的韵律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越写到后面,怀素自我发挥的成分越多,以致达到了一种无所遮掩的醉狂状态。
《自叙帖》局部
人、字一体,物、我不分。这就是怀素的《自叙帖》,这就是“天下第一草书”。至此,怀素也终于可以收下李白当年的夸奖之词——“草书天下称独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