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宦官机构主要有十二监四司八局,俗称二十四衙门,而司礼监则是24衙门中权柄最重的一个行政机构,如外朝内阁,国之重地。司礼监的权力在明朝究竟有多大呢,据明史记载:司礼监掌印掌理内外章奏及御前勘合,秉笔、随堂掌章奏文书,照阁票批朱。凡内官司礼监掌印,权如外廷元辅,掌东厂,权如总宪。秉笔、随堂视众辅。有此可见,司礼监几乎可以和外朝分庭抗礼,力量十分强大。下面小编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司礼监的各种权利吧!
人事干预
明代官员的升迁、任命、调任等,要履行一个相应的程序,就是铨选。文职官员的铨选均由吏部掌管,由文选司具体负责。由于所任职位的级别和重要性高下有异,明代官员任用体现了等级性特征,重要职位的人选要由高级官员们讨论推选,中低职位则由吏部直接铨选。当然,任何官员的任职都必须得到皇帝的批准。虽然,官员的任用有一套严格的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是复杂的,受到许多因素的干扰,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官吏的任用、选拔呈现出许多的不合理、不公平性。
司礼监属于内廷机构,但是,司礼监在明代政治生活中特殊的地位。虽然从组织原则上司礼监不能影响官员的任免,但在现实中,司礼监却对文职官员的任命有非同寻常的干预作用。按照明代的规定,某些官职宦官按例由负责挑选。选拔官吏时以当权的宦官同朝臣一起参与,会同挑选。参议选中后,成为当时参与选拔时宦官的门生。
明武宗时期的权宦刘瑾专权时,矫诏规定,凡是朝内外参与选拔的文武官员,必须先到刘瑾那里进行详细的考究,然后才能进呈皇帝知晓。除了这些有明确规定者外,明代权势宦官还往往能够在实际上对文武大臣的任免进退进行操纵控制。六部九卿之类的官职,表面上由朝廷会推,但会推之前,所在的部都要率他们去拜见当时的掌权的宦官。可见,部院大臣的推举常由司礼中官操纵。
司礼监在官员任命中所起的干涉作用越来越大,明英宗以后竟出现了朝臣入阁,都要倒向当时的权宦的局面,对于阉宦,即使是首辅也要仰其鼻息。明戏曲理论家何良俊说:“近代宰相不由中人援引,则是营求而得”。即朝中掌权的内阁成员都要经过权宦的指引。
成化时内阁首辅万安结交诸位宦官为内援,所以被擢为大学士,尹直因为交好宦官进入阁部,正德年间的杨廷和多次贿赂刘瑾,由刘瑾推荐得以入阁。明中期以后,竟出现了大臣想要入阁必须要结交宦官的局面,而且想要在朝中平安无事也要与宦官保持良好的关系。至于那些不愿依附,或得罪宦官的大臣,大多遭到政治暗算,或被构陷致罪,或被贬谪去职,甚至被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