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时期日本政府的喉舌:细数潜伏旧上海的日系报纸

作为旧中国的桥头堡,中外各种势力纷纷潜伏于上海,其中日本势力是最为活跃的一个,其突出表现便是在中国通过创办或收购报纸,来达到为日本侵略政策扩张的政治目的。或日本人投资创办,或日本政府组织收购,或买通记者编辑,那些潜伏在旧上海的日系报刊为日本政府全面侵华做舆论打手,是日本政府的喉舌,侵略者的帮凶。

旧上海滩
题图 旧上海滩
 

  一百年前的中国,风起云涌,人心激荡。旧上海租界林立,五方杂处,华洋混杂。作为旧中国的桥头堡,中外各种势力纷纷潜伏于上海,借以窥视中国并伺机而动。日本势力就是其中最为活跃的一个,其突出表现便是在中国通过创办或收购报纸,来达到为日本侵略政策扩张的政治目的。从晚清到民国,上海是日本势力潜伏中国的最大据点,也是各国中办报数量最多的一个。正所谓玩弄“笔杆子”哪家强?

  上海不仅是日系报纸在中国的发源地,也是日系报纸最多的地区。最早的日系报纸《上海商业杂报》于1882年(光绪八年)7月便已出现在上海。而从这开始,到日本二战投降的近六十年间,日本在中国共办有183种报刊,其中上海为34种,为全国最多。就连在全国影响力最大的《申报》都有日本控股。同时,日本的东亚同文会还在上海设立了东亚同文书院,并成立支那研究所,以此为掩护,进行中国情报收集调查,并编纂《支那年鉴》。日本人对中国的事,比中国人还上心。

日本上海东亚同文书院明信片
东亚同文书院(实为日间谍学校)明信片

  其实,这个所谓的东亚同文书院就是一个间谍学校,创办人中岛真雄本身就是一个大特务。中岛真雄不仅自己在上海及其它城市投资报纸,他的很多学生大部分也进入了各地的报纸中,充当主编、编辑记者。表面上看,日本人似乎只是办一份报纸,报道些花边新闻、时政消息,实则是在日本政府的背后支持下,收集中国情报,挑动是非,美化日本对华政策,完全是日本利益的在华代言人,尤其是在后期日本侵华期间,这些日系报纸更是成为了侵略者的帮凶。

民国三十四年八月 《申报》影印 侵华时期日本政府最重要的官方喉舌
民国三十四年八月 《申报》影印 侵华时期日本政府最重要的官方喉舌

  日本人玩弄“笔杆子”,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完全由日本人投资创办,如《亚东时报》;一种是日本资金控股,如后期的《申报》;一种是日本政府或组织收购,如《同文沪报》。有一点不得不说,日俄战争前后,一些日本官方色彩浓厚的报纸,由于言论过于倾向日本,丧失了客观中立的立场,让中国人很不爽,报纸遭到集体抵制。日本外务省为了扩大影响又另辟蹊径,用金钱收买贿赂其他报纸的编辑记者,如《字林西报》、《文汇报》、《上海泰晤士》报等。这其实就是相当于花钱登软文。

  日系报纸的舆论变化,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晚清时期,由于维新派都是亲日反俄派,日本希望通过支持维新变法来拉拢维新派与西方列强进行抗衡,也希望用日本的明治维新、君主立宪制度来影响中国。二是民国时期,日系报刊为日本全面侵华做舆论打手。在中国玩弄“笔杆子”三十年的日本人宗方小太郎为此做了总结,他认为,一要打动中国人的人心,二是成为日本对华策略的据点。

  先说晚清时期。甲午战争前,在上海的日系报纸基本以服务侨民的通商传教为主,都是日文。这期间,甲午战争后与日俄战争期间是日系报纸活跃期。其中,在上海影响较大的有《亚东时报》、《同文沪报》、《上海新报》。最有意思的则是,《亚东时报》与《字林沪报》合体,重新诞生《同文沪报》,后又改名《沪报》。在这一连串的重组背后与风云变幻的时局息息相关。

