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太监与后宫鲜为人知的故事

被阉割了的太监,如果能够“玉茎重生”,岂不是神话?但也有少数太监并未彻底“净身”,因此发生“秽乱宫闱”的情形等。本篇摭拾各家记载,并将太监的晚年、如何养老埋葬的情况也附记于后。

揭秘古代太监与后宫鲜为人知的故事

被阉割了的太监,如果能够“玉茎重生”,岂不是神话?但也有少数太监并未彻底“净身”,因此发生“秽乱宫闱”的情形等。本篇摭拾各家记载,并将太监的晚年、如何养老埋葬的情况也附记于后。

清制内监额定三千

清制,内监官职以四品为极限,总数约三千人。 乾隆 七年(1742)钦定宫中则例:内监官职,以四品为定,再不加至三品。又上谕:“明代内监多至数万人,我朝合宫中苑圃所司,综计不过三千人。”

清代太监,以河间人为最多,其他县份次之。因太监总数为三千,新陈代谢,随时必须补充,投充者又不得其门,于是有太监经纪行之设。经纪行为合法组织,官府不仅豁免其牙税,且有津贴补助。《大清会典》注释曰:

设召募太监牙行二人,由大兴、宛平两县造册申送。凡有太监投充,均由该牙行报名。太监报名后,取其投状,询明籍贯,如年在二十岁内,及虽在二十岁以外尚可充选者,均分别在内在外当差。若年岁过大,或系外省之人,即奏明给亲王郡王府使用,别将该王府二十岁以内太监,送进当差。

清世祖顺治十年(1653)设十三衙门,严禁寺人干政,所颁诏令,言宦官的历史渊源以及他们干政的起因,分析扼要,其言曰:

朕稽考官制,唐虞夏商,未用寺人。自周以来,始具其职,所司者不过阍达洒扫使令之役,未尝干预外事。秦汉以后,诸君不能防患,乃诿以事权,加之爵禄,典兵干政,流风无穷,岂其君尽暗哉?缘此辈每以小忠小信固结主心,日近日亲易致渐持朝政。且其伯叔弟侄,宗族亲戚,实繁有徒,结好缙绅,关通郡县,朋比夤缘,作奸受贿,善窥喜怒,以张威辐。当宫廷邃密,深居燕闲,稍露端倪,辄为假托,或欲言而故默,或借公以行私,颠倒贤奸,溷淆邪正,依附者巧致云霄,迕抗者谋沉渊阱。虽或英毅之主,不觉堕其术中,权既旁移,变多中发,历观覆辙,可为鉴戒。

顺治作此决定,是由所宠宦官吴良辅联合满汉大臣各一人奏请的。

又于顺治十二年(1655)立十三衙门铁碑,镌敕谕于其上,严禁宦官干政,敕曰:

中官之设,虽自古不废,然任使失宜,遂贻祸乱。近如 明朝 王振、汪直、曹吉祥、刘瑾、魏忠贤等,专擅威权,干预朝政,开厂缉事,枉杀无辜,出阵典兵,流毒边境,甚至谋为不规,陷害忠良,煽引党类,称功颂德,以致国事日非,覆辙相寻,足为鉴戒。朕今裁定内官衙门及员数执掌,法制甚明,以后但有犯法干政,窃权纳贿,属托内外衙门,交结满汉官员,越分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贤否者,即行凌迟处死,定不姑贷。特立铁碑,世世遵守。

铸碑垂戒,顺治是仿明太祖的。明太祖于洪武十七年(1384)铸铁碑于宫门,高三尺,文曰:“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可是明宫此碑,到英宗正统年间为干政用事的太监王振盗去。《明史纪事本末》云:“宣德时尚存,至振去之。”

天赋机能 返本还原

清宫 中,小太监入宫之初,由老太监携带进入宫闱,有专责的宦官予以检验,而且还有三年一“小修”,五年一“大修”的规定。所谓“修”,就是恐怕小太监阉割未净,所以要三年看一看,五年再查一查,是否有凸肉长出。如果长出的话,就要用手术来修割,这是法例规定的。

