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春节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家文化 也是社会和国家文化的源头。因为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古国。从耕农时代 以家庭为基本单位 渐渐发展而成

中国节日首先节令文化,其次才是人文主义。

我们看中国的传统节日差不多是节令占一半,人文占一半。

春节、端午、中秋、过冬主要是节令节日,而且就是表达四季。古代一直有祭祀四季的文化,甚至是重要的国家制度。端午、中秋虽然被赋予更多人文色彩,但其实就是节令,端午来源是地地道道的盛夏节,也是曾经古代最重要的节日,祭祀太阳。而二月二、三月三、清明、七夕、上元中元下元、重阳等等则更多是人文色彩节日,其中也包含节令。比如二月二龙抬头主要是表达沿海支夏人的数理,因为他们是黄种老二支系。为何二月二要理发,其实就是因为剃头是沿海支文化,所谓百越断发纹身就是剃头和纹身的意思。二月二龙抬头或叫头牙,也是一个节令。三月三和七夕则都是关于爱情和姻缘的节日,九月九则是指男性,也就是对应七夕七仙女的九黎,后来这个节日又被赋予了敬老文化。

对于人类文明而言,太阳崇拜一定是重要的文化。所以在全世界文化里都遗留着在夏天的太阳神这样的词汇。比如端阳、萨米、弥撒、萨拉、拉萨、因萨安拉、弥勒、萨满、八扎、哈尼族的口挓挓节等等,这些词汇全部是表达夏天的太阳。萨是夏天,米和拉都是太阳的意思。

对于农耕民族而言,春播和秋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自然会重视这两个节令。春节虽然还不是在春天,但有迎接春天和盼望春天的意味。

萨满文化在全世界都遭遇末法革新,有两条路,一个是印度和犹太的新宗教创立,宗教走向人文化和哲学化。另一条路就是被新宗教泼污的撒旦,其实就是世俗化。中国有的是世俗化道路,所以萨满核心的夏天文化被逐渐淡化。这样秋季和春季就变得重要起来。不选择秋必然选择春。除夕一词可以是扫除旧岁尘埃,但似乎也有除旧制除夏之意。我觉得除夕应该把扫尘扩展到社区,这样可以培养公德意识,更有意义。

在农村来说,除夕,也就是大年30,先要给死去的亲人们,拿上香,蜡,纸,水果等贡品去给她们上坟,给她们烧纸点香,点蜡表示奠悼哀思。然后回家和全家大小吃团年饭。初一在家过,初二拿上礼品走亲戚。有的地方组织一些具有传统意义的文艺节目,如耍狮子,跑马和彩轮船,龙燈等,一给大人户,大个体户,一些机关单位去拜年,受拜年的单位放鞭炮迎接,并给发红包,一项活动一般要持续到正月十五。还有就是现在农村都新修有庙宇,初二或初五,十五有的要去在庙上给老爷,财神烧纸烧香以保来平安发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文史君文史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