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王熙凤从独领风骚到一败涂地的根源

红楼中,贾府的贵族女子大多有个雅号,林黛玉是谓潇湘妃子,薛宝钗是谓蘅芜君,史湘云是谓枕霞旧友。这些诗才女子的雅号多半像现如今文人墨客的笔名一样,是个雅称。王熙凤除了名字之外,也有名号,不过她的名号不是雅号,是绰号。史太君口中,她是“凤辣子”,贾府的下层丫鬟小厮嘴里,她是“醋缸”、“醋瓮”。又酸又辣,好一个过瘾的凤奶奶!

解密王熙凤从独领风骚到一败涂地的根源

历代权女“清异己”背后的无奈与无助

红楼中,贾府的贵族女子大多有个雅号,林黛玉是谓潇湘妃子,薛宝钗是谓蘅芜君,史湘云是谓枕霞旧友。这些诗才女子的雅号多半像现如今文人墨客的笔名一样,是个雅称。王熙凤除了名字之外,也有名号,不过她的名号不是雅号,是绰号。史太君口中,她是“凤辣子”,贾府的下层丫鬟小厮嘴里,她是“醋缸”、“醋瓮”。又酸又辣,好一个过瘾的凤奶奶!

凤姐的“酸”,有目共睹,动辄就醋海生波闹翻天!同时,只要她醋劲儿一上来,紧接着就是辣手摧花。红楼女子都知道,当谁的情敌也别当凤奶奶的情敌,与她作对有你好受!

吃醋这一典故,来源于唐朝。李世民的宰相房玄龄结婚多年但太太一直没有生育孩子,都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身为领导,李世民很替自己这位得力助手着急,就准备送几个美女给房玄龄做妾。但房玄龄一听,一万个不敢要,说自己老婆虽然没生出儿子,但厉害得很,自己若是娶几个小妾回家,非被她闹翻天不可!

李世民一听,说:“那没问题!我让我媳妇跟她去说!皇后的面子她总不能不给吧!”

这回李世民真的猜错了,房夫人果真连皇后的面子也不给,一顿冷言冷语把皇后给堵了回来。李世民一看,很不爽,天下竟有这么霸道的婆娘!自己不能给老公生孩子还不让别的女人生!摆明不给皇帝面子!于是就把房夫人叫到宫里来了,一开始是亲自好言相劝,但这房夫人真是粒铜豌豆,蒸不熟捣不烂,油盐不进:“要让房玄龄娶小妾,除非我死了!”

李世民这下真火了:“那行,我就让你死!这里有碗毒药,要么你现在松口,同意你家老房纳妾,要么你就喝下去,一了百了!”

房夫人果真是个不怕死的主儿,端起毒药就喝。不过一碗“毒药”喝下后,不仅没死,反而被酸得流下了眼泪。原来这不是真的毒药,只是一碗醋。李世民真是哭笑不得,至此算是服气了,从此再也没敢提给房玄龄纳妾的茬儿。但房夫人的一碗醋,却让“吃醋”的典故流“酸”千古了!

这房夫人是个很女权的女人,哪怕不能生孩子,也不允许老公有其他女人。这一点倒很像王熙凤,虽然一直无子,但也绝不肯给老公的其他女人生儿子的机会。这跟王熙凤从小的家庭教育有一定的关系。《红楼梦》中说了,这王熙凤虽然是个女孩子,但从小是被家里人假充男孩子养大的。很大程度上,王熙凤从小所受的教育是培养她如男人一般的强势主导性,越强势的人越具有独霸天下的欲望,王熙凤便是这样一个生理性别为女性,但心理性别为男性的女人。从一进贾家大门,她对老公贾琏的独占和控制欲就体现无遗。

如果问你:知道凤姐跟贾琏刚刚结婚那会儿是如何整顿自家编制的吗?

