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的区划变动,全省50多个县,为何划分为两大行署区?

安徽省的区划变动,全省50多个县,为何划分为两大行署区?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安徽省与周边各地区划变动的故事,例如安徽省与河南省、安徽省与湖北省等等。今天,我们聊聊建国初期安徽省的区划变动。在建国初期,下辖了将近60个县的安徽省,被划分为皖北、皖南两大行署区。一个问题出现了,为何会组建2个行署区,行署区管理了哪些范围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安徽省的区划变动,全省50多个县,为何划分为两大行署区?

首先,我们聊聊安徽省的基本情况。安徽省是我国中部六省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华东地区的省份。近年来,随着投资的逐步集中,安徽省的发展非常迅猛,尤其是省会合肥市,发展速度非常惊人,堪称中部六省中的“黑马”。安徽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按照2020年七普统计的数字,安徽省总人口6100多万人。在我国各个省份中,人口6000万以上的省份并不多。

2021年,安徽省的GDP总量超越了4.2万亿。安徽省总计下辖了16个地级市,分别是:合肥市、马鞍山市、淮北市、宿州市、阜阳市、蚌埠市、淮南市、滁州市、六安市、芜湖市、亳州市、安庆市、池州市、铜陵市、宣城市、黄山市。其中,省会合肥市是安徽省最大的城市。安徽省横跨了中原、两淮等地,各地的风俗、口音、饮食差异很大。

安徽省的区划变动,全省50多个县,为何划分为两大行署区?

例如安徽省北部各地,从口音、饮食等方面,都非常接近河南、山东。例如面食、辣汤等等,在安徽北部非常普遍。至于安徽南部,从饮食到建筑风格,都接近江淮、江南文化,但又不完全一样,堪称自成一派。安徽省的区划变迁,历经了元明清三朝。因为在元朝之前,历代中原王朝一直沿用州县两级区划格局。在南北对峙的过程中,守江必守淮成为了南方政权的标配。

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以后,疆域空前庞大。依靠唐宋两朝的州县两级区划,根据无法有效管理各个地区。在这样的情况下,元朝借鉴了金国行尚书台的经验,设立了行省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例如河南江北行省、湖广行省、中书行省等等。其实,安徽省还没有建立,安徽的大部分区域,都隶属于河南江北行省管理,省会在开封府。

安徽省的区划变动,全省50多个县,为何划分为两大行署区?

元朝在划分各个省份的过程中,基本上参考了河流、湖泊和山地。1368年,明朝建立以后,继承了元朝的行省制度,进行了完善和调整。由于明朝拥有南北两个都城,形成了南北直隶和13个省的区划格局。北直隶包括了现在的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等地,南直隶则包括了现在的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等地。由于朱元璋是凤阳人,凤阳成为了明朝的中都。

朝廷在南京组建了南京六部,管理南直隶各方面的事务。17世纪中期,清朝逐步消灭了各地农民起义军、南明各个政权,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在明朝行省的基础上,清朝继续完善和改变。清朝定都北京,北直隶更名为直隶省。南直隶的地位下降,更名为江南省。江南省经济发展、人口众多、面积辽阔,存在很大的管理难度。

安徽省的区划变动,全省50多个县,为何划分为两大行署区?

因此,在康熙皇帝在位的第6年,清朝撤销了江南省,组建了安徽省、江苏省。安徽省组建以后,省会城市确立在安庆府,位于皖南。不过,从康熙朝到乾隆朝,安徽巡抚、布政使、学政等各个衙门的官员,基本上都留在江苏省江宁府办公。直到乾隆皇帝在位的中期,在朝廷的一再催促下,各个机构才迁移到了安庆府。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这是因为安庆府的位置过于偏南,在古代的交通环境下,不利于对皖北各个州府的管理。在清朝统治时期,安徽省下辖了8个府、5个直隶州,分别是:安庆府、徽州府、宁国府、池州府、太平府、庐州府、凤阳府、颖州府、六安州、泗洲、和州、滁州、广德州。合计下辖了56个散州和县,什么是散州和直隶州呢?散州对等于县,直隶州对等于府,类似于当代的县级市和地级市的区别。

安徽省的区划变动,全省50多个县,为何划分为两大行署区?

在清朝统治的后期,爆发了规模浩大的太平天国运动。安徽属于主战场之一,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人口减少、土地荒废。1912年,已经统治了200多年的清朝灭亡,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复杂阶段。作为南北要冲之地,安徽屡屡遭到战火的波及,各地急需进入休养生息的状态。一转眼到了建国初期,出于管理上的需要,安徽省被临时撤销,组建了皖北行署区、皖南行署区。

行署区属于建国初期的临时性区划,对标各个省份,一个行署区下辖了几个专区。除了皖北、皖南行署区之外,建国初期,还组建了陕北、陕南、川北、川南等一系列的行署区。皖北行署区下辖了合肥市、蚌埠市、淮南市、安庆专区、阜阳专区、滁县专区、巢湖专区、宿县专区等地,行署驻地在合肥市。皖南行署区包括了池州专区、芜当专区、宣城专区、徽州专区、芜湖市,行署驻地在芜湖市。

安徽省的区划变动,全省50多个县,为何划分为两大行署区?

当时,河南省的永城县,江苏省的萧县、砀山县、江浦县等地,曾经临时划入了皖北行署区代管。进入50年代以后,随着战争的基本结束,我国进入了战后重建、恢复生产、发展建设的阶段。此时,过于复杂的区域,不利于经济发展。1952年8月,皖北、皖南行署区被撤销,重新合并为安徽省。至于省会城市,确立在合肥市。

安徽省的区划变动,全省50多个县,为何划分为两大行署区?

同时,永城县、萧县、砀山县、江浦县等地,陆续还给了河南省、江苏省。不过,到了1955年,出于治理洪泽湖的需要,安徽省的盱眙县、泗洪县,划入了江苏省管理。江苏省的砀山县、萧县,又一次划入了安徽省。至此,安徽省的区划轮廓基本形成。

安徽省的区划变动,全省50多个县,为何划分为两大行署区?

关于我国各地区划调整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万里繁华的头像万里繁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