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博第一人和海宁的特殊渊源

上海世博会的钟声已渐渐敲响了,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起了世博史上的中国辉煌,李圭——这位代表官方参加世博会的首个中国人,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中国世博第一人和海宁的特殊渊源

 

费城世博会上的中国展馆图

 

中国世博第一人和海宁的特殊渊源

 

《海宁州志稿》里关于李圭介绍的扫描图

 

    上海世博会的钟声已渐渐敲响了,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起了世博史上的中国辉煌,李圭——这位代表官方参加世博会的首个中国人,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李圭是晚清时期颇有远见的一位传奇人物,他1876年远赴费城参加“万国博览会”(今世博会),为中国展馆拟定了门楼上的对联,展示了中国的特色展品,使中国成为此届博览会“最成功的国家之一”。回国后,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环游地球新录》一书。

    据《海宁州志稿》载,光绪癸巳年(1893年)冬,李圭又补任海宁知州。海宁文史爱好者由此搜集大量史料,终于还原出中国世博第一人和海宁的一段特别的渊源。

    缘起篇

    中国世博第一人

    曾担任海宁知州

    “中国世博第一人”李圭和海宁的这段特别的渊源,是海宁文史爱好者张云鹏在查阅整理了大量史料之后发现的。

    “前些天,我在海宁图书馆看书时,听朋友说中国第一个参加世博会的人是晚清的李圭,而《海宁州志稿》里又记载了海宁的一位大清官叫李圭,他们所处时代完全一致,事迹也有相同的地方,他们会不会是同一人呢?”

    张云鹏说,朋友的谈论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致,于是查阅并整理了很多资料,最终证实了享誉“中国世博第一人”的李圭就是清光绪年间在海宁任了5年知州的李圭。

    在这短短的5年里,李圭以其赴美参加世博会的独特眼光和环游地球的丰富经历,在海宁大刀阔斧,励精图治,促进了海宁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也留下了与海宁的一段特别渊源。

    钩沉篇

    从海关秘书到赴美参会

    为中国馆拟定一副对联

    李圭,1842年生,江苏江宁(今南京)人。清咸丰年间,太平军起义并攻陷南京时,20岁出头的李圭为避战乱来到上海,并在青浦常胜军营中谋了个文差。后来,因与宁波新海关税务司好博逊相识并获青睐,李圭由此前往宁波海关任秘书,由此感悟到了国家如何通商才能强大的不少要领。

    1876年(光绪丙子年),美国为庆祝独立100周年,在100年前发表《独立宣言》的费城举办了规模盛大的“万国博览会”。据称当年有37个国家参加,清政府也送去了茶叶、瓷器、绸缎、景泰蓝等价值20万两白银的展品参展。

    自1851年英国在伦敦举办首届世博会以来,各国参会事宜都由其海关税务机关办理,而中国海关税务概由洋人“代办”,此前代表清朝政府参加世博会的都是外国人。中国展品参展,由主管到帮办统统是外国人实在说不过去,长期在海关任职的李圭便成为参加费城世博会的最佳人选,李圭也由此成了受政府委派的第一个参加世博会的中国人。

    在当年的费城世博会上,李圭为中国展馆拟定了一副对联,并将它贴在中国馆门楼上:上联是“集十八省大观,天工可夺”,下联是“庆一百年盛会,友谊斯敦”,横批为“物华天宝”。

    据悉,在当年的世博会上,中国馆虽然只有880平方米,比日本展馆还小,但参展的6801项来自我国各地的奇珍异品、精心的馆内布局和浓郁的中华民族特色,深深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眼球……

    参展的丝绸、茶叶、瓷器、雕花器、景泰蓝等土特产和工艺品,在当年世博会上均被评为第一。当年的国外媒体曾这样报道:“中国展厅给参观者带来的惊喜似乎是它不太大的面积应该带来的3倍之多”、“这是一个各种精美事物的集大成的展室……这是迄今为止在美国展出的最丰富多彩的中国展品”、“中国是本届博览会最成功的国家之一”。

    行程八万里出书

    宁波击退法军舰

    李圭参加世博会,政府交给他的主要任务是将会内情形以及所见所闻详细记载,带回中国,以资印证。

    费城世博会结束后,李圭还顺道参观了华盛顿、纽约、巴黎、伦敦等地,然后越过地中海、红海、印度洋,最后返回上海,历时9个月,行程8万里,写了部《环游地球新录》,向国人展示了全新的世界,引起很大轰动。

    随后,李圭又写了部《蠡测罪言》,倡言中国务必学习西方军事的先进技术并延聘国外教员训练中国水陆兵种,学成后分布各省以防内变外患。1884年,法国入侵越南,并趁机预谋偷袭我国沿海城市,浙江宁绍道台薛福成素知李圭有勇有谋,又有同洋人接触的经验,便写信给李圭请他带兵驻防宁波沿线。

    李圭察看地形后,首先下令在宁波和镇海之间架设了通信电缆,以便联络军务。工程刚完工,就有4艘法国军舰来到镇海口岸外的七里屿处,李圭迅速通过电报将军情报告给薛福成,南北两个炮台同时开炮,法国军舰中弹,受伤逃离而去。然而,这次事件却以议和派的妥协并向法方赔偿告终。

    渊源篇

    五年海宁知州

    留下丰碑一座

    李圭在中法之战中的过人之举,使薛福成极其赏识李圭的为人和才干,于是上书御史刘秉璋,奏请以知州之职挽留李圭在浙任职。

    据《海宁州志稿》第二十八卷的《人物志名宦》载,光绪癸巳年(1893年)冬,李圭补任海宁知州。上任伊始,熟悉洋务并远游欧美的他仍按传统,来到海宁盐官城隍庙的神像前,作文立誓:“贪污受贿神必赐死,请城隍监督于我!”当时,海宁城乡水利失修,旱涝频发,李圭便召集乡绅百姓疏通河道22000余丈,又带领上塘河边的乡绅民众广开支河港汊,号召百姓多挖鱼池灌溉,排涝保田增收,事成之后,海宁百姓深受其利。

    随之,李圭还亲自调研了海宁书院义塾的教育状况、育婴堂状况、孤寡老人的赡养及死后掩埋等其他问题,并通过政府拨款、地方筹资以及个人捐款等方式募集资金,给予改善。李圭任职5年,海宁百废俱兴,李圭还将自己“万余金”的俸禄捐给了海宁的各项建设事业。对此,他却从不自夸或受地方百姓的敬奉之物,认为这是“守土者应尽之职”。

    海宁的州志自乾隆四十一年纂辑之后,至光绪时期,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人文、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史料失修,文献凋敝。李圭任职期间,聘请海宁的名流士绅,续纂邑志,汇编书稿20多卷。书将成时,李圭因病离任,但为后来的修志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中国又被迫开放江浙多个口岸,时任两江总督的张之洞写信给在海宁的李圭,向李圭请教曾拟定的宁波通商章程,以备苏杭地区效仿,减少损失。李圭回信条分缕析地详细告知了通商章程所应注意的事项,并表明自己愿为国家效力的决心,希望国家强盛,毋再丧失主权。然而李圭病逝以后,清政府更加软弱无能,屡次对外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压榨百姓,致使山河破败,民不聊生……

    100多年后,备受全球关注的世博会已经来到了中华大地,且举办地就在距海宁不远的上海。回首海宁历史上的一位知州,对国家所带来的世博辉煌,是每一个嘉兴人都值得自豪的事。这份豪情,也将激励大家以更大的热情、饱满的信心和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迎接上海世博会的到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历史365历史36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