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大学旧事:抗战期间西山学区曾毁于兵患

中法大学旧事:抗战期间西山学区曾毁于兵患

中法大学旧址

    今年1月27日是中国与法国建交50周年纪念日,而早在二十世纪初,中国就兴起了一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许多有志青年通过这一途径,接触到新思想的启蒙,学到了科学知识。在新文化运动中,特别是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法在教育方面的文化交流主要依托中法大学来进行,然而,留法勤工俭学是怎样发起组织的,与中法大学又有怎样的关系呢?让我们用档案史料来揭秘那段历史。

    法国政府支持开办“华工学校”

    1905年世界社成立,设有学校并开展留学推介。清末大学士李鸿藻之子李石曾就通过这个渠道的介绍,前往法国蒙达尼农业专科学校和巴黎巴斯德学院攻读生物化学。在此期间,他萌生了在巴黎创办中国豆腐工厂、把中国豆制品引入法国的想法。回国后他到老家河北高阳县布里村招募工人,训练其制作豆制品的技术,待巴黎的工厂建成后赴法做工。在勤工的同时,兼对工人施以教育。

    1908年至1913年,李石曾招收四批工人,共计68名。到巴黎后,一部分人进入豆腐工厂,另一部分进入地浃泊、菲斯沟司、瓦尔斯等地的工厂做工。为了提高他们的文化和工艺水平,李石曾在他的豆腐工厂办了一所“以工兼学”的夜校,让工人白天上班,晚间上课,学习国文、法文、数理化和修身等课程。李石曾、蔡元培等人曾亲自编写教材和授课。这些“以工兼学”的工人响应李石曾“勤以工作,俭以求学,以进劳动者之智识”的主张,成为中国最早的勤工俭学者。

    为引导中国青年赴法留学,1912年,李石曾、吴稚晖等人在北京发起成立了留法俭学会,并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开办法文预备学校、孔德学校,在上海也设立了法文预备学校,中法教育由此正式成立。所谓俭学就是以较少的学费达到留学的目的。每年由留法俭学会送至法国留学者少则百余人,多则两三百人。

    在李石曾、蔡元培的支持下,1915年6月在巴黎发起成立了“留法勤工俭学会”。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行,数十万华工赴法参加战勤服务。为了对赴法华工施以教育,李石曾、蔡元培、吴玉章等人与法国方面多次磋商,于1916年3月29日在巴黎自由教育会会所召开华法教育会发起会,同时宣布在巴黎成立华工学校。华工学校于1916年4月3日开学,请蔡元培等人授课,首批招生二十四人,多系豆腐工厂的工人。他们学习不到半年,便投入到接待华工的翻译工作。而后,华工学校又在国内设立了预备学校。法国政府极为赞成“华工学校”的开办,不仅借给校舍,每年还给津贴1万法郎。

    法国赠中国学生500张赴法船票

    1916年10月2日,蔡元培接到教育部的电报,要他回国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旋由巴黎回国履职。此后,在李石曾、汪精卫、吴稚晖、张竞生等人的继续推动下,勤工俭学运动迅速在全国形成了规模。

    1917年5月,华法教育会和留法勤工俭学会在北京成立。会所几经搬迁,最后迁至南湾子石鞑子庙(即欧美同学会事务所)。从此石鞑子庙成为推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总机关。

    1918年10月20日,中法协进会在北京江西会馆召开成立大会,蔡元培与法国人铎尔孟致词,法国公使伯卜及中国官员梁士诒等到会演说。中法协进会“由中法两国人士所组织,志在谋两国文化上、实业上之提携”。其主要负责人依旧是蔡元培、李石曾等人。具体工作人员,基本上是华法教育会的原班人马,如李大钊、谭熙鸿、段子均等。与原华法教育会不同的是,中法协进会的重要决策须征求中国政府教育部或法国驻华公使馆的认可。所以,中法协进会不像华法教育会纯系民间团体的性质,而加入了一些官办的色彩。

    据相关史料记载,中法协进会曾经召开过两次重要的会议。会议的直接效果是在北京、上海、保定等地开设了法文专门学校或法文班,并在北京筹办中法大学。而原在北京西山碧云寺的法文预备学校和孔德学校则分别成为中法大学文学院和初等、中等教育的最初萌芽。

    1919年7月,法国政府赠送500张赴法船票给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国内有志青年纷纷投身其中。在1919年3月至1920年12月,赴法勤工俭学的人数达到1700人,其中一部分学生升入了里昂中法大学。他们多数抱定 “实业救国”或“教育救国”目的,而在其中也有像蔡和森那样在出国前就对马克思主义有些研究,并明确去法国是为了寻找马克思主义的青年。

    1919年9月底,李富春被分派到法国西部勒拿佛港附近的“史莱德大铁厂”学习钳工,李维汉在另一个车间,学习翻砂技术。陈毅兄弟被派到蒙达尼公学学习法文,而蔡和森、向警予也在该校学习,后来他们成为陈毅走上革命道路的领路人。