很多人会说:我怎么知道?书里又没写出来。

不是的,书里并不是完全没有写的。

第六十五回,贾琏偷娶了尤二姐做小老婆,害怕老婆凤姐知道了会不甘休,于是悄悄地养在外面。有一日,尤二姐、尤三姐闲着无事喝酒解闷儿,就把贾琏的小跟班兴儿拉了来问些荣国府里的事,了解情况,以备日后之需。这兴儿正巴不得讨好新姨太太,就把凤姐的老底都揭了出来。有句话,兴儿是这样说的:“我们家的规矩,凡爷们大了,未娶亲之先都先放两个人服侍的。二爷原有两个,谁知他来了没半年,都寻出不是来,都打发出去了。”

“屋里先放两个服侍的”,通俗点讲就是通房丫头,日后生了孩子可以提拔为姨太太,类似宝玉屋里的袭人。这是贾府中的规矩,少爷结婚前先用来排解性苦闷的,省得他们出去拈花惹草。在凤姐没有嫁进来之前,贾琏也有这么两个床伴,是家里父母为他挑的姨太太后备人选。但凤姐是个独占欲很强的女人,一进贾家门,不出半年工夫,就借故把这两个女人遣散出府了。作为一个现代人,你会觉得“这没什么啊,很正常啊,老婆就该维权啊,凭什么要跟其他女人分享老公呢?”

但200年前可不是这样的,古代不承认女人的欲望,更不主张女性的权利,认定这是罪过,无法无天了。那个时代的女人都在尽力维护自己的贤良淑德,七出中的重要一条就是嫉妒,是可以被男人名正言顺休妻的。一个女人,如果嫉妒心太强,是要受到社会舆论谴责的。但王熙凤并不在意这一套,新媳妇进门还不到半年,正应该是极力树建自己贤良形象的时候,她却把老公的枕边人全部赶走了,摆明了告诉大家:我有嫉妒心,我不允许老公有其他女人。

虽然书中没有明写,但能够通过兴儿的评价感受到当时荣国府里上上下下对于凤姐这个做法的质疑性。日后凤姐禀明家长收尤二姐为贾琏做妾时,王夫人甚至松了一口气,多年来侄女那个“嫉妒”的名声实在太恶,身为凤姐的亲姑妈,对自己娘家养出了这样异类的女儿,她是又忧心又羞愧。

所以,凤姐刚刚结婚那会儿,仗着与贾琏的恩爱,肃清了两个情敌,必定也是感受到了压力,用兴儿的话来说:“别人虽不好说,自己脸上过不去,所以强逼着平姑娘作了房里人。”无奈之下,凤姐还是强迫平儿做了贾琏的通房丫头,一来挽救一下自己的坏名声,二来平儿是自己身边贴身的人,信得过,知道她不会对自己产生太大的威胁。

我们看《红楼梦》,可以总结出凤姐性格的几大特质:好大喜功,争强好胜,擅权术但缺谋略,胆魄卓越但远见不足,做事果决但性情急躁。

凤姐不懂得古人“守弱”的道理:越是争强越是容易成为众矢之的,不论什么时候,大家的矛头永远是指向那个最领头的人的。唯有守弱,才能够最好地积累实力,也才有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在这一点上,常年与贾母作斗争的王夫人就做得十分好,表面上是慈善无为,但她在积蓄力量,也在等待时机,等到真的出手时,甚至把贾母也打了个措手不及。在这方面,凤姐真该跟她姑妈好好学习才行。

凤姐做事情是很不注意节奏的。只要是她心中所想,总是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目的。凤姐的忍功不行。这一点跟她的姑妈王夫人比,道行实在差很多。王夫人虽然办事能力、脑筋灵活程度都远远不如凤姐,却不得不承认:王夫人真是做大事情的人。只因为,她有一颗勾践一样顽强坚忍的心。为了积蓄能量等待最佳时机,她可以付出大半生的时间。这其实是很难得的成功者素养。

我们身边常常能听到这样的声音:“那个人怎么悄无声息地就起来了,之前从来没有听过他的名字,但一出来就成了与众不同的大人物。他怎么这么走运啊!”

