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是什么时候灭亡的(大秦帝国灭亡后下一个朝代是什么)

秦朝灭亡,原因重要的有三个。

大秦帝国是什么时候灭亡的(大秦帝国灭亡后下一个朝代是什么)

第一: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对六国的反抗势力是有所估计和防备的,所以他做了几件事,收天下兵,把散落在六国的兵器都收了,都运到咸阳去铸成了铜人,可惜的是这些铜人到最后全不见了,也不知道上那去了,不然传到现在,那了不得。但是这是取得一定效果的,陈胜起义,只能揭竿而起,连把刀都没有。修驰道,最早的标准化“公路”,以防六国的复辟势力造反的时候,秦朝大军能可以立刻开拔,迅速扑灭。思想建设,先是集中读书人到咸阳,设博士,办官学之类的,后来焚书坑儒,目的只有一个,文化教育由政府统一掌握,不过这事他活着的时候没有完成。

秦朝实行郡县制度,组织系统虽然有了,但还不发达,最关键的是六国的人不认同这个大一统,无论是流传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还是刘邦项羽举事的过程都可以清楚的证明这一点。

刘邦,项羽举事,都是把秦朝派去的地方官一杀,然后振臂一呼,就是万众响应。一点难度都没有,就是因为六国的人不认同自己是秦朝人。后世读书人说原因是秦不得民心。不施行仁政的结果。当然不能说错。但是即便施行了仁政,秦朝也未必不亡,就是因为六国的人不认同这个大一统。按司马迁的记录,秦始皇还没死的时候,项羽刘邦这些人就都说过:“彼可取而代之”的话。

第二:秦始皇死的太早了,好多的事只是开了个头,根本没有完全干成,这要怪他迷信神仙方术,以为自己长生不老,起码没有料到自己死那么早。所以他统一之后心思没有完全花在国家治理和制度建设上。虽然史书记载他也很勤政,每天看多少斤的“文书”。但是其实他的心思更多的放在了修宫殿,修陵寝,修长城,巡视天下,立碑颂德,去海外寻找不死之药这些乱八七糟的事情上。

第三,没有解决好接班人的问题,秦二世那就是个混蛋,再加上赵高这个坏蛋和李斯这个怂蛋,加速了秦朝的灭亡。可以说秦二世要对秦朝灭亡负主要责任。

秦始皇开创了大一统的体制,但是缺少为长期巩固统一,所必需的政权中枢的有效的运行机制,而且因为他命短,加上二世混蛋,就使得没有必要的时间让民心转变,使民心认同大一统的体制。

刘邦是吸取了他的教训,建立汉朝之后,不光是修养生息,更重要的是他是分封和郡县混合运作,让时间去慢慢收获人心。到了汉武帝,终于形成稳定的运行机制。制度建设才宣告完成。

以后不管怎么乱,怎么改朝换代,大一统始终是民心所向。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大帝国的体制建成了,而且深入民心。

其实不光秦朝,隋朝也是一样,中国大一统的短命的朝代,除了因为君主极奢,滥用民力之外,大都是因为制度的建设要么是新创,要么是改变的过急。

改革开放的成功,不能不说是吸取了历史的经验,就是不能搞急刹车,急转弯。而是采取渐进改革,给人民消化和接受改革的时间,取得人民的支持,这样的改革容易成功。

苏联解体,就是学秦始皇,隋炀帝搞激进改革,休克疗法,所以最后解体了。

不学历史真不行,瞎学历史更不行。

秦国,存在了几百年,秦朝,存在了14年。

秦国时期,秦统治者的头衔是:子、伯、公、王。属于诸侯。不能叫帝国。秦朝建立,嬴政称始皇帝,有了皇帝的尊号,天下一统,这时候才能算是帝国。而且这个帝国也是咱们现代人根据西方人的概念套上去的,所以只能说算是帝国。以前中国并没有帝国的概念。帝国的概念也非常不准确,和中国传统天下的概念有很大的冲突,只能算是凑合用,某些人觉得好听,觉得很霸气,其实没有“朝”这种有着统一天下内涵的概念格局大。