    中法大学学制独特

    1920年春,由李石曾等人发起,北京大学、广东大学、法国里昂大学代表负责,利用庚子赔款,将西山碧云寺的法文预备学校扩充为文理两科,改称中法大学西山学院。至此,中法大学在北京正式出现。同时,广东也成立了中法大学。

    中法大学成立后依据中国学制,学习期为四年,学生在北京学习两年后,如成绩合格,则可以被选送到法国,继续学习后两年的课程,而不用再参加留学考试。同时也采取法国所长,参照法国大学区的概念设置,例如法国大学包含大、中、小各校,具有相互衔接的效果。北京中法大学的大、中、小学各校并立,远及数十里。

    1921年,海外中法大学在法国里昂成立,成为中法大学海外部的总机关。实际上中法大学是北京中法大学、广东中法大学、海外中法大学三部分的总称。总揽中法大学各项事务的是成立于民国八年(1919年)的中法大学代表团。据统计,中法大学共有35个附属单位,在当时的中国是一所学制独特的综合性大学。

    1926年1月22日,奉教育部第112号指令,中法大学正式得到认可。

    1950年中法大学停办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中法大学改称国立北平中法大学,老校长李麟玉仍任校长。6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市军管会第152号令,派周扬、张宗麟、恽子强为军管代表接管中法大学。9月23日,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第1475号指令,即日起撤销军管代表和接管小组,由校长、教务长、秘书长、总务长、教职联代表、学生代表等九人组成校务委员会筹备委员会进行工作。

    1950年10月6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令,中法大学于1950年6月停办,文史系、法文系合并于北京大学。经济系、生物系合并于南开大学。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合并于华北大学工学院,后定名为北京工业学院,即今天的北京理工大学。至此,开办了30余年的中法大学正式结束。

    ◆事件一

    中法大学西山学区毁于兵患

    1937年,七七事变后,江朝宗当上了伪北平市市长。不久,以赵侗为首的一支部队在昌平县宣布起义,打响了华北民众抗日的第一枪。1937年8月22日,赵侗率这支部队袭击了北平第二模范监狱,队伍迅速壮大。9月5日,这支部队定名为国民抗日军。9月8日,发动了黑山扈战役,重创日军。10月初,又发动妙峰山战役,与日寇的一个旅团周旋,队伍离开妙峰山时,发展到1500人。在此期间,处于战役范围内的中法大学所属金山第三农林实验场,温泉环谷园西山温泉中学,还有北安河附近牛涧沟中法大学董事贝熙业医士的住宅和医院遭受重大损失。

    法国参赞要求调查焚劫真相

    1937年10月8日法国大使馆参赞赖格思致函北平市政府,要求调查中法大学在西山的产业被焚劫的真相,函中称:“据悉中法大学所属之金山第三农林实验场于10月5日经剿匪军队与土匪的激战中被全部焚毁,又有属于该大学之温泉环谷园西山温泉中学及北安河附近牛涧沟贝熙业医士之住宅与其施医院皆于9月14日、17两日先后被抢,按此次火灾及各抢案乃发生于狮子窝庙被焚毁数日之后,而关于该庙被焚一事,本参赞业于9月26日函达贵市长在案,今又有焚劫新案发生。此则本参赞不得不请贵市长加以郑重注意,并提议贵市长,前向本大使馆确实声明,必为保全北平城内外法国事业,以及属于中法事业各项产业之约言。特请饬属调查此次火劫,各案之真相。并望会同主管官署急筹一切必要办法,俾将来中法大学之产业与法国人士及中法事业在北平城内外,所有之一切产业得以保全,凡因此次焚劫多案而受有损失之各关系方面,其应得要求赔偿一节,本参赞今即代为提出保留。关于上述事件之紧急,应请贵市长加以注意,务望鼎力处理。先此鸣谢,并祈见复。”

    案发地属宛平县管辖

    伪市长江朝宗得到此函,不敢怠慢,立即命令:“迅即查明真相具报,以凭复为要。”江朝宗的命令传达到伪警察署香山分署,香山分署自知责任重大,随即展开详查,后给伪市府的报告中称:“经温泉驻在所办事员刘恒顺查明,第三农林实验场及温泉环谷园西山温泉中学,并牛涧沟贝熙业医士之住宅、施医院等处均属宛平县管界,经前往该场查询,看守第三试验场的王德禄声称,该场共有房屋140间,于10月5日经剿匪军队与土匪激战,烧去66间,于10月15日剿匪中又烧去59间,先后烧去125间,仅余15间未被燃烧,其损坏什物等无法查悉。至于环谷园西山温泉中学及牛涧沟贝熙业医士之住宅、施医院等处均于9月14、17日被匪抢劫什物,一切均已损坏,惟有房屋未被焚烧。”得知发生此案的地点属于宛平县管辖,江朝宗于1937年11月3日,又转函给宛平县政府,要求继续调查此事,好给法国大使馆一个交代。