不是的,成功当然不仅仅是走运这么简单。很多时候,成功只是四个字:韬光养晦。把自己所有的光芒都隐藏起来,不以锋芒示人,自然不会树敌太多。

王夫人天天吃斋念佛,与所有人做朋友,装出没本事的样子,不与人争,自然人人伤不得她。但凤姐一入贾府就摆出了一副霸王模样,第一招就打肃清异己牌,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把尖刀,当然的,面对尖刀,人人自危且自卫,凤姐不输男儿的胆魄其实是误了她,她不懂得柔能克刚的古训。

在此,我们可以说凤姐的“清异己”步子过快、过于着急。但对于她“清异己”的做法却不能持一竿子打死的态度。不论官场还是情场,向来是你死我活,尤其女人,看似不涉及权力的最核心,实则却时时刻刻处在权力风暴之中,狠和毒,是有权男人身边女人的共同作风,如果学不会狠毒,再美的女人也不可能在权男身边侍得长久!

看到凤姐,总会联想到中国古代那个著名的女野心家——吕雉。后世人对吕雉最深刻的印象莫过于她残杀老公小妾戚夫人的故事。刘邦死后,出于对情敌的愤恨,吕雉使出了最残忍的手段来报复,把能歌善舞、身材性感的戚夫人手脚全部砍去,腌在酒缸里,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人彘”。据说吕雉的儿子刘盈就是因为看到了被做成人彘的戚夫人后,受到了刺激,精神失常,才成了汉代著名的短命+弱智皇帝。吕雉的狠,可见一斑。凤姐虽然比不上吕雉的丧心病狂,但她的几次草菅人命也足见她的心肠之毒,尤其对尤二姐和张华的痛下杀手,更是令人胆寒。

不过,立体地来看吕雉,这个女人却不单单是个对权力有着超常欲望的毒妇。吕雉最初嫁给刘邦时,老公一文不名是个混混,且年纪比她大好多,按照一般人的眼光来看,这个男人这辈子基本就定了型了,没什么大出息了。但吕雉苦口婆心规劝激励,终于把一摊烂泥扶上了墙,刘邦从一个社会闲散人员变身成事业型男人。后来老公到外地工作,吕雉一个人承担起了全家的生活重担,下地干活,照料子女公婆,样样都处理得妥当。按理说,这样的老婆是贤妻,有这样老婆的男人是烧了几辈子的高香!但男人毕竟是男人,总有点偷腥的心。刘邦事业一步步蒸蒸日上,男人有钱就变坏,有了钱的刘邦立马把黄脸老婆吕雉抛在了一边,被小妖精一样的戚夫人迷住了魂魄。至此,吕雉的心死了,取而代之的是对权力的欲望,唯此才能保障她和儿子女儿后半生的安定。

后来刘邦当上了皇帝,吕雉总算是苦尽甘来掌管了凤印,母仪天下!但这个戚夫人很有点不自知,或者说她并不了解多年的凄苦生活把吕雉的心肠变得有多冷硬。仗着刘邦的宠爱,戚夫人日夜怂恿刘邦废除吕雉儿子刘盈的太子位,换自己的儿子如意做储君,而自己则取代正宫娘娘吕雉的位子。戚夫人是个有政治野心但无政治头脑的女人,自以为有男人的宠爱,就可以换来自己想要的权力!换了其他对手,也许可以做到,但偏偏不巧,她遇上的是中国第一狠女吕雉!

对吕雉而言,戚夫人这样的异己是不得不除的,不除掉她,她转过头来就会干掉你,让你无立足之地!最后的结果当然很清楚了,晚年的刘邦多病多痛,而吕雉善于拉拢政治同盟,那时候,力不从心的刘邦压根儿已经管不住自己这位黄脸婆了!刘邦死后,戚夫人和她可爱的如意,全都见了阎王。可见吕雉对她抢自己老公又要抢自己地位的恨!作为女人,这种痛是锥心刺骨的。吕雉心里多年隐忍的痛绝对不亚于戚夫人身体上的疼!

