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来历与下列哪个人物有关系(清明节与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最关联密切的人物是,三苗。还有:祖。

三苗是有苗氏的最后一任领导;好比炎帝是神农氏的最后一任领导,黄帝是有熊氏的最后一任领导,蚩尤是有蛇氏的最后一任领导。

在三苗任内,当时的黄帝联盟的几代主席即尧帝、舜帝、大禹,都开展了与有苗氏的战争,舜帝战败牺牲、连累娥皇女英殉情,在大禹当局的宣传下,点燃了仇恨。当时有苗氏很富裕,大禹长期战争也未能胜出,以至于三过家门而不入。后来,有苗氏境内发生大地震,大禹当局大发舆论,这舆论也被有苗氏的附庸族有罴氏(最后一任领导叫霸下)传播,最终三苗败了,有苗氏被驱逐,分崩离析支离破碎。

清明节就是在这样的大背影下出现的。虽然那时的那地,有苗氏支离破碎没再聚合,封闭而没有跟着中原的发展。但是,早先的文明底子,让那一带的生活,仍然美好了起来。在他们的内心,骨子里,仍然感念有苗氏的强大,感念祖与燧人氏的伟大,他们没有悲悲切切,也没有让心里生出仇恨,他们用他们认为的最佳的方式,面向生活。每年到这春暖花开的季节,他们都要尽情欢乐,想出各种游戏的办法,享受上天大地给与的美好生活,在他们的思想里,他们要真心地演一场戏,而且绝对是本色出演,他们要演给祖先看,这戏,好像就在对祖先说着:“看啦祖先,我们没有被天地抛弃;看啦祖先,我们多么繁荣昌盛”。因此,慢慢成了清明节。

现在的清明节祭祖,多多少少有些走样了,把欢乐放少了,祭祖太浓了。

清明,要尽情欢乐,这才是最佳的祭祖。要去亲近大地,感受天气阳光。

早先,有苗氏祭祖,感念的是祖和整个有苗氏的祖先们,不是各自家祖先。

祭祀,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来源于玲珑求雨术,后来求雨技术慢慢失效了,这求雨术就慢慢演变成祭祀,这里祭的是天;另一种就是来源于有苗氏的祭祖。

这位祖,是个具体的历史名人,是中华文明中被归功为发明“住-房子”的大人物,中国对现代文明的最基础的贡献被后世简称为“衣食住行”,其中的住的贡献归于祖。祖,是有苗氏境内的人。

祭祖后来演变成各自祭各家的祖先,是因为政府的干预。大禹打败有苗氏,夏朝商朝等等后续政府,害怕有苗氏的祭祖活动会凝聚有苗氏的独立精神,因此干预,在全国范围内引导这个活动变成了祭各家自家的祖先,这样,即满足了民间需求,又通过全国参祭化解了有苗氏重聚的风险。

祭祖(包括现在的祭祖先),可能是中华文明独有的文化事件,后来成了中华文明延续的重要文化力量,直到今天。大中华的最明显文化特征。

中国目前的祭祖,其实根据祭祖的参与人,所祭的祖,是变化的。家祭的往往是自家的祖先。政府的,往往是炎黄祖宗。

祭祖,不仅仅是发生在清明节。

但是,清明节,早先的重点是在欢乐,在演出(当然最好是本色出演)一场欢乐的戏,让祖先们看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历史印象历史印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