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废了丞相后还有丞相吗(明朝内阁为什么不能等同于丞相)

明朝建立之初,大多采用宋唐时期的官僚制度,设丞相一职。丞相一般有两个,左丞相最大,其次是右丞相,两个人互相依托,又互相掣肘。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从胡惟庸案爆发以后,朱元璋深切体会到丞相有尾大不掉的弊端,也看到了丞相的权利,丞相权利一旦做大,就会架空皇权的统治。可是一个王朝或是政权还离不开丞相的作用,但朱元璋是个例外,这些活自己能干。通过胡惟庸案就彻底废除了丞相制度。自己设置了内阁制度,直接架空了丞相的权利,自己牢牢的掌握着大明王朝的权利中枢,使分散的权利集权化,权利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


明成祖驾崩以后,皇帝开始懈怠朝政,内阁才开始逐渐的行使丞相的权利,虽然不叫丞相了,干的活就是丞相干的活。一直到明朝灭亡,内阁开始逐渐行使大明王朝丞相的角色。


内阁和宋唐时期的丞相制度还是有一定的改革,以前丞相的权利为什么那么大?因为一些地方上的政事,如果不是涉及国本,丞相有权直接处理,最后呈报给皇帝就可以了,不用皇帝亲自过问。这样就给了丞相最大的权利了。看宋唐时期的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利非常大,最后皇帝都得妥协,甚至葬送江山。

明朝废了丞相后还有丞相吗(明朝内阁为什么不能等同于丞相)


明朝废了丞相后还有丞相吗(明朝内阁为什么不能等同于丞相)



明朝废了丞相后还有丞相吗(明朝内阁为什么不能等同于丞相)

明朝内阁一般规定人数三到七人不等,设一个内阁首辅,负责领导内阁的最终决定。决定商议完之后,送司礼监由掌印太监浏览,呈报给皇帝,皇帝批准后,由司礼监批红,这份文件才能生效。中间环节多了一个司礼监,起到了一个相互制衡的作用。虽然看起来很完美的制度,在明朝中后期,由于皇帝懒政,大部分都是司礼监掌印太监总管决策,也催生出了明朝太监专政的局面。


丞相,内阁,无论什么样的组织和制度,都不是完美的,关键因素还是在人。没有人的掌控和实施,任何制度都没有完美的。


废丞相设内阁看似完美,可是,朱家后世子孙争气的很少。不上朝,怠政,各种原因,最后导致了丞相和内阁做的工作相同,只是换了个名字而已。

三卖帝王,先是把一个五品内阁提升到了一品,弄了个比他祖宗朱元璋费尽半生也要废除宰相厉害一万倍的内阁首辅出来。这个叫卖祖宗!再者,他爹怎么死的?给李时勉活活气死的,这李时勉非说这得了二型糖尿病快死了的仁宗淫乱!等这好圣孙一上台,不单放了李时勉还加官进爵!这叫卖爹!最后,瓦剌凭什么可以壮大?这朱瞻基打完兀良哈就回北京扣墙缝去了,他是不知道铁木真怎么凭一个囚犯之身就统一了蒙古进而灭了宋朝?把一个权利真空的蒙古交给蒙古人有多危险?文官说花钱多,就放弃了,等土木堡全还了,这叫卖儿子!

相权太大,对皇权有威胁。丞相人数少,内阁人数不定。权衡之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明朝小吏明朝小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