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壮美的省区,数次丢失都被收复

历经千难万险回到大唐后,高僧玄奘在他口述的《大唐西域记》中,将当时所知的亚洲大陆分成东西南北“四国”:

南方象主之国,如印度;
西方宝主之国,如西亚诸国;
北方马主之国,如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
东方人主之国,如中国。

农耕文明、游牧文明、商业文明与宗教文明在同一片大陆上争奇斗艳、盛衰兴亡,而位于东西南北四国中心的,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山脉——天山

天山南北,属于古时候泛称的西域,山上皑皑白雪,万古长存,山下丝绸古道,穿越千年。

这是天地之间壮美的英雄舞台,叙述着一段段关于探险与守护的传奇故事。

中国最壮美的省区,数次丢失都被收复

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城。图源/图虫创意

凿空西域

在玄奘西行取经的七百年前,汉使张骞通过另一段艰苦卓绝的旅程“凿空”了西域。

天山山脉横亘于亚洲内陆的腹心地带。

天山以北,蒙古高原绵延至准噶尔盆地的荒漠、草原,是游牧民族活动的地域,其中的沙漠在古代被称为“瀚海”。

天山之中,山间峡谷分布着绝佳的草场,成为草原游牧部族往来之地。

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的沙漠绿洲地带,曾是古代居民赖以生存之地,拥有大大小小的绿洲国家。

秦汉之际,西域诸国整体上处于“各有君长,众兵分弱,无所统一”的状态。

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周围分布的城郭形成“三十六国”,如龟兹、焉耆、车师等,其中,东部的楼兰国(在今罗布泊西北)势力最大。天山以北则有乌孙人、塞人、呼揭人等游牧民族,他们是匈奴的部属。

汉初,崛起于中国北方草原的匈奴达到鼎盛,控制西域大部,甚至将势力延伸到天山以西的地区。史载,自乌孙以西至安息(今伊朗),“匈奴使持单于一信,则国国传送食,不敢留苦”

匈奴单于一发话,西域诸国都要巴结讨好他。

大汉亦苦匈奴久矣。

汉武帝即位后,决定改变策略,以武力对抗匈奴,并制定了联络西域共同打击匈奴的战略。

当时,曾经称霸河西的大月氏大败于匈奴,就连月氏王的头颅都被匈奴人制成了饮器。随后,大月氏被迫西迁至天山下的伊犁河流域。汉武帝得知匈奴有这么一个宿敌,于公元前139年,命张骞率领百余人的使团西行,寻求与大月氏合作。

张骞一行人从长安出发,出陇西,遇到匈奴大军阻截,遂被匈奴人软禁。

困于匈奴的十年间,张骞虽在当地娶妻生子,却不忘汉武帝赋予他的使命,总算逮到机会逃走。与此同时,大月氏人又被乌孙人赶跑,从伊犁河继续西迁,跑到了中亚阿姆河一带。

当张骞终于逃离匈奴控制,西经大宛、康居,找寻到大月氏的领地时,大月氏已经在水草肥美的阿姆河畔乐不思返。这里远离匈奴,没有外患,大月氏早就放下旧恨,也不愿与大汉联手。

于是,张骞只好怏怏而去,途中又被匈奴扣押,直到公元前126年才回到长安,前后历经13年,去时百人的使团,归来时仅剩下两人。

中国最壮美的省区,数次丢失都被收复

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图源/纪录片截图

张骞虽没有成功拉拢大月氏,但就在他出使西域的同时,汉武帝派遣大军,对匈奴展开反击,出兵收复河套平原,随后向河西走廊推进。

公元前120年,汉军绕道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阿拉善盟),攻打天山以东的匈奴浑邪王。匈奴浑邪王率众归降。取得河西后,汉朝在河西先后设置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

回到长安后的几年间,张骞因为出使西域、抗击匈奴的功绩,被汉武帝封为“博望侯”。

公元前119年,为了一鼓作气“断匈奴右臂”,汉武帝拜张骞为中郎将,命他率300人的使团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出使以乌孙为主要对象,意在劝乌孙返回河西故地共击匈奴。

张骞二使西域的旅程没有之前那么曲折,他顺利地抵达了天山山脉北麓的乌孙都城,但乌孙多年来臣服于匈奴,内部政治动乱,对汉朝缺乏了解,不敢贸然与汉朝结盟,只同意派使者随张骞返回长安,献马报谢汉武帝。