老老实实的叫秦朝,比大秦帝国有气势,也更纯粹。而“大”字也是从元朝才开始有的,大元、大明、大清是正式名号,以前的朝代则没有大字,秦更没有大字前缀。“大”字加的也是略显浮夸。大秦帝国是个不伦不类的东西,城乡结合部的文学素养,和小说李自成、村口野狼网吧是一个档次。古不古、今不今,中不中、西不西,土不土、洋不洋。

不是在这嚼字眼,而是这些概念必须定位准确,才能推理、判断准确。

秦国的几百年历史,可以用四个字总结:自强不息。非常值得后人敬佩。秦国奋斗了几百年,最后统一天下,建立了秦朝。秦朝是在始皇帝嬴政的手里建立的,他不敢贪天功为己有,要说奋六世余烈。六代秦王的努力奋斗,才在嬴政的时候,完成使命。

六世以前的秦是在为生存奋斗,是为了和其他诸侯抗衡而奋斗。最后六世,则是为了统一天下而奋斗。

这就是上面为什么要掰扯秦不是帝国的原因。为什么要统一天下:天下无国。

大秦帝国是什么时候灭亡的(大秦帝国灭亡后下一个朝代是什么)

国是什么意思?在地下画个圈,这片区域是我们的地盘,那片区域是你们的地盘,你在你的地盘上过日子,我在我的地盘上过日子,你要是来我的地盘,咱就得打。然后给这个地盘起个名字叫:国。

帝国,是还有国。强大的帝国去奴役其他弱小的国家。只要还有国家,就有强的有弱的,然后强的国家欺负弱的国家。这叫帝国主义。

天下一统,“国”这个圈圈、地盘被打破了,被摧毁消灭了,全世界成为一个大地盘,大圈圈。看起来很美好:不会再有国家之间的战争,不会再有大国欺负小国。没有国了,作为大一统的秦朝也就不能叫帝国。

过去赵国打魏国,吴国打楚国,齐国打燕国……等到秦朝建立,这些事自然不会再发生。秦灭的不是六国,而是七国。秦国在秦朝建立的那一刻,也灭了。

秦的政治理想是很丰满,但毕竟是2000多年前的人,即便是最高统治者,最高明的政治家,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秦的统治者对自己的这个理想估计是懵懵懂懂,并没有真正的理解。感觉这么干:对。必须这么干。也正是由于对自己的理想没能充分理解,才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因为统一天下,消灭国家,打破壁垒,天下一家,不再有国家之间的战争,不再有大国欺负小国……这些统统只是手段,不是最终目的。

做这些事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让所有人最终都能获得真实的利益。

统一天下的最终目的,肯定要包括:让全天下的老百姓获得安宁幸福的生活。然后大家再歌颂皇帝伟大,统治者安然享受富贵供养。

这样的丰功伟绩才有价值、有意义。

对于个人修行而言,过程比结果重要。对于政治而言,结果比过程重要。甚至可以说过程根本不重要。要是能凭空给大家变出粮食来,完全可以接受。秦朝灭亡的原因很简单,在统一天下之后,没能及时的把利益反馈给天下百姓。既没给六国人民利益,也没给秦国人民利益。

抱着统一天下的理想,带着把其他国家都灭了,以后就不打仗的期望,秦人可以跟着统治者干。齐国是大国,不战而降,很多人觉得窝囊。但齐国有没有和秦国共同的理想?不好说。可能他们也是这样想的,我不打了,以后大家都是自己人,安心过日子算了。

当时的人可能都想到这:天下统一了,以后就不用打仗了。再深一步的潜台词,不用打仗了,大家就能过上好日子了,可能都没明确认识到。不用再打仗了也是手段,是过程,不是最终目的,不是大家最终想要的结果。

正因为没认识到这一点,没能认识到让大家过上好日子才是真正目的,导致秦完成统一之后,继续折腾老百姓。而且是没完没了,看不到尽头。嬴政以为天下统一了,各国之间不打仗了,目的就达到了,实际上没达到。