但是宫廷之内 黑幕 重重,如果某个贵妃赏识某个小太监,对检验的太监说一声“免了罢”,那么这个太监即使有凸肉长出,也可以不加“修理”,听其自由发展。当然小太监与检验的太监之间,也有所贿赂,是少不了的手续。检验的太监有这笔意外收益,又何乐而不为呢?大抵小太监在未发育时期加以阉割,到了十六岁正式发育时,要是体力特强的话,极可能勃然长出新的“那话儿”来。本来凡属男性以八岁为一期,十六岁为发育期,二十四岁是成熟期,这八年中,可以逐步逐步地一路长大起来,大有“返本还原”之望,这是玉茎重生出于天然的因素之一。

还有一些人家,准备日后将自己的孩童送进宫当太监,在襁褓之中,就由特种佣妇带,用她的巧妙手术,扭捏婴孩下身,令婴孩的生殖器渐渐萎缩,把天然的机能完全毁灭。从小就把他送入宫闱,同年幼太子和公主做伴嬉戏。这种儿童太监,日后极有可能在发育期中,得到生理上的天然力量,恢复他的性机能。要是与小太子已亲若兄弟,那么宫中的检验太监也不敢再予以细察,这是玉茎重生出于天然的因素之二。

当了太监,不论什么品级,总是妄想“玉茎重生”,一享闺房之乐。那么,“玉茎”是不是能重生呢?据我的考证,少数太监确乎有重生玉茎的可能。现在我分几种情况来讲。

第一,当太监也有帮口,要有老太监汲引的话,当上太监就比较容易。他们有两个帮口,一个是天津附近三河县的三河帮,一个是河间府的河间帮。他们带领发育不全的年轻人进入阉房,对动刀阉割的人加以贿赂,就可以做不彻底的净身,留着部分根茎,便有重生之望。

但进入宫中,还要经过一道检验,对检查者也要加以贿赂。检查的人和老太监都有深交,又见有利可图,也就只眼开只眼闭。检查的人还要具结画押。可是这个检查的人,一种是为了生财,一种是年事已高,不免贪得,何况这种事情是很少会揭穿的。

这个情况,我是根据从前在上海购到的一本刻本《宝元带》中的记述,书中有一张药方名为“玉茎重生方”。这本书是道教中人所著。来港后,我曾嘱留沪家人陆续将藏书和各种资料邮寄来港,那时节家里不断地寄来,甚至一天曾收到十二包之多,这部《宝元带》却未曾寄来,这是我深为遗憾的。

近年我托留台的门人,搜集各方面的医药书,以充实我的藏书室。有一次,我见到台湾某书店的目录,竟然有《宝元带》一书出版,注明是“皇清宫廷秘笈”,我就托门人购买寄来。谁知道书名虽是《宝元带》,而内容全是白话文,足见不是木刻原版。而且木刻本也有两种,一种是有吕纯阳乩谕之类的文字,一种是没有的。这本新出版的白话文本当然是今人重新改写的,仅有几个罕见的药方,如鹿蚕丸、牡狗茎散、千口一杯饮、玉茎重生方等,功效如何,尚待研究。

总之,这一班太监,总要趁着十三四岁发育未完成之时,冀求玉茎重生之方。明代从西方来的教士,带着金鸡纳霜丸,治疟疾极有效力。太监误会教士必有金丹,苦苦要求能医的教士使其玉茎重生。教士要是说没有的话,他们就阻挡教士进紫禁城。这也是有实例的,例如利玛窦就曾经遇到太监向他索取玉茎重生的金丹,使利玛窦无法应付。

玉茎重生方能否使玉茎重生?如果初发育时阉割未净,而人体发育的功能是很庞大的,趁着这个时期,竟有若干太监会重新生长出来玉茎。这等于小孩子割断了一个手指,也有重长手指的可能。但是虽然重长,就未必能长到似模似样,无论如何是要打一些折扣的。