这实际上是乌孙人的小心思。他们想借此机会探清汉朝的虚实。乌孙使者随张骞到长安后,只见大汉帝国富庶强盛,才拜服于汉朝,与汉朝联姻,并多次派遣使团入朝。

一时间,天山南北诸国纷纷遣使前往长安,使者“相望于道,一辈大者数百,小者百余人”,西域诸国逐渐摆脱了匈奴的控制而归附汉朝,西域始通。

因此,《史记》在描写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时,特意用了“凿空”一词。

此后,汉朝为了控制天山南北的通道,又进行了两场大规模的战争——两伐大宛,五争车师,终于统一了西域,将天山南北纳入中原王朝的统治体系。

中国最壮美的省区,数次丢失都被收复

丝绸之路交河古城遗址,位于新疆吐鲁番。图源/图虫创意

天山英雄

汉朝统治西域的第二阶段,是设西域都护府。

公元前60年,随着匈奴日逐王降汉,汉朝任命郑吉为第一任西域都护,于乌垒(今新疆轮台县)设西域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

史载,“汉之号令,行于西域,自始于张骞,而成于郑吉。”

西域都护府,是汉朝在西域的最高行政与军事机构,代表中央政府推行政令。

新莽之乱后,匈奴趁中原改朝换代之机,再次对西域虎视眈眈,与中原王朝争夺天山,致使东汉初年朝廷与西域“三绝三通”。

尽管东汉国力不如西汉,但随着匈奴在漫长的衰落中走向分裂,南匈奴附汉称臣,北匈奴一路西迁,东汉大军开始收复西域。

中国最壮美的省区,数次丢失都被收复

新疆沙漠上的商队。图源/图虫创意

汉明帝在位时,大汉国力恢复,派窦固、耿秉等分兵出击,过酒泉、居延等要塞,抵达天山,大破北匈奴,再通西域。随后,汉明帝采纳窦固建议,在天山一带重设西域都护及戊己校尉。

校尉耿恭奉命留守天山,屯兵金蒲城(今新疆奇台西北)。金蒲城是西汉时修筑的城池,既是管理和监控车师的要地,也是驻守天山北部汉军屯田的大本营。

匈奴人不肯善罢甘休。东汉大军班师后,公元75年,匈奴人很快又南下进犯,出兵攻打投降汉朝的车师国,随后进逼耿恭驻守的金蒲城。一场惨烈的西域保卫战由此展开。

耿恭孤军迎敌,为了抵御匈奴,他与手下几百名将士从金蒲城转移到疏勒城(今新疆奇台县南)。

当时,匈奴大军人多势众,而留在西域的汉军,兵力处于劣势,西域焉耆、龟兹等国见机行事,归顺匈奴,原本投降汉朝的车师也再次转向匈奴。

焉耆、龟兹两国在匈奴的指使下攻打西域都护陈睦,陈睦所部全军覆灭。同时,匈奴军在柳中城围攻了另一个戊己校尉关宠的军队。

汉朝在天山南北的防守格局被打破。天山北麓,耿恭所在的疏勒城,成为一座塞外孤城。

中国最壮美的省区,数次丢失都被收复

耿恭困守疏勒城。图源/纪录片截图

耿恭出自东汉开国功臣耿氏一族,自幼对军事耳濡目染,他的伯父是战功显赫的名将耿弇。面对匈奴数万骑兵的大举进攻,耿恭不知道自己能坚守多久,他能做的,是与将士们奋勇杀敌,战至最后一刻。

狡猾的匈奴军切断了疏勒城的水源。困守城内的汉军无水可用,耿恭只好命将士凿井取水。可是挖了十五丈之深,一滴水都没见着,只有黄沙堆积,给人以深入骨髓的绝望。

将士们口渴难耐,只能挤榨马粪汁来饮用。耿恭仰天长叹:“听闻当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征,拔刀刺山,就有巨泉飞涌而出,现在大汉仁德,我军怎么会走投无路呢?”