继续开发大工程,徭役劳役不断的加在老百姓身上,老百姓不但没过上好日子,反而和以前一样痛苦。这样一来,统一天下的意义就没了。和以前各国纷争一样,还是痛苦难受。

统一天下,老百姓没能获得实际好处,对于他们而言,这是一件没意义的事。

当痛苦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大家一反抗,秦朝的大房子像纸糊的一样,瞬间坍塌。很简单,老百姓是基础,基础动摇了,上面越高大,倒塌的也越快。所以灭亡秦朝也不是六国,还是七国,包括秦人自己。刘邦带着自己的杂牌军进关中的时候,秦人百姓没抵抗,而是一路绿灯。大家都想他亡。

现在总有人拿八国联军进北京,老百姓搬梯子的照片说事。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几千年来一直如此,只不过秦朝没照相机而已。再往前追,春秋这类的事就不稀奇。八国联军来了搬梯子,李自成来了他也搬梯子,八旗军来了、刘邦来了,他还搬梯子。吃不饱饭还得天天干活,动不动就被罚,谁来他给谁搬梯子。伊拉克、利比亚人民都是搬梯子行家……

而且搬梯子最拿手的就是那些平时表态最坚决,外表最驯服那群人。这些人没廉耻,说跪下立即跪下歌功颂德,然后翻脸就叛变。

秦始皇把统一的概念带给了中国,后世的政治家也都把统一奉为圭臬。统一,是中国人最大、最终甚至是唯一理想。所以不管天下乱到什么程度,最后都会有人站出来来完成统一。但凡有半点理想,即便差劲到宋徽宗的程度,他也都希望能完成统一。不管你是多大的人物,再膨胀,再逆天,也不敢碰分裂国家、分裂天下的红线。当年苏联人主张划江而治,属于典型的不了解中国国情。这个大罪在中国谁都不敢碰。

秦以后大家也都觉得统一是正道。是必须完成的任务,甚至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本能。但另一方面,后来的人,跟始皇帝一样,也都没能认清统一的真正意义:让老百姓获得好处。他们只是把统一看成丰功伟绩。所以新的朝代建立以后,统治者往往还会继续折腾,与民争利。老百姓失去统一带来的好处,最后活不下去了,又是大厦坍塌。

如此循环。

很多时候不一定是老百姓直接造反,像陈胜吴广那样。饭都让你统治者吃了,老百姓没饭吃,到时候想帮你也帮不了。就像大明朝,老百姓都饿死了,人吃人,怎么还能再帮朝廷?不一定老百姓反你,老百姓不帮忙,就废了。我连饭都吃不上,怎么帮你。

你少吃点,让老百姓吃饱点,再加上人多,出了事大家有力气帮你,毕竟还是自家人,别人想动你也动不了。

这道理放到现在已经容易懂了,很多人也都有这样的认识。但我上面说的是:秦的统一天下没意义,因为他没能让所有人获得真实的利益。所有人,不仅仅指的是老百姓。还包括秦的统治者自己。

道理很简单,人都是会死的。

秦始皇后期求长生,派方士出海求仙丹,如果认为他迷信是把事情看浅了。秦始皇这么做不但不是迷信,反而是他开悟了,一点点。因为他发现如果不能长生不老,即便是君临天下,亿万人臣服于脚下,也根本就是没意义的事。两腿一蹬,眼睛一闭,终究还是梦幻泡影,白忙一场。他为什么要修陵墓、造兵马俑、求仙丹?确实,一想到死,太不甘心了。这么大的功绩,相当于现在统一地球,60亿人跪拜。权利、荣誉、金钱、美女、好吃的,全是我的,转眼要死……

对于始皇帝这类的统治者而言,确实是享受了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享受到了权利带来的快感,享受了被臣下歌颂赞美的愉悦,享受了老子天下第一的骄傲,享受了掌握着亿万人生死的豪迈……但问题是你终究是人,不是神。人终究都有一死。人死了,享受的这些也就烟消云散了。

获得的、享受的,都不是真实利益。

可以操纵亿万人的人生甚至是生命,这种权利肯定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快感。但这种快感也只是人类动物性的一种本能欲望。沉迷于这种低级的快感之中,觉得自己了不起、伟大,本身就是愚昧。这种快感也会很快的随着人死灯灭而消失。

长城万里今尤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匆匆十几年,几十年的当权,跟火花一样的短暂。死死的把握这种东西,明显是想不开。但作为统治者几乎不可能有夜深人静的时候去想想,自己终究会死,现在死死把握的这些东西,维护的这些东西到底有没有意义?