    劫匪偷喝屋内的法国酒

    宛平县政府收到江朝宗的批示后,急令县警察局局长李圭查办此事。李圭将任务布置给了清河镇警察分局局长王汉云。后来,被王汉云派往北安河调查此事的警长赵景福报告:北安河警察分驻所,没有负责的警长,仅有原任副警长赵长魁(现为自卫团长),带领团丁二名暂时支应。辖区的民户已逃避一空。现在这股土匪仍然在山中盘踞。北安河附近已经成为匪区。

    警长赵景福对在此次战役中中法大学西山部分的损失调查的情况分为三项进行报告:

    首先,调查金山第三农林试验场损失情形:查该场于夏历9月初二(即10月5日)因兵匪激战,第一次被焚;又于10月7日第二次被焚,两次被焚烧毁房屋127间,家具什物等均被焚毁,现在余下的六间房未烧,也都零落不堪,该房主系贝熙业大夫及两个德国人所有。先在由何英负责看管。

    另外,调查环谷园温泉中学损失情形;查该校于9月11日被赵侗匪军占据月余,在占据期内,抢去学生行李280余件,操衣,大氅等280件,皮箱(即手提箱)100余个,毛线衣及衣服等件100余身,白面50袋,小米12袋,大米3袋,笔砚、纸墨、文具等项约值400余元,因当时在暑假期内学生均未在校,只有校役李岐山,王凤鸣二人,该校长李庆琛在暑假前即行入城,始终未回,现该校仍由李岐山,王凤鸣负责看管。

    还有、调查牛涧沟贝熙业大夫住宅及施医院损失情形,查贝大夫住宅系在山上中间,施医院在山下坡随山势建筑相距半里。于8月底贝大夫即行返京,由王月川看管,于9月10日被赵侗股匪将贝大夫住宅及医院均行占住,抢去毛衣一件,嗣后在10月间又抢去皮鞋一双,衣服二件,并将法国酒多瓶被匪饮用,所有药材等物器具,玻璃瓶等项均被摔毁(数目不详),当第二次抢掠时,王月川亦入京,在贝大夫宅内,当场仅有夫役头侯某(皆称曰侯头)、夫役刘顺文,及至匪军走后,王月川方始返回,现该宅及医院仍由王月川负责保管。

    至此,中法大学西山部分在这场战役中所受的损失已基本调查清楚。江朝宗据此向法国大使馆进行了通报。我们也从中得知了中法大学西山学区来随着一些历史事件的发生,逐渐萎缩乃至消失的个案缘由。

    ◆事件二

    选址护城河 开设溜冰课

    北京四季分明,冬季异常寒冷,正是学校开展溜冰课的大好时机。1930年入冬后,中法大学孔德学校的许多学生反映,位于北平护城河西直门到阜成门之间一段的冰面冰冻甚为坚硬,建议校方在此开设溜冰课。学校随即派人对这段冰面进行了观测,并于当年12月9日致函北平市工务局申请拨阜成门与西直门之间的这段护城河河面作为学校开展体育课的溜冰场,并在函中言词恳切地说:“……敝院学生练习溜冰,助长体育,获益实匪浅鲜,事关教育公益,想邀贵局鉴许,而乐于援助者也……”在孔德学校给工务局的图纸中标明,要利用这段冰面开展体育课的溜冰场位于护城河的西侧岸边,东西宽三丈五尺,南北长五丈五尺。

    由于中法大学有国外背景,北平市工务局不敢耽搁,立即派员进行勘察。经过工务局河务股的人员勘测,此段护城河东西宽度为六丈多,而溜冰场只占这段护城河宽度的一半,河床所结的冰非常坚硬,作为溜冰场是最好的场所,而且对于其他人员往来冰床也无妨碍。但调查后发现,这段河床是永聚号冰窖商承租的,所结的冰应归永聚号冰窖商采凿储存,计划在夏天出售。

    通过反复协商,最终永聚号冰窖商情愿让出这部分冰床给孔德学校作为溜冰场,在溜冰场以外留出大片空余冰面采凿取冰。除了这片溜冰场给孔德学校作为体育课用以外,勘测人员还要求在溜冰场南北两端保留出相当尺度的冰面,以避免冰面坍塌,保证安全。至此,中法大学孔德学校在冬天的体育项目中,又正式加入了溜冰课。

    ◆链接

    中法大学里走出的名人

    从1929年出版的《北平中法大学职教员同学录》中可以找到一些当时著名的学者,如文艺系主任周作人、国文讲师范文澜、金石学讲师马衡、哲学史讲师徐炳昶等。当时的文牍员商鸿逵后来成为著名的清史专家。

    教员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法国文学主任汪申。这位曾任北平市工务局长的教授,早年在巴黎学习建筑,归国后以设计师的身份主持中法大学服尔德学院的改建工程,同时又出任法国文学教授,后来还创办了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建筑系。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和中法大学,在中国的政治、科技、教育,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造就了大批人才。其中后来成为中国政界领袖及要员的有周恩来、邓小平、李富春、李维汉、陈毅、聂荣臻等;科学家有钱三强、严济慈等;艺术家有李健吾、常书鸿、潘玉良、林风眠等人,可谓群星灿烂,人才辈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文史君文史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