说完,耿恭整理好着装,向井跪拜,向天祈求。

巧合的是,就在耿恭拜井后不久,井中竟有涓涓细流冒出。将士们大喜过望,奔走相告。耿恭命士兵打了水,从城上泼下去,向匈奴人扬水示威。

往后的日子更加艰苦,数月后,疏勒城陷入断粮危机,守军饥肠辘辘,只能将盔甲弓弩上的皮革抠下来,煮了充饥(“煮铠弩,食其筋革”)。

史书记载,西域车师有一位贵族女子,是远嫁塞外的汉人后裔,她听说耿恭军队的事迹后,多次冒险向耿恭提供匈奴人的情报,并为疏勒城送去一些粮饷,使濒临生死线的耿恭所部艰难地支撑下来。

绝境之下,将士们不知已经击退了匈奴人多少次进攻,但没有一个人叛国,也没有一个人逃走。匈奴人许诺,只要耿恭投降,就赐予他高官厚禄,让他手下的将士也有一条生路,但耿恭宁死不投降。

数百名汉军逐渐凋零,到最后,只剩下了数十人。

中国最壮美的省区,数次丢失都被收复

新疆喀什古城汉戍己校尉耿恭祠。图源/图虫创意

朝廷之中,没有人知道这支汉军是否存活。

疏勒被围同年,汉明帝去世,举国大丧,朝廷一度无暇顾及边事。直到疏勒被围一年后,新君汉章帝才发现此事尚未处理,召集众臣商议,是否该出兵营救。

司空第五伦认为,耿恭等人也许已经遭遇不测,此时出兵,只怕会白白耗费人力,故“不宜救”。

另一个大臣鲍昱的想法与第五伦截然相反。鲍昱说,如今耿恭等人困于危难之地,如果放弃不救,外则纵容蛮夷的暴行,内则让忠心死难之臣伤心,此时如果不出兵解救耿恭,匈奴再度来犯时,陛下如何让将领安心带兵?

汉章帝被鲍昱这番话深深打动。当年冬季,汉朝征发河西兵三千多人,出玉门关,前往天山救援。

这支汉军先是到达天山南麓的柳中城,击退了匈奴与车师联军,北匈奴逃遁,车师复降。但打完这场胜仗后,援军就打算引兵东归,不愿再冒险前进。

此时,援军中有个叫范羌的士兵,原是耿恭的部将,他之前受命前去敦煌郡请求物资援助,一直无法回到疏勒城。

范羌相信,耿恭与士卒们一定还在疏勒城坚守。他反对退兵,并自告奋勇,请求援军中分出两千精兵,由他带领,翻越白雪皑皑的天山,前往天山北麓的疏勒城。

范羌的援军在风雪之中到达疏勒城,发现城中只剩下26人。耿恭及手下士兵都饱受饥寒之苦,却不曾有一丝松懈,使疏勒城成为不可逾越的屏障。

第二天,耿恭与他的25名士兵,在援军的护卫下踏上返乡之旅,残余的匈奴军得知后,在后方紧追不舍。当这支疲惫不堪的汉军到达玉门关时,耿恭所部只剩下最后的13人。

中国最壮美的省区,数次丢失都被收复

疏勒古城遗址。图源/图虫创意

南朝范晔著《后汉书》时,阅览到耿恭的故事,不禁热泪盈眶。他将耿恭与苏武并列,论曰:“余初读《苏武传》,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后览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觉涕之无从。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

还有人认为,耿恭的功绩不亚于班超,如法国学者勒内·格鲁塞在《草原帝国》中写道,遇到像班超与耿恭这样的对手,匈奴人才算真正被降服了。

汉明帝时,为了使西域诸国再度与汉朝修好,班超奉命出玉门关,游说天山南北。

在第一站鄯善国(本名楼兰),班超仅凭36名壮士,怒杀人数远多于己方的匈奴使团,使鄯善王信服,同意脱离北匈奴统治,重归汉朝。

到了于阗国,北匈奴早已派使者在此监护,实际上掌握着于阗国的大权。王宫的巫师亲近匈奴,劝说于阗王疏远班超,甚至要汉使献出战马,将马匹杀掉消灾。班超急中生智,骗巫师自己前来取走战马,等到巫师到后,却下令将他处死,随后劝说于阗王杀了匈奴监护使,重回汉朝怀抱。