第二,太监群中,生得英俊可爱的也不少,派在深宫中服侍某一个贵妃,彼此相处甚久,未免有情。

贵妃独居深宫,久而生怨,而太监究竟是一个男性,就把面目俊秀的年轻太监拉上床去,即使拥抱而卧,也有相当情趣。而且太监都有一种玩弄三寸不烂之舌的技能,古称“舌耕”。这事我也有根据的。河间县人吕辅卿著《河间见闻录》中说:“太监在宫闱中,常与妃嫔相通,其阉割未净者,尤能欢娱,妃嫔争相罗致。”

又据查慎行《人海记》所记“周后田妃”一文,中有涉及“对儿”一词,今节录于下:

帝每日召贵妃(指田贵妃),妃例御凤舆,由小太监舁之而来,是日舁者却为宫婢。上问故。曰:“小太监多恣肆无状。”叩其实,曰:“坤宁宫(周皇后所居)小太监狎宫婢,故远之耳。”上色动而搜其处,获得狎具,盖宫婢各有太监为腻侣,所谓对儿也,一名对食。上骤怒,立谴诸小太监,中宫(指周皇后)因怼恨成疾,呕血。有老宫人曰:“田妃宫中,独无对儿乎,亦可搜之。”已而果然,上疑始释。

此系宫中阉人,因未尽去其根,略有余留,欲求宫婢之畅适,则只有凭借狎具,岂有阉人之娶妻,亦皆借狎具为之乎。

第三,我有一部马培之所著的《纪恩录》,是专记为慈禧诊病的经过,其中所记的都是冠冕堂皇的文字,述及隐秘者,都避而不敢透露,因为一谈就会有杀身之祸。由此一来,马培之回到苏州开业,成为御医,声名更著,而且还有许多人拜他为师。在上海的名医有两位是马氏的门人,一位是丁公甘仁,一位是谢公利恒。二公都是我的老师,谢公利恒我从他开方,丁公甘仁我还为他装鸦片。丁公对马培之治病的事从不谈及;但是谢公利恒最喜欢我们一班门生和他作文酒之会,而且我与秦伯未两人,最为谢师所喜,时常同到“高长兴”饮酒,在酒酣耳热之际,他常谈些男女间的事。有一次,他说:“存仁弟藏书虽多,可是我有一部书你是没有的。”他就把其中一本《纪恩录》送给我,谈起马培之为慈禧治病以外的秘事。他说:

马培之是刘坤一等所保举,进京治病首先要向各有关的公卿叩头请安,而且还要有所馈赠,进入紫禁城中,一关一关的太监都要贿赂,否则,他们说一句坏话又会惹出事来。当时太监们对慈禧的病况传说纷纭,莫衷一是。马公为了要买通一些“关节”,不得不贿赂太后近身的太监们,把实在的情况说出来,说慈禧之病是小产之后的后遗症,身体虚弱得很。马公培之认为这是怪事,慈禧太后早已寡居,如何可能小产?可是太监们言之凿凿,谓经手的人少年时是荣禄,近年则是李莲英(入宫后赐名为李连英,后被误写为莲英——编注)。李莲英本是太监总管,应该是不能人道的,而他竟然还能做此淫行,后来才知道他就是阉割未净之身。李莲英权倾中外,信奉道教,尚有进海狗肾等药物向之献媚者,所以他在宫外还有妻妾,且有子女,不过他的子女表面上都说是领养来的。

这段话,我至今记忆犹新,这可以说是第一手的资料。这三段资料,足以说明玉茎是有重生可能的。

“玉茎重生”,当然许多人是不敢深信的,但是有少数人在进宫阉割之后,真的会达到重生的目的。明代魏忠贤就是玉茎重生的一个,而且与当时熹宗皇帝的奶妈客氏私通,享受颠鸾倒凤之乐,也有书为证。

明代谈孺木《枣林杂俎》云:

魏忠贤少饮博无赖,触忿自阉,犹为人行汲。客某奇其貌,资直东宫,后柄国,客避去,其姓名无传焉。万历时,官禄不恒给,皇孙苦之,诸阉戏曰:“陛下万岁,殿下亦万岁,吾辈待小官家登极,鸿恩有河清耳。”而忠贤独恭敬,时进饮啖。及上即位,宠任倒柄,势焰熏灼,大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之概。传闽人某,善测字,忠贤召之,书“有”字。对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问其故,曰:“有字上半天也,下为日月,乃君臣之象,今月食日,幸肩半天,否则无天矣。”又书“囚”字。某知其谬,诡曰:“国内幸赖斯人,如无斯人,国将空矣。”忠贤色喜,某旋遁。

《栖霞阁野乘》亦载:

忠贤初名尽忠,河间肃宁人。少时善骑射,好博,尝与悍少年赌,输资无力偿还,为悍少年所迫,忿极自宫。后夤缘同宗宦官魏朝,得进宫为熹宗生母王选侍宫内典膳,以“尽”字不吉,改名进忠。及选侍去世,时熹宗尚在东宫,以进忠巧慧,召入宫中办膳。进忠善伺意旨,连日与熹宗乳母客氏,诱导熹宗嬉戏为乐,得熹宗欢,倚两人为心腹。迨熹宗继位,对两人益加宠任,恒嬉戏如故,为给事中杨涟参劾进忠导上为非。幸宫中阉人有李进忠者,与之同名,强辩恐有讹传,熹宗且虑廷臣再有谬误,赐改名为忠贤。相传忠贤乃自宫者,机能尚未根绝,进宫后秘密治疗,幸得回原阳,仍可人道。缘客氏乃定兴县侯某妻,十八岁进宫,越两年而侯死,本性淫妖,困居深宫,日夕与太监宫娥同处,暗自怀春,无从解闷,遂与魏朝结为“对食”,慰情聊胜于无。(按:阉人虽不通人道,第跛不忘履,仍喜近妇人,故宠阉每亦成家立室,虚鸾假凤,共作挂名夫妻,名曰“对食”,亦称“菜户”,此风由来已久矣。)迨遇忠贤,颠鸾倒凤,与虚鸾假凤,两字之差,固有云泥之判。后至两魏争风,熹宗犹以二魏同是废人,亦解拈酸,只谓可堪一笑而无所疑也,旋熹宗竟信之。客氏谗言,逐魏朝出宫。忠贤又矫命将魏朝远戍凤阳,到戍时,更主使当地有司置诸死地。忠贤与客氏由是横行宫禁,日益擅专。稗野所言,虽或有穿凿以彰其恶迹,然彼辈之妄悖,究实亦已罪不容诛也。

为了节省篇幅,而且好多秽乱的事迹还是文言文比较隐蔽,所以这段记载,我也不改写为白话文了。

太监娶妻 古已有之

再追溯到唐代,《贵妃醉酒》一剧中以与杨玉环调情而闻名于世的太监高力士,不但确有其人,而且此人的权势相当显赫,唐玄宗时,官至骠骑大将军渤海郡公。唐室权臣如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安思顺、高仙芝等,虽有才宠,然皆厚结力士,故能位至将相。大臣称之为“翁”,皇帝亦呼之为“将军”而不名,可见他的气势,是如何的浩大!

河间有刀笔吏吕言晤,供职京师,有女国姝。力士见其美而慧,遂娶以为妻。后来力士利用权势,擢言晤官至少卿,子弟仕宦皆王传。言晤妻死,中外赙赠送葬,自第至墓,车骑不绝于途。这是太监娶妻的第一件著名的故事。

唐代宗时代的太监李辅国,当时也是炙手可热,权势熏人。皇帝因为宠幸他,便替他娶了一房夫人,这位夫人,是元擢的女儿,元擢因此得为梁州刺史。户部侍郎元载为元擢同宗,因与辅国有这么一段瓜葛之亲,两人便结为至交。元载遂因辅国的拔擢,扶摇直上,由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直升至天下元帅行军司马。

五代前蜀主王建之子王衍,继承大位之后,曾经私通了一位太监夫人。这位风流太监名叫王承休,以黠慧得幸。其妻严氏,有绝色,王衍见之,惊为天人。承休窥知帝意,遂纵使严氏与帝通。后来王衍以承休功高,派为天雄军节度使。承休携妻赴秦州就任,王衍日夜思念不置,乃于宋太祖乾德七年(969)十月幸秦州,想与严氏一诉离情。不料是年后唐庄宗派郭崇韬领兵伐蜀,王衍的车驾行至绵谷,而唐师入其境,未几国亡。