所以在四十二章经的最后,佛说:吾视侯王之为如过隙尘。确实,如果生死的问题不能解决,当王侯皇帝对于个人而言,根本没什么价值。

康熙王朝的主题歌:我真的还想再活500年。这句词要深刻理解。

我一直觉得现在民主社会搞政治实在没啥意思。过去当官,衣锦还乡,鸣锣开道,多光彩。让父老乡亲都看看。现在,怎么都不行……总是差点意思。而也只有当了皇帝,才能真正执行自己的政治理想,全自己说了算,没有有议会、反对派瞎掺和。这样的政治才有价值搞一搞。

但还不够,还得加上时间期限:希望是一万年。长生不老、一万年不可能,500年是最低限。奋斗几十年,坐天下。然后把这个世界打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需要几代人,200年。然后留200多年,享受自己的荣耀。

这样的事才值得搞一搞。秦始皇这些人只享受十几年、几十年,很多事还没办,很多理想还没实现,最终成果自己也没见到。都是瞎折腾。所以我觉得搞政治,当皇上和活500年,这两条是底线。但很明显哪一条都不可能实现,那就不如出家了。

享受是一方面,对于大人物而言,理想很重要。由于人生老病死的限制,不可能有生之年看到自己的理想实现,所以只能来个政治遗产,希望后世人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可古往今来,能把理想坚持过两代的都是凤毛麟角。到了秦二世,也就亡了。

上下加一起,秦朝的一统天下,实际上是从老百姓到皇帝,所有人都没获得真实的利益。忙了几十年,死了那么多人,办的事又让所有人都没有获利,这就叫:没意义。瞎折腾、空欢喜。

没意义的东西不会长久。

开个公司,干五年,所有人累的要死,连家都顾不上,但没赚钱,肯定要倒闭的。

统一天下、长城、阿房宫、骊山陵以及其他朝代的伟大功绩,都只是手段,不能当成终极目标去歌颂跪拜。让老百姓获利、让所有人获利才是最终目的,这样才有价值有意义。而且秦始皇的理想,后世所有统治者的理想,统一天下,也是一把双刃剑。

理论上,确实可以让老百姓获得好处。但另一面,也更方便统治者压榨剥削。

而只有走让老百姓获利这条路,秦始皇们做的事才有意义,才能长久。不幸的是,几千年来,大家走的是另外一条路。所以从秦到大清,2000年中国没进步,一直在死循环。

所以我也不能判断秦始皇统一天下理想的初衷到底是什么。

可能是为了老百姓幸福快乐。但从他后来的作为看,这种可能恐怕很低、很低。他的初衷应该就是为了满足自己君临天下的权利欲,享受一下统治天下人命运的快感。所以即便完成了统一,他依旧驱使民力,不管死活。

建立在这样初衷、初心之上的朝代,也是不会长久的。

大秦帝国是什么时候灭亡的(大秦帝国灭亡后下一个朝代是什么)

秦王族自公元前900年恶来五世孙非子(姓嬴,名非,君主称号非子)被周孝王封为附庸开始,到公元前771年秦襄公正式被周平王列为诸侯,共经历了五代君主;自秦襄公被列为诸侯到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统一中国、建立秦王朝,又经历了三十一位君王。前后历时六百八十年,可谓披荆斩棘,历尽艰辛。

然而,秦王朝一统天下后,仅仅存在了短短的十四年就灭亡了,成为华夏历史上的短命王朝。

秦王朝灭亡的原因很多,比如说秦始皇死得过早,又没有确定接班人,致使权力的交接因权臣弄权出现了混乱;秦朝横征暴敛、徭役繁重,招致底层民众揭竿而起;六国残余贵族势力蠢蠢欲动等等。