中国最壮美的省区,数次丢失都被收复

投笔从戎的班超。图源/纪录片剧照

在西域期间,班超沿塔里木盆地边缘,走遍天山南北,经过二十多年的岁月,先后联络了疏勒、莎车、龟兹、焉耆等国。在他的努力下,西域五十余国重归汉朝统领,天山南北的丝绸之路全线贯通。汉朝封班超为定远侯,任命为西域都护。

时光荏苒,投笔从戎的青年班超转眼间变成了七旬老者,“衰老被病,头发无黑,两手不仁,耳目不聪明,扶杖乃能行”。直到此时,班超才上书朝廷,请愿生入玉门关。在位的汉和帝为之感动,下旨准许他还乡。

公元102年,入朝仅一个月后,71岁的班超病逝于洛阳。他将自己的一半人生献给了天山,投身于大汉再通西域的伟业中,直到生命走向尽头。

正是在无数英雄的奉献下,两汉在西域驻军镇守、屯田戍防,并修筑城垒烽燧,扼守交通道路。自汉朝统一西域后,西域便进入历朝历代的官修正史中。

中国最壮美的省区,数次丢失都被收复

汉代西域诸国。图源/纪录片截图

安西、北庭

安西、北庭

东汉末年以后,中原连年战乱,西域诸国仍遣子入侍。

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间,曹魏、前凉、前秦、北魏等不同时期的政权都曾维持对天山一带的控制,但随着突厥等北方游牧民族的兴起,通往天山的道路再度被阻隔,西域孤悬塞外。

公元6世纪,突厥占有天山东部伊吾以西、焉耆以北,以及准噶尔盆地东部的地区,迫使高昌、龟兹等西域小国臣服。

隋朝建立后,统治者再度将视野投向天山。隋朝的第二任皇帝隋炀帝尤其热衷于经营西域,他令内史侍郎裴矩前往河西的张掖,掌西域胡商贸易,实际上是以此联系西域诸国,寻找收复西域的突破口。

中国最壮美的省区,数次丢失都被收复

隋炀帝画像。图源/网络

裴矩将在河西了解到的西域见闻写成《西域图记》三卷,上呈隋炀帝。其中写了从河西走廊通向西域,再前往地中海的三条通道:

北道以伊吾(今新疆哈密)为起点,经蒲类海铁勒部、突厥可汗王庭,渡北流河水(应该指锡尔河和阿姆河),到达今地中海。这条路线是汉代匈奴开辟的草原丝绸之路,也称天山北路,因为当时属于西突厥的统治范围内,裴矩的记述较为简略。

中道途经高昌(今新疆吐鲁番),沿着塔里木北边,翻越帕米尔高原,到达阿姆河流域的昭武九国,再进入今伊朗,这是丝绸之路中最传统的通道。

南道途经鄯善(在吐鲁番盆地东侧)、于阗等,越帕米尔高原,又经过吐火罗、恹怛(今阿富汗北)至北婆罗门(今巴基斯坦),可到西海(指印度洋)。

因此,裴矩称伊吾、高昌、鄯善三地为“西域之门户”

隋炀帝读了裴矩的《西域图记》异常兴奋,出动兵马大举西巡。经祁连山进入河西走廊时,隋炀帝的人马在大斗拔谷(在今甘肃民乐县)遭遇风雪灾害,“士卒冻死者太半,马驴什八九”,同行的公主嫔妃与军士失散,夹杂着一起走出山谷。

经过这场劫难后,隋炀帝一行来到了张掖。

裴矩请高昌王与西域27国使者、商人来此恭候。隋炀帝到达后,从天山远道而来的各国来客身着华丽的民族服饰,焚香奏乐,载歌载舞。隋炀帝看到后龙颜大悦,也命当地的仕女都穿上华贵服饰,乘坐车马一同观光助兴,几十里的大道上车水马龙,各族人民欢聚一堂,如同一场“万国博览会”。

在隋朝的强盛国力下,西域三十余国遣使朝贡,东突厥降伏入朝,西突厥也接受隋朝的册封,隋炀帝在伊吾等地设郡统治。

继汉代西域都护府后,隋朝在今天山一带设郡县,标志着中原王朝的统治重回西域。

但是,好大喜功的隋炀帝还来不及统一西域,亲自前往天山巡游,就转而向东北的高句丽用兵,横征暴敛,滥用民力。随后,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摧毁了隋王朝,隋朝对西域的经略戛然而止,其遗产被之后的唐朝继承。