其实,吕雉并不是没有人性滥杀无辜的女人,刘邦死后,除了戚夫人,她并未对丈夫其他的妃嫔侍妾有过报复行动,与她们一直是相安无事直到终老。只是戚夫人,不单单是她的情敌,更是她的政敌,留下她,实际上是纵容对方的政治野心,养虎为患就是这个道理。

回到凤姐身上也是一样,大家看尤二姐时,总是那副弱不禁风的可怜相。但就是这个花朵一般的尤二姐,实际是个很懂得混风月场的女人,受贾珍、贾蓉两个色棍父子调教多年,不是一般的尤物可比。这样一个女人留在老公枕边,凤姐能睡得着觉才怪!古人纳妾也有不同:一种是像赵姨娘那样先从通房丫头做起,生了儿子后才晋升为姨娘的,这类人一般出身奴隶,没有任何家庭背景可言,即便生了儿子,也依旧是半主半仆的身份。还有一种是尤二姐这类,直接被娶进门做姨太太。这类人虽然家庭条件不会太好,但大多不是奴隶,嫁入门后,她有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如果生育了子嗣,地位则会更巩固。贾赦谋取鸳鸯为妾时,开出的条件就是“一进门就当姨娘”,一步到位,“又尊贵又体面”,那简直是对一个女奴的最高礼遇了。何况尤二姐还是珍大奶奶尤氏的妹妹,她一进门,凤姐立马就闻到了一股“争权”的味道!

凤姐无子,地位本身就极微妙,随时随地有下课的可能性。加上这尤二姐过门不满一年便身怀有孕,若真等到儿子生了下来,难保不会赢过凤姐的风头。人都是一样的,当自己手中没有资本时,可以认小服低也愿意认小服低,一旦时机成熟羽翼丰满,人的欲望心便会逐渐膨大,到时候,不是她愿不愿意争的问题,而是各方面的力量就会促使她去争!今时尤二姐看着可怜,但凤姐假若心肠一软任由她下去,日后凤姐必然会尝到其中的苦滋味!凤姐的扫除异己,也有她的不得已。我们看待凤姐和尤二姐之间的恩怨,不能单纯地从家庭、感情等方面入眼,更多的,她们之间体现了一种生态竞争的残酷性。

王熙凤和尤二姐,很像是官场中新旧两朝臣子的一场权力对决。权力对决中从来没有折中一说,更没有并驾齐驱的可能性,大权力永远只能握在一派的手中。而且,多派掌权会令权力过于分散,也很容易造成言之无效、行之不果的后果,普通读者看权谋战术不必觉得血腥残酷,集权,一直是封建政治的主题曲。像王熙凤这样醋劲儿冲天、誓与情敌决一死战的女人,在2000年的封建史中也并不少见。最著名的就是隋文帝杨坚的皇后独孤氏,她和老公杨坚的故事,活脱脱一部历史真人版的凤姐和贾琏。

杨坚出生在西魏的一个贵族家庭里,从小不爱读书,虽然也在贵族学校里上学,但成绩极差。连他自己也常常自嘲“没文化”。当然成绩差的人不一定没出息,仗着是富二代的原因,杨坚从14岁开始就做了官,不满20岁就做到了随州刺史。刺史相当于现如今的市长,但权力要比市长大,除了行政管辖权,还握有一个地方的军权。当时的大将军独孤信觉得杨坚这小子有前途,于是就把女儿嫁给了他,这就是日后的独孤皇后。

虽然同是贵族,但独孤家族的实力显然要比杨氏家族强得多,日后杨坚能够登上大统,也多是靠了岳父一家的助力,甚至有点倒插门的意味。独孤皇后在心理上十分具有优势地位,她一向认为自己跟老公是平起平坐的,而且她是个懂政治的女人,贤良明智,从不枉私,很多方面,杨坚的办事能力还比不上她,每每有大事,还得征求她的意见才行。这一点倒是跟《红楼梦》中的贾琏、凤姐两口子很相似,贾琏有什么事都得找凤姐出出主意,老婆比老公有见地。

独孤皇后也提倡女权,坚决不与其他女人一起分享丈夫,她不允许老公与其他女人生孩子,否则见一个杀一个!隋文帝的五个儿子全部都是独孤皇后所生的,这一点在整个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这一点跟凤姐也像,即便她生不出儿子,也不允许其他女人给贾琏生儿子,尤二姐怀了贾琏的种,就只有死路一条!