但在豹眼看来,究其原因,根本还是在于家天下的制度存在天生的缺陷,这也是整个封建统治王朝周而复始、兴盛衰败循环往复的原因所在。

对于上面那些具体原因,史料记载很多也很详细,豹眼就不再啰嗦了。

前段时间,豹眼写作《豹眼说说老王家的那些事儿》时,阅读到一段后世对于秦王朝大将王翦的历史评价,提到了秦王朝的灭亡,王翦应当承担的责任。

豹眼对此感慨很多,曾经简单介绍过这个桥段。就题主这个问题,豹眼就从王翦的功过方面,来说一下秦王朝灭亡的原因,以供友友们分析参考。

大秦帝国是什么时候灭亡的(大秦帝国灭亡后下一个朝代是什么)

历史对秦王朝一统天下的首席功臣大将王翦的评价

王翦(生卒年不详),字维张,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人,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

王翦与白起、廉颇、李牧一起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在秦始皇一统六国的过程中,除了势力最为弱小的韩国被灭,王翦没有直接参与之外,其他五国都是王翦、王贲父子直接主导完成的。

王翦年少时就喜欢军事,随侍秦王嬴政。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王翦率军攻破赵国都城邯郸,扫平三晋地区;攻破燕国都城蓟,又消灭了楚国。其子王贲率军先后灭掉魏国、燕国、齐国。

秦始皇一统天下,王翦居功至伟。其一生征战无数,智而不暴、勇而多谋,在当时杀戮无度的战国时期,显得极为可贵,历史对于王翦的军事才能及成就给与很高的评价。

除了平定六国的历史功绩,王翦在协助秦王政平定公子成蟜的叛乱,以及诛杀吕不韦及假宦官嫪毐,铲除吕氏势力,使秦王政完全掌控权力,也是王翦一生最得意的杰作。

但后世对于王翦的政治评价却不高,反而是诟病很多。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

“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王翦为秦将,夷六国,当是时,翦为宿将,始皇师之,然不能辅秦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至筊身。”

王翦因为功绩卓著,被拜为太师,封武成侯。

但统一中国后,王翦却急流勇退,没有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巩固国家根基。

就司马迁的意思是说,王翦德高望重,在一统六国之后,理应继续辅佐秦始皇施行德政,而不应该明哲保身、偷合取容,以至于子孙后代受到了报应。

这说得是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的共同始祖王翦,由于秦王朝的暴政致使失掉了天下,王翦之孙、秦朝大将王离被项羽俘杀,其子王元、王威远遁琅琊之事。

也就是说,王翦虽然急流勇退,得以善终,但其后世子孙却难以幸免于难。

如果秦王朝得以施行善政,如秦始皇所设想的那样,能够传至万世,那么王翦后世子孙不就可以万世昌盛繁衍了吗?

但事实会真的如此吗?

大秦帝国是什么时候灭亡的(大秦帝国灭亡后下一个朝代是什么)

谋身、谋家还是谋国,值得三思。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卷二十三·刑法志》记载:

“若秦因四世之胜,据河山之阻,任用白起、王翦豺狼之徒,奋其爪牙,禽猎六国,以并天下。穷武极诈,士民不附,卒隶之徒,还为敌仇,猋起云合,果共轧之、急城杀人盈城,争地杀人满野。孙、吴、商、白之徒,皆身诛戮于前,而国灭亡于后。报应之势,各以类至,其道然矣。”

按照班固的说法,就是秦国依靠白起、王翦等豺狼之辈,禽猎六国,致使天下士民怨声载道;像孙武、孙膑、吴起、商鞅、白起之人,都身诛戮于前而国灭于后,都是报应,是天道使然。

难不成秦国要一统天下,派几个人去各国打个招呼说一声,你们都听我的吧,君子动口不动手,就解决问题了吗?

难不成秦始皇一统天下杀人太多就错了吗?

在这里,豹眼不去评价司马迁、班固等人的议论对否,只想说一下王翦该不该急流勇退。

王翦协助秦始皇一统天下是没有罪过的,但他没有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就错了吗?

正如班固所言,孙武、孙膑、吴起、商鞅、白起等人,身遭诛戮,不得善终,下场很惨,但这并不是天道使然,遭到报应,而是人道使然,功高震主,岂能得以善终?