中国最壮美的省区,数次丢失都被收复

新疆拜城县克孜尔千佛洞。图源/图虫创意

唐太宗贞观年间,东突厥败亡后,伊吾城主率众归唐,一向不服唐朝的高昌也被唐朝派兵攻灭。

史载,高昌国的统治者麴文泰是个虔诚的佛教徒,曾盛情款待取经路过的玄奘,但在政治上却有反唐倾向,经常扣留从西域诸国前往中原的使者和商人。

唐太宗知道这小国不老实,下诏要求麴文泰进京觐见。麴文泰不答应,还写了封信给唐太宗,说:“您是天上的老鹰,我就是蒿草间的公鸡,您是堂上的猫,我就是穴中的鼠。咱们各得其所,你别来管我。”

唐太宗生气了,后果很严重,他以麴文泰“不轨”为由,派侯君集率领大军讨伐高昌。唐军才到城下,麴文泰就被吓死了。之后,高昌被灭。

灭高昌后,唐朝将其地盘划为西州,并在天山一带建立起稳固的统治。

中国最壮美的省区,数次丢失都被收复

洪奕家书,出土于新疆阿斯塔那古墓群。洪奕是唐玄宗开元年间一名戍守西州的年轻士兵。图源/网络

唐太宗在天山东部设立伊(今新疆哈密)、西(今新疆吐鲁番东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三州,三州之地分别对应汉时的伊吾、车师前国与车师后国,处于河西走廊进入天山南北的连接点上,位于丝绸之路的主干道。

唐朝在与西突厥、突骑施、吐蕃等势力的角逐中,又于疏勒、龟兹、于阗、焉耆等西域古国设立四军镇,合称“安西四镇”,并将设立于西州的安西都护府迁往龟兹,使其在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居中统辖西域。

到了公元702年,武则天在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从此,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为唐王朝直接派驻的统治机构,肩负着抚宁西域的职责。

唐朝在西域实行与中原相同的州县制外,还实行羁縻州制度。天山南北,安西与北庭两大都护府分掌西域全境,地方分别设立州县或羁縻制的都护府、都督府。据《新唐书》记载:“自于阗以西、波斯以东,凡十六国,以其王都为都督府,以其属部为州县,凡州八十八,县百一十,军府百二十六。”

从此,安西与北庭南北相望,犹如屹立于西北绝域的旗帜,当来自世界各地的旅人踏上这片土地,他们也就来到了大唐。

这里,就是大唐。

白发老兵

白发老兵

开元、天宝年间,大唐国力达到鼎盛,唐玄宗在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的情况下,牢牢控制住安西、北庭二府管辖区域,更将影响力延伸到了帕米尔高原以外。

边塞诗人岑参曾为安西北庭节度判官,与边防将士同甘共苦。他在《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描述了天山下唐朝士兵行军的艰辛:“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的到来倾覆了唐玄宗的盛世美梦,也彻底改变了天山南北的政治局势。

安史之乱后,西北兵马陆续入关靖难,河西、陇右相继被吐蕃攻陷,安西、北庭还未失守,却逐渐与朝廷失去联系。

中国最壮美的省区,数次丢失都被收复

准噶尔古城的断壁残垣。图源/图虫创意

唐代宗永泰二年(766年),名将郭子仪的侄子郭昕临危受命,前往安西都护府协助西域唐军戍守,后来成为末任安西都护。

此后,安西、北庭都护府相互呼应,“扼吐蕃之背以护萧关”,与朝廷的联系却愈发困难,到后来,甚至完全不知朝中皇帝是哪位。

通古孜巴什古城遗址(在今新疆新和县)出土的两张借契,揭示了这个令人心酸的史实。其中一张借粮契,上面日期写为“大历十五年”。另一张《杨三娘借钱契约》更为完整,落款时间为“大历十六年”。

大历,是唐代宗的年号,但是这个年号只用了14年。所谓的“大历十五年”,是建中元年(780年),“大历十六年”则是建中二年(781年)。此时的皇帝,已经是唐德宗。

建中二年(781年),郭昕派出的使臣终于与朝廷取得联系,唐德宗得知安西、北庭竟然还有大唐将士驻守,大为震惊,当即下诏称赞其功:

二庭四镇,统任西域五十七蕃、十姓部落,国朝以来,相奉率职。自关、陇失守,东西阻绝,忠义之徒,泣血相守,慎固封略,奉遵礼教,皆侯伯守将交修共理之所致也。

但是,唐德宗对西域的态度模棱两可。建中四年,他先是在清水会盟承认吐蕃对河西走廊的侵占,同年又赶上了泾原兵变,愤怒的泾原镇士兵攻陷长安,把唐德宗赶出了京城。

仓皇出逃的唐德宗为了保命,甚至还向吐蕃示好,表示愿意割让安西、北庭之地,换取吐蕃出兵援助。

老臣李泌极力反对,毫不客气地怼唐德宗,说:“两镇之人,势孤地远,尽忠竭力,为国家固守近二十年,诚可哀怜,一旦弃之以与戎狄,彼其心必深怨中国,它日吐蕃入寇,如报私仇矣。”

您要是把安西、北庭让给了敌人,以后谁帮忙防着吐蕃?唐德宗这才作罢。

身处绝境之中,西域的大唐将士,孤立无援地坚守了数十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到了贞元六年(790年),吐蕃发动三十万大军进攻北庭,末任北庭都护杨袭古所部寡不敌众,壮烈殉国。北庭都护府,至此沦陷。

北庭失守之后,吐蕃大军趁胜追击,继续攻打安西都护府。孤悬绝域的安西都护府经过长时间的坚守,最终于德宗朝(779年-805年),陷落于茫茫风沙之中。

那时,安西都护府的士卒,有的垂垂老矣,青丝熬成白发,有的早已离世,尸骨埋在异乡。

最后一战,城中皆是白发老兵。

中国最壮美的省区,数次丢失都被收复

图源/微电影剧照

土尔扈特部东归

土尔扈特部东归

唐军的踪迹消失于西域后,天山一带先后由吐蕃、回鹘等势力控制。

1124年,契丹贵族耶律大石率领200名士兵,从辽朝末代皇帝天祚帝的大帐离开。

辽朝即将倾覆时,饱受亡国之痛的耶律大石,踏上了漫漫西行路。之后,他率领一支军队,沿着天山一路西征,建立了称霸中亚的西辽政权。

西辽历经五代统治者,立国88年,但在史书中鲜有记载。如今,通过对新疆的考古调查可知,西辽政权的遗址主要分布于天山一线。

蒙元崛起后,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在原西辽故地建立察合台汗国,极盛时兼有天山南北麓及阿姆河以东地方。

元世祖忽必烈上台后,察合台汗国宣布归附忽必烈。忽必烈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又置北庭都元帅府于天山北麓的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并派大批军队进驻屯田,其中有汉人、蒙古人、契丹人与女真人,世间沧海桑田,当年北庭都护府的盛况仿佛重现。

元明时期,以准噶尔盆地为中心的天山北麓崛起了另一支势力——卫拉特蒙古(即瓦剌,也称漠西蒙古)。

中国最壮美的省区,数次丢失都被收复

新疆昌吉江布拉克,位于天山北麓。图源/图虫创意

明朝末年,卫拉特蒙古内乱频仍,争斗不休。其中,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的土尔扈特部为了求得部族安定,于崇祯元年(1628年)西迁,远徙至伏尔加河下游。

当时,俄国还没有直接控制人烟稀少的伏尔加河下游草原。土尔扈特部不愿臣服于俄国人,他们认为“自己有权在草原上游牧,在河流中航行,因为土地和水都是上天给的”

俄国对土尔扈特部的态度十分恼火,无时不想将其征服,强迫土尔扈特人充当士兵,到前线卖命,并订立一系列合约,要求土尔扈特部承担繁重的赋税,还要其首领交出儿子当人质。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渥巴锡成为土尔扈特部首领后,俄国沙皇要求他交出一个儿子作为人质,并将土尔扈特部身份最高的300个青年带走软禁。

土尔扈特部难以忍受俄国多年来的压迫,于是在渥巴锡的率领下,进行武装反抗,摆脱沙俄的控制,东迁返归祖国。一路上,土尔扈特部的军队带着老弱妇孺、拖着粮草牲畜,徐徐前行,且走且战,几次击退了沙俄派来追击的哥萨克骑兵。

