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安娜·波图提贺是在大海上出生的,如今已经年过半百,他的一生都是在宽1.5米长5米的小船上度过的。他只有在用捕捉来的鱼去换取大米或需要添加饮用水的时候才会上岸,他小船上日常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坛坛罐罐、煤油灯,还有若干盆栽植物……
巴礁人 属于大海的游牧民族
戴安娜属于世界上最后的海洋游牧民族巴礁族中的一个成员。多少世纪以来,该民族一直生活在海上,游走于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之间的水路上。巴礁族散居四方的起源可以在讲述马来西亚柔佛国一位公主的传说中得到印证。当公主被突如其来的洪水卷走后,悲痛欲绝的父亲遣散了他的臣民,要求他们找到他女儿之后才能返回家园。
巴礁族的男孩恩耐尔与他的宠
历经数代的时光变迁之后,巴礁人适应了周围的海洋环境,虽然他们被边缘化了,但他们积累的海洋知识依然受到马来大苏丹的尊崇,后者在建立和保护海水贸易路线时经常要采纳他们的建议。巴礁人掌握着娴熟的自由潜水技巧,深入30米的水下追逐鱼群或捡拾珍珠和海参完全不在话下。海参不仅是巴礁人餐桌上的美食,而且也是他们经营了几百年的商品。
由于潜水是巴礁人一项司空见惯的日常活动,所以他们从小就会故意刺破自己的耳膜。印度尼西亚北苏拉威西省Torosiaje社区的伊姆兰·拉哈桑介绍说,“你的耳朵和鼻子会血流不止,因为头晕目眩,你不得不在床上躺一个星期,从此,你潜水时痛苦就不会再与你相伴。”难怪许多巴礁族老人听力都不太好。巴礁人潜水时都会佩戴镶着玻璃镜片手工雕刻的木质护目镜,手持利用船上废旧材料改制的渔叉。
巴礁族的水上小镇
安妮·凯西姆同她的儿子拉姆丹曾经在这样的村庄居住了6个月,他们的生活来源是采集珊瑚礁里任何可以采集的东西。傍晚时分,他们与其他船只一起停靠在一座小岛附近风平浪静的红树林边。他们在船尾生火启灶,或炙烤海贝,或煮炖海鲜。对于他们,与大自然亲近是须臾不可或缺的:“我喜欢生活在海上,捕鱼划船,感受冷热变化,” 安妮说。
完全原生态 使巴礁人一贫如洗
然而,目前生活在传统的lepa-lepa船上的夭人数量正在急速下降。曾几何时,这种船体狭窄,船头上翘捕鱼工具在沿海地区普遍受人追捧。随着印度尼西亚边界的确定,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中不断迫使渔民上岸定居,虽然这些政策备受争议,但海上游牧方式已经日益式微。如今,许多人已经生活在如Torosiaje那样的棚屋聚集的村庄。这种定居方式十分独特,因为村庄距离大海足足有一公里的路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