如果王翦自以为本事很大,功劳不小,继续掺和秦王朝那些事儿,能不能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并不好说,恐怕他必定会与孙、吴、商、白一样,不得善终。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评价白起、王翦二人道: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司马迁认为白起算计敌人能随机应变,但却不能应付给他制造的祸害;王翦平定六国,是秦国元老将军,秦始皇也尊他为师,却不能辅佐其建立德政。

此二人各有长短。

照此一说,如果王翦继续恋栈,想发挥余热,结果被秦始皇杀掉,难道王翦这把尺子就没有短处了吗?

大秦帝国是什么时候灭亡的(大秦帝国灭亡后下一个朝代是什么)

家天下的封建制度不可能容忍王翦继续辅政,秦始皇更不会让王翦得以善终

先看一下王翦伺候的是个啥主再说吧。

尉缭: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

秦国国尉尉缭子,为秦王嬴政一统六国也立下了汗马功劳。相传尉缭懂得相面占卜,一见秦王就断定他有求于人时可以虚心诚恳的求教,一旦被冒犯时就会变得残暴至极,下手毫不心软。

尉缭认为,这样的嬴政缺少眷顾天下百姓的仁德之心,曾多次尝试逃离嬴政为他安排的住处。

卢生: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

卢生,就是为秦始皇求仙问药的儒生,清楚秦始皇刚戾自用,不好伺候,就偷偷地跑了。

据说后来被秦始皇焚书坑儒的那个卢生是卢氏第六代卢生,不是逃跑的这个。

当然了,逃跑了就不会被坑了;但被坑的自然没看明白,秦始皇这个主不好伺候。

贾谊: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②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志,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西汉名士贾谊对秦始皇看得明白,那难免有事后诸葛亮的味道。但贾谊说清了作为人君的秦始皇,残暴不仁、不信功臣的本性。

当时及之后的人明白秦始皇的本性,难道功高震主的王翦就没看明白吗?

王翦一生最得意的三件事是,为范睢计杀魏齐、平定公子成蟜叛乱、诛杀吕不韦及嫪毐。

不说前两件,就除掉吕不韦、嫪毐这件事,就清楚王翦的智谋是如何了得。

王翦具备如此超人的智谋,焉能不知秦始皇的为人?

但王翦却从不摸秦王嬴政的“倒鳞”,可见王翦是如何的高明、理性。

大秦帝国是什么时候灭亡的(大秦帝国灭亡后下一个朝代是什么)

豹眼评语

秦始皇一统天下,建立了皇帝专制的封建制度,但家天下的制度并非始自秦始皇,自从奴隶制度建立的那一天开始,就已经存在了。

排除秦始皇的本性之外,任何帝王都不会善待功臣,这是封建制度先天不足。

在这种制度下,再加之秦始皇的本性,像王翦这样具有超级智商、情商之人,岂能再继续伺候秦王政这样的主呢?

如果王翦继续恋栈,其结果只能是不得善终,而绝不能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

朝代更替是由封建制度本身决定的,任何王朝都不会避免灭亡的结局,只是时间长短而已。

秦王朝短短的十四年就结束了其历史使命,根本原因在于其不可逃避其灭亡的历史宿命。

有些王朝历时较长,仅仅是运气较好而已。秦王朝的覆灭,就如同其他王朝一样,看似有许多偶然的因素使然,实质上难以逃脱宿命。

可以说是天道使然,但任何王朝都不会去遵循这个天道。因为天道是德政,是把百姓黎民放在第一位。但任何王朝都仅仅是说说而已,这种制度下,哪有一个皇帝真心为民。就算一千年出一个,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因此,豹眼认为,从功绩卓著的王翦急流勇退得出结论,没有人能够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秦王朝灭亡的根本及直接的原因在于秦始皇自己创立的制度及秦始皇的本性。

秦始皇建立的制度,如果遇到一个稍微能够施行德政的帝王,其王朝就能侥幸的暂时运转下去,一旦遇到残暴的帝王,再加上权臣操弄一下,就立马玩完了。

大秦帝国是什么时候灭亡的(大秦帝国灭亡后下一个朝代是什么)

注: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人物说人物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