  《亚东时报》是日本乙未会于1889年6月创办。戊戌变法后,公开哀悼谭嗣同、大胆批评慈禧。清廷对此颇为不满,不断施压,后来该报换了马甲,与《字林沪报》结合,摇身一变成为《同文沪报》。此时,报纸已经换投资方,出钱的是日本在华民间组织东亚同文会,收购《亚东时报》后又买下《字林沪报》,该报继续主张维新变法,呼吁中日携手抵制俄国。

  《同文沪报》打压清廷的表现逐渐让日本外务省也很不满意,强行介入该报。随后,该报转变策略,积极宣传对华政策,开始给中国人洗脑。日本人称之为“收揽支那人的人心”。为此,该报逐渐遭到读者抵制。日本外务省也有些后悔,觉得花钱收买记者更划算,便始乱终弃。1908年春,《同文沪报》改名《沪报》,又被上海道台蔡乃煌收购,最后停刊。

  再说民国时期。此时上海的日系报纸又可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这期间的日系报纸创刊最少,中文报仅有《华报》与《东亚日报》。《华报》是以中国人伪装,背后由日本人控制,在日本总领事馆登记的报纸。报纸以宣扬中日亲善、东亚共荣为主。《东亚日报》则纯粹是东亚同文会的机关报,由井手三郎控制。此期间,日文报纸却有三种。一是《上海日日新闻》,专门以刺探中国政治内幕与经济情报为主。为配合侵华战争,该报与《上海日报》、《上海每日新闻》合并,改名为《上海合同新闻》。没想到,仅两个月便寿终正寝。一种是《上海经济日报》,后改名为《上海每日新闻》,一起被并入《上海合同新闻》。一种是《江南晚报》,也是日本人控制,中国人做主笔。该报以宣传反蒋介石言论、为日本政策辩护为主。

  据《申报》年鉴之《出版编》记载,1932年,由外国人控制的日报共有58种,日本报纸占36种,其中在上海的日系报纸则有11种。此时,为了配合侵华,有更多报纸被日本人控制,一些著名大报如《文汇报》、《申报》、《新闻报》的节操纷纷被迫沦陷。《文汇报》本由英国人1879年在上海创办。日俄战争后,日本人开始介入并不断蚕食其他国家股份。1917年,日本成为最大股东,股份达到一半,第二大股东美国占据三成半,英国股份还不到两成。该报以英国人作为掩护,大肆鼓吹日本侵华政策。《远东时报》也是同样套路,日本人挤走美国创办者,将很少涉及政治的财经报硬生生变成了日本政府的喉舌。《申报》与《新闻报》也未能幸免,1941年11月先后被日本控制。两个老牌大报不得不为日本人侵华服务。

  随着1937年“八一三”抗战的爆发,为了占领上海的舆论宣传阵地,日本加紧对上海的报纸的重组。除了上面的提到的合并改名案例,还有《上海日日新闻》改组为《新申报》,后又改名为《大陆新报》。该报分为早报、晚报两期,每天销量达4万份,是日本政府最重要的官方喉舌。

  为了与报纸配合,日本人在上海还开设了十余家印刷厂以及多家书店。印刷厂为日本报刊与日本各种商业服务,而书店则是全面宣传日本文化的又一重大阵地。如虹口吴淞路与海宁路转角的诚堂书店,四川北路的内山书店都是规模与影响非常大的书店,就连鲁迅也时常光顾。

  旧上海作为近代中国报业最大的重镇,与旧中国一起兴衰荣辱,虽有辉煌,但更多的是屈辱。以上海为根据地,日本全面掌控“枪杆子”,并用“枪杆子”屠杀中国百姓,旧中国政府则完全辜负了那个时代,彻底堕落成了“二杆子”,实在令人深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历史365历史36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