独孤皇后不光对自家丈夫管束严格,对朝中大臣们也是同等的严厉,如果哪个大臣好色,娶若干个小老婆回来,那一定会成为皇后严厉评判的对象,重则会贬官降职。就连她的亲表弟崔长仁奸淫妇女,她也不肯网开一面,坚决地处以死刑!在独孤皇后的铁腕治家下,后宫佳丽三千如同虚设,任哪个后宫女子都没有胆量跟皇帝调调情,因为调情必死!凤姐屋里的女孩子也是如此,即便平儿,明明是贾琏名正言顺的侍妾,却从来都刻意跟贾琏保持距离,调情这种事,更是从来不敢尝试!

但隋文帝杨坚毕竟也是个男人,而且还是君临天下的天之骄子,男人没有爱吃素的,杨坚也喜欢女人。虽然时时生活在老婆的严格监管之下,偶尔也会有偷腥的想法。话说有一天,独孤皇后生病了,没办法生龙活虎地监管老公了,杨坚就偷偷带了两名侍卫,去了仁寿宫,在梅花别院他见到了美人尉迟贞。杨坚一见之下,简直呆了:太年轻太漂亮了!跟自己那个黄脸婆一比,这美人简直是九天仙女!

当晚杨坚就留宿了。说实话,杨坚其实还比不上贾琏有魄力,贾琏每次偷情时,还敢跟美人吹吹大话,说说要打翻老婆这缸醋之类的豪言壮语。可杨坚连这样的大话也不敢随便吹。第二天早上,杨坚赖床不愿起身,美人尉迟贞就说了:“今晚您在这里过夜,要是被皇后知道了可怎么办?”杨坚一听马上就害怕了,立马穿好衣服跑了出来。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杨坚留宿梅花别院的消息很快就被独孤皇后知晓了,她带了八名宫女,活活勒死了尉迟贞,一个十六七岁的花季女子就这么香消玉殒了。后来虽然杨坚也对着独孤皇后大发脾气,但终究还是没敢怎么样。

《红楼梦》中,贾琏跟鲍二媳妇偷情,被凤姐逮住,大闹一场,后来鲍二媳妇上吊自杀,贾琏闹过之后还照样给凤姐赔了不是。这跟隋文帝、独孤皇后、尉迟贞的故事极像。

独孤皇后生性好妒,她评判一个男人的优劣,往往是以生活作风为依据的。她的大儿子太子杨勇生性宽厚,原本独孤皇后也很喜欢杨勇,无奈杨勇也比较好色,与嫡妃元氏感情不和,娶了四个美艳的小妾,这就很让母亲生气。再后来,元氏因病去世,独孤皇后就此认定杨勇因宠爱小妾而谋害嫡妃,坚定了她要废杨勇的决心。与此同时,她的另一个儿子晋王杨广(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很懂得筹谋,明明他是个荒淫无度的男人,偏偏与老婆萧妃装出一副恩爱夫妻至死不渝的样子,他家里一个小妾也没有,走到哪儿都是只有老婆一人。这就很受母亲的青睐,后来,杨广果然凭着高超的演技登上了太子宝座。

独孤皇后寿命不长,40多岁便去世了。独孤皇后死后,杨坚算是彻底解放了,办完了老婆的丧事,马上就安排泡妞事宜。那时候隋文帝已经接近60岁了,花甲老翁了,但他好像才刚刚开始经历人生情欲,他曾一晚接连召幸两位嫔妃,似乎要把之前亏欠的全都补回来!之前英明神武的隋文帝彻底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只知淫逸取乐的老男人。老年人经不起这样频繁的消耗,没几年身染重病卧床不起了,后来儿子杨广嫌老爹死得太慢,索性领兵逼宫,他的手下用匕首结果了隋文帝,这年,杨坚64岁。

独孤皇后生前,她身边的男人个个对她唯命是从,但她死后,他们谁也没有按照她所期望的轨迹去生活。凤姐也是如此,她手握大权时,贾琏不敢对她动手。但当她的靠山纷纷倒台,等待着她的,又将是如何的命运呢?

王熙凤的婚姻维权战,最终并没有彻底戒掉老公的花心,相反,却让贾琏一步步走向了她的对手位置!