虽然远离故土,但在伏尔加河流域游猎放牧的一个半世纪里,土尔扈特部仍然千方百计地与故土进行联系,对入关后的清朝政府“进贡请安,输诚已久”。乾隆皇帝在得知土尔扈特部东归的消息后,赶紧派出大臣前往伊犁,准备安置工作。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夏秋之交,土尔扈特部终于进入中国境内,在伊犁河流域与前来迎接的清军相遇。

土尔扈特部离开伏尔加河时还有17万人,沿途经过战争、饥饿和疾病,缺水少粮,人畜大量死亡,回到天山脚下,只剩下不到7万人。清朝大臣在给乾隆皇帝汇报情况时写道:“目睹其穷困情况,实堪悯恻……其幼童有无一丝一缕者。”

乾隆年间,清朝出兵,再次统一了西域。于是,乾隆皇帝把东归的土尔扈特部安置于伊犁一带放牧,后向裕勒都斯草原(今巴音布鲁克草原)移牧,并拨出马、牛、羊20余万头,米麦粮食4万多石,及大量毡庐等物资,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使其“皆安居得所”

土尔扈特部流落异域、重返祖国的传奇历史,在天山脚下书写续章。

中国最壮美的省区,数次丢失都被收复

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中国第二大草原。图源/图虫创意

左宗棠与新疆

左宗棠与新疆

天山,横亘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耸立于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之间,将我国新疆划分为地理学上的南疆与北疆。

历史上,新疆设省离不开一位老英雄的功劳。

晚清乱局中,中亚的阿古柏趁机入侵南疆,势力直达乌鲁木齐,建立了一个所谓德“哲德沙尔汗国”,俄国人则趁火打劫,出兵占领了美丽富饶的伊犁地区。

同治十三年(1874年),在历时七年之久,终于平定陕甘回乱后,时任陕甘总督、62岁的左宗棠和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就是否要收复新疆,爆发了一场空前论战。

这就是晚清著名的海防塞防之争。

这一年,日本也派兵进犯台湾,李鸿章呈《筹议海防折》,认为大清应该放弃千里之外的新疆,加强海防、保卫台湾才是硬道理,所谓放弃西北边境,“于(清朝)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之大患愈棘。”

但是,左宗棠“引边荒艰巨为己任”,对李鸿章的主张予以反驳,认为绝对不能放弃新疆。

天山南北的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

中国最壮美的省区,数次丢失都被收复

左宗棠画像。图源/网络

于是,清廷委任左宗棠以钦差大臣、陕甘总督的身份,同时督办新疆军务,以平定阿古柏之乱和收复伊犁。

经历长期筹备、采取“缓进急攻”策略后,1876年,左宗棠率领数万湖湘子弟入疆平乱,命令西征军正式向阿古柏贼军发起攻击。

当时,左宗棠已经年过花甲,他不顾年老,坚决出兵,全是出于一片爱国忠诚。前往前线的哈密之前,左宗棠让同乡部下造一口棺材,并表示自己要抬着棺材上战场,带兵收复国土。

历经数年的征伐与谈判,光绪十年(1884年),清廷在新疆正式设省,以左宗棠的爱将刘锦棠为首任巡抚。此后,新疆始终牢牢地控制在了中国的版图之内,并得到开垦发展,日渐繁荣。

讨伐入侵者后,左宗棠曾在给清廷的奏折中写下四个字:“故土新归。”

中国最壮美的省区,数次丢失都被收复

天山北麓。图源/图虫创意

天山南北好风光,英雄的故事永远不会被遗忘。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1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正如唐玄奘在《大唐西域传》所说的那样,站在寰宇的视角,天山,就是大陆的中心,是舞台的中央。

参考文献:

[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2010年

[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2000年

[后晋]刘昫:《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11年

(日)松田寿男《古代天山历史地理学研究》,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年

厉声:《中国新疆历史与现状》,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

孟凡人:《丝绸之路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刘子凡:《瀚海天山:唐代伊、西、庭三州军政体制研究》,中西书局,2016年

张弛:《明月出天山:新疆天山走廊的考古与历史》,商务印书馆,2018年

中国最壮美的省区,数次丢失都被收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最爱历史的头像最爱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