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诞辰150周年:革命先行者的不治之症

原标题:孙中山诞辰150周年:革命先行者的不治之症

1924年最后一天下午4点钟,一列火车缓缓驶入前门东车站,临时政府全体阁员、各大学校长、各省军民两长驻京代表等悉数到站迎接,月台上的民众纷纷挥舞手中的红绿色小旗,争睹南方革命伟人的风采。孙中山强打精神,执意步行下车,向欢迎的人群含笑致意,随后乘车入住北京饭店。次日正是1925年元旦,段祺瑞派其子段宏业及临时政府秘书长梁鸿志登门贺年,孙中山再次挺起精神亲自接待,力述病体未愈,大约需要经过十几天以后,才能与段执政晤面。

为了进一步确诊,施密特与协和医院的医生们建议通过外科手术探查病情,但孙中山没有接受,只答应使用保守的内科治疗。当时各方前来访谒的人很多,又不能一一谢绝,只好采取专人接待的办法,指定汪精卫、于右任、马超俊等人,分别负责接待军政界、社会各界人士及中外新闻记者。人们发现,在络绎不绝的拜会中,唯独不见当初邀请孙中山北上的冯玉祥。北京政变后,冯信誓旦旦地说:“我派人南下欢迎孙中山北来,做我们的导师,主持和平会议,组织政府,实行《建国大纲》中所写的那些政策。”后来的时局发展,冯感到无法向孙中山交代,有些不好意思上门,无奈委托夫人李德全代为慰问。

这个冬天对于国民党人来说,注定充满坎坷与不平。一边是政治主张的永不放弃,另一边是总理的病情持续恶化。1月20日以后,孙中山的体温和脉搏出现异常,毫无规律,接下来的情况更糟糕,眼球开始呈现黄晕,甚至不能饮食。协和医院的德国医生克礼临床判断“肝脏作脓,侵及他部,非施行手术不可”。马超俊问:“万一开刀,总理体力不胜,如何是好?”克礼很坦率:“只有听凭上帝做主了。”党人和家属谁也不敢一锤定音,最终病人自己拍板,同意手术。

26日下午3时,孙中山住进协和医院,他吩咐汪精卫“将广州中央执行委员会内之政治委员会移设北京”。5时,外科主任、美国医生邰乐尔主刀,代理院长刘瑞恒亲自担任助手,施密特、克礼及其他几位医生亦到场,还特别允许汪精卫、孙科、孔祥熙等人进入手术室。结果令人沮丧,孙中山的肝部坚硬得像块木头,癌细胞早已四处蔓延,在场多数人担心“施刀割去,立时殒命”,只得吸出部分脓液,立即缝合。当晚,医生切片检查,诊断为肝癌晚期。

1925年3月,孙中山病逝后,宋庆龄在北京西山碧云寺为孙中山守灵

手术后的头几日,孙中山的病情有所缓解,但在短暂的稳定后再次急转直下,刘瑞恒、克礼全盘尽告不治病状,孙闻后甚为安静,决心勇敢战胜病魔。协和医院启用镭锭进行放射治疗,然而连续八九天累计放射四十多小时,病情仍无好转迹象。2月17日晚上,刘瑞恒代表院方郑重致函孔祥熙转孙中山家族,直言“孙先生所患为肝癌最末时期,已无生存希望”。18日中午,孙中山在宋庆龄、孙科、汪精卫、孔祥熙及克礼医生和医护人员护送下,移居铁狮子胡同行辕,秘书处发布启事:“此次迁入行辕,专为养病,一并宾客概未接见。凡到访者派员招待,惟以询问病情为限,关于军国之事,暂时停止谈话。”

3月12日9时许,孙中山口呼“和平”“奋斗”“救中国”等语,声音越来越微弱,直至9时30分,一代伟人溘然长逝。遵照生前遗愿,遗体送往协和医院进行防腐处理,鲜为人知的是,尸检病理报告显示,孙的不治之症实为胆囊腺癌伴有胆囊管梗阻,直接扩展到肝及横膈。19日,孙的灵柩移至中央公园社稷坛,前往吊唁的人不计其数。4月2日,灵柩移往北京西山碧云寺暂厝,送殡者数十万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国家人文历史的头像国家人文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