重臣无善终:不善结党导致凤姐一败涂地

曾经有人说:封建社会的等级授职制好比是个水中筛金的过程——沉进水底的是金,浮于水面的是尘。可惜的是,大多帝王往往看不到沉进水底的真金,或者说,帝王周围的官员们也不希望老板看到真金、选出真金,于是乎,一批批的筛金最终只选出了尘土。

这是皇帝老板身边的下属员工最满意的结局:尘土既不会对自己构成威胁,更容易被拉拢过来同流合污。

泱泱五千年,像唐宗宋祖汉武大帝这般可以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名君实在太少,那是百年一遇的明君。除去这些名牌老板,剩下的更多是些眼光平平、智商也平平,和满朝文武一样每天打卡上下班混日子的皇帝。

偌大的官场中,人人都懂得连纵术,入官场前先得学会四个字:结党营私。如果不懂得为自己拉拢同力军,不懂得把自己的利益跟其他人的利益进行捆绑,那绝对在这百尺朝堂上站不稳脚跟。

《红楼梦》中的荣宁二府就是一个浓缩的小朝廷。这个朝廷里,有极善于搞组织、拉同盟、结关系的,比如宝钗、袭人。袭人在怡红院,为了对抗劲敌晴雯,几乎把所有的各层同事员工全部拉到了自己帐下,部门里的小丫鬟、老仆妇也多以她为尊,可以这样说,怡红院里,除了晴雯芳官等个别不协调音符外,其他上上下下人等全是袭人的同盟军,怡红院就是袭人的天下,连贾宝玉想做点自己想做的事,还得先想着法子把袭人支开,再偷偷派晴雯去做。宝钗更不用说了。史湘云第一次出场,先是一顿猛夸宝钗的好,湘云对宝钗,简直是哭着喊着叫“亲姐姐”,薛宝钗真是把官场连纵术着实地普及到了荣国府。林黛玉、史湘云、邢岫烟……个个受过她的好处,这其中有宝钗善解人意为别人分忧的成分,也不可否认她笼络人心的一面。薛姨妈、薛蟠、薛宝钗母子三人来到荣国府,是投住在亲戚家的寄居客,薛宝钗在荣府才是真正地不敢多走一步路、不敢多说一句话,她尽力拉拢人心有她无奈的一面,当不得家、做不得主的滋味很难受,只能尽力地学乖卖乖,才能做个讨人喜欢的亲戚。

比之于宝钗、袭人,黛玉、凤姐则是相对应的反面典型。林黛玉跟晴雯很像,聪明伶俐,脑袋好用,也懂得随机应变,可惜对官场人世的凶险认识不足,心里总有盲目的乐观,同时也不愿意抛下自己的清高姿态去收买人心。故而,黛玉、晴雯不懂结党,不善营私,最终只能被别人占了先机。

比之与黛玉,凤姐有不同,也有相同。看看荣国府中,凤姐真正的知己有谁呢?身边的平儿为她着想,多半是出于奴仆的忠心,把她当成饭碗和靠山,不是真正发自内心地敬她爱她;林黛玉虽然与她嬉笑怒骂谈得来,但背后早就把她的心底所藏的“私”看得透透的。剩下的就更别说了,宝钗从不跟她正面打交道,李纨、尤氏跟她面和心不和,迎春、探春、惜春不是有事根本不登她的门。书中有描写的凤姐的好朋友,恐怕只有东府里那个短命的秦可卿。秦可卿一死,凤姐的心事也无人可懂了。就算是贾母疼爱她,人前人后给她体面,但她依旧是孤家寡人一个。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凤姐就是不明白这样的道理。如果身边一个可信赖的朋友也没有,即便有再多的钱又怎样?人人都是敌人,人人都想整倒你,你能有好日子过吗?

凤姐不是黛玉一般的清高淑女,不会不屑于非常规手段,只不过凤姐虽然家底儿挺厚,但太抠门儿。你不先给别人好处,别人怎么能够给你好处呢?宋江一介文弱平庸的中年男人,之所以能够统领梁山百余号亡命徒,你以为靠的是什么?不外乎是大方,舍得花钱!这一点,凤姐就正好相反,交朋友可以,花钱绝对不干!

凤姐的聪明是一种精明,而女人的精明本身就是一种距离感,即便合作者,也会被她的精明多吓出了几个心眼儿,怕被算计,看到她就想防着她,凤姐想找个合作者,其实也很难。这也是凤姐最终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没有同僚,没有把别人的利益与自身利益进行捆绑,到最后,她垮台,对别人来说没有任何影响,伤不到别人的皮毛筋骨,大家乐得墙倒众人推,扳倒了你,就等于为大家扫清了一个障碍!何乐而不为?

从《红楼梦》开篇起,荣国府、宁国府就已经进入衰落期了,这一点,在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已经讲明了,只不过“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宁荣二府当时是苟延残喘的阶段。这时候的当家人实际上不好当,谁当谁是替罪羊,大环境无可逆转,居家过日子,没钱应酬柴米油盐是铁的事实,这不是单纯凭能力就能解决得了的。实际凤姐这个人物一出场就注定了是个悲剧,不论她做得如何,都只能在家族的衰败史上扮演一个罪人的角色。

“当家人,恶水缸”这样的道理谁都明白,一个家族的管理者本身是众矢之的,做得好了是你应当应份,不然凭什么让你当领导?!但是做得不好了,就全都是你的错,因为你没有能力让大家伙都过上好日子!当官,能挨得了骂是很重要的一项心理素质,怕挨骂的人就不要去当领导!

凤姐其实是很了悟这个道理的,她也知道自己这些年当家得罪光了人,没行下春风,自然也不盼望秋雨,她不指望任何人说她的好话、替她说好话,她只是一门心思捞自己的利益,捞完之后脱离“官场”,舒舒服服、富富裕裕过自己的下半辈子。这种想法是很完美,但凤姐毕竟读书少,她自始至终没搞明白一个道理:古来重臣多无好下场,越是身居高位,越是落个“登高跌重”的下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明清帝王,哪一个不是上台就开杀戒,肃清一干开国功臣!

秦可卿死前曾托梦凤姐:“婶婶,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你如何连两句俗语也不晓得?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

这两句俗语说得真好,一句是“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另一句是“登高必跌重”。表面上看,这两句话说的是浩浩荡荡的宁荣二府,但实际这两句话明明白白是说给凤姐自己听的。如果当时凤姐真的能够听得懂这两句话的意思,仔细品品“水满则溢”、“登高跌重”的真滋味,也许日后她的命运会有很不一样的发展,可惜的是,凤姐把良言当成了耳边风,也致使她日后输得一败涂地,甚至搭上了身家性命!

这就是凤姐之所以最终会输得一败涂地的另一层原因:重臣无善终,自古皆如此。

爬得越高,跌得越重。这是个不变的官场潜规则。“朝承恩,暮赐死”的事情在官场中实在太多太多,尤其当官员面临改朝换代之时。在前任领导那里,你不算有过错,但到了后任领导这儿,也许就该砍头掉脑袋。领导与领导的立场是不同的,同样一个人、一件事,在不同的领导眼里,也会有不同的界定。做得越多,做得越大,越有翻船的可能性,一个人的能力,是把双刃剑,可以制敌,也可以伤己。古代官场上的所谓不倒翁,大多都是些无所作为、无关痛痒的闲官,不肯做事,当然不会出错。不过,像凤姐这样爱表现、爱出风头的人是不会甘于平凡的。不可否认,凤姐其实相当有才,而且也爱才,她不屑于与庸人为伍。凤姐评价一个人时,基本上都是从才能方面着眼的,她提拔小红,轻视尤氏,赞赏黛玉,处处离不开一个“才”字。凤姐的眼界相当之高,一般人她看不上眼,也不屑于与之为伍。又精明、眼界又高,她轻视别人,别人又满心思提防她,一旦势头有变,倒霉的当然先是她!

凤姐输在“权力”二字,尤其输在“独权”二字。独揽大权是风光事,但不见得是好事,多一个同盟军,就多一份安全。人多好办事,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大俗话,它反映了世俗最直白的真理:当很多人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努力的时候,这份利益一定可以变成现实。但只一个人为了利益而战,那这份利益,也许就只是一个人的镜花水月了。现代的“凤姐”们,实在该补一课连纵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1)
历史365历史36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