以上各节事实皆出正史,或见于诸家笔记的。明人叶盛《水东日记》云:明宣德中,赐太监陈芜两夫人。天顺初,赐故太监吴诚妻两京第宅庄田。朱熹《朱子类语》谓太监梁师成妻死,苏叔党、范温皆亲临吊丧。由此看来,太监娶妻可以说并非奇事了。明人黄瑜《双槐岁抄》谓:“此曹男性犹在,必须近女。”这也是片面的理由。平心而论,除了本能问题之外,在古代宗法社会,成家立业、传宗接代,也是宦官本人及其宗族一致的要求,自然便有娶妻、收养子的事发生。由于历代社会对女子的身价看得不重,同时女家为了财势与富贵,也乐得攀一门权贵的亲戚;因此,即使是太监,也有愿意把女儿送上门的。就翁婿二家来讲,各有其不得已的衷肠,但是便苦了作为太监夫人的女孩儿们了!

这还不算奇怪。清人孙承泽《春明梦余录》中又有一段可笑的记载。书中大意说:汉时宫中多将宫中太监、宫女配合为夫妇。武帝时陈皇后无子,命宫女穿了皇帝的衣冠,与后同寝。武帝戏之,责以为女而男淫。于是后世宫女,率与太监配为夫妻,其亲昵的情形,甚于真正的夫妇。由此看来,这种事情,实在太多了,足见专制政体下帝王与宦官之荒唐淫乱及官吏之趋炎附势。

至于清代末年的李莲英,名为太监,传说亦能人道,而且还有妻妾四名,儿孙绕膝,以后我有专文详述,都是经过相当考证的。

《宸垣识略》云,阉人所去者为阴茎。《黄帝内经·灵枢》“五音五味”篇有曰:“宦者去其宗筋,伤其冲脉,血泻不复,皮肤内结,唇口不营,故须不生。”宗筋当然是指阴茎而言,但究竟是尽去至根,或仅去其端,此则未曾有人目睹。若剩有残迹,必具感觉;况思想在人,安得不怀燕好之私?或曰阉鸡,仅去睾丸,势即不举,此说更谬。因为宗筋既存,神经节之感觉全具,睾丸只是精液之转输机关,至多不能生育,虽去亦无关系,即使不举,意义与形式仍在,宫中岂能容这样的人?闻北京宦者之浴室,另有专池,无人能窥其内幕,故知之者极少。然阉人有妻,则人多知之,不知要这个名义上的“妻”何用?

按此记载,阉人之有妻室,历唐、宋、明三朝已然。唯娶之何为,殊属难知。或谓阉人亦须整理家常以及缝补浆洗诸事,此则雇用女佣已足,何必定须正名而娶妻室?且有出诸皇帝所赐,更有一妻不足,增至二三妻者,抑亦怪矣。

本来宫中的皇帝是一个人拥有许多女子以居,但需有人服侍,最妥当的办法,是由具有男子一样的服役能力,而没有一般男子的野心和欲望的人来充任。为适应这种需要,聪敏的人便想出把男子“去势”这一办法来,一去了势,对于女子,固然无法染指,便是对于权位,因为没有后嗣,也足以冷却其心,真是去一难而两美俱的好办法。于是去势的男子便成为统治者左右最适宜的人物,因此太监的制度便大大地发达了。其实宫闱之中秽乱无度,太监作恶最多,所以结果与最初使用太监的想法适得其反。

太监食品 最嗜兽鞭

《宸垣识略》又云:阉人多喜食牛鞭、驴鞭等“不典之物”,其意似欲以形补形而弥补其缺憾,殆如今日之胚胎或荷尔蒙制剂之义。事见《酌中志》,为明代阉人刘若愚所撰,据云:

内臣又好食牛驴不典之物,曰“挽口”者,则牝具也;曰“挽手”者,牡具也。又羊白腰者,则外肾卵也。至于白马之卵,尤为珍奇,曰“龙卵”焉。

仅云好食,未言其食后效果,要亦如近代之补药,所谓以形补形,以意为之而已。

罗马贵妇 蓄养阉奴

对外国阉人的记载,我找到的材料不多。今据罗马人记载,阉割之状共分四种:

其一为全部阴茎与睾丸割去,其二为仅将睾丸割去,其三为将睾丸压碎而不除去,其四为割去输精管。

但亦有人研究以为专将睾丸割去或压碎,或割去输精管,如施于尚未发育之童子,或可完全断绝性欲;若施于业已发育之男子,其性欲依然存在,则至少可维持十年,始行衰退。且因经此手术后,性耐久力特长,又无受孕危险,反增加淫乱之能力。据说罗马时代之贵妇人,极爱此种男子,故多蓄养之。

曩昔埃及僧徒,以阉割奴隶出售为营业之一,其阉割之法,惨绝人寰。被阉割者,大都为六岁至十岁之小儿,由僧徒以低价买得。阉割之时,先将阴茎及肾囊用力外拉,然后以快刀突然割之。止血之法,系在木棍上缚一方海绵,蘸以沸油,而将创口掩住。血止后,始用涂有油膏之布包裹之;并于地下掘一坑,将被割者反缚两手,埋于坑中,仅露其首,经若干时日,始将其取出。但平均四人中,大概只得一人不死,故出售时,价格亦甚昂贵也。

我在《银元时代生活史》中写过敌伪时期,我专程到北平(那时称北京)购买医书,余闲时候到处探访。一天我在北京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来今雨轩饮茶,发觉那边的茶客最喜欢在附近拉一个能说能讲的老太监,叫他们讲讲宫中旧事。好在这些老太监穷极无聊,等待茶客的施舍,所以唤之即来,来到就好像白头宫女话天宝一般娓娓而谈。

来今雨轩虽是饮茶的地方,其实所谓茶叙,不单是饮茶,也可以随便点菜,丰俭皆有。一次,我和一位做医生的老友在这茶座倾谈,他指着远远的几个老态龙钟的人说,那些就是清代遗下来的太监。我就问他,可不可以拉一个太监来闲谈?那医友说:“这种太监,身上臭不可闻,形态丑恶,是不上台面的。”但是他曾经几次和他们谈过,还记得一些,下面所记的,全是这位医友转述太监们的话。

敬事房里担任职务的太监,是专管皇帝房事问题的。每天在皇帝晚餐前后就托着一个盘,跪着呈到皇帝面前,盘中尽是象牙做成的签牌,每一根签头上,有些是黄色,有些是红色,有些是蓝色,这些颜色是表示后、妃、贵人的等级,上面还有黑字,写明许许多多名字,皇帝就拣出一根签,太监就唯唯而退。皇帝当晚要宠幸的一个女性,就是这根签上写明的一个。

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妃,这个数字还是一般传说,事实上不足此数,因为皇帝每年都要选美女进宫,数目并不规定,尤其晚清的几个皇帝,后宫妃嫔都没有达到足够的数字。

这些宫中的美女,皇帝根本弄不清楚,全凭太监安排好牙制的签牌给皇帝拣,皇后的签当然是每天放在盘面第一排,但是皇帝有时要选熟悉的名字,或是特地拣一个不熟悉名字试试新。

一年过得很快,有好多妃嫔,轮不到的也多得很,所以敬事房的太监是常年受到这般女性的孝敬。凡得到太监帮忙的,那么她的签牌就有机会放在盘中。就因为这个关系,敬事房太监可以对这些女性“上下其手”,这四个字,有些是讲物质的,有些是讲行动的。唯有处子,不能乱来,一经皇帝宠幸之后,智慧大开,可能兴趣渐浓。

太监本是无物可以应付的,但是有人说:“跛者不忘其行,哑者不忘其言,聋者偏欲听声,盲者偏欲窥光。”所以太监对宫中女性还是欲念旺盛,碰到宫中女性饥不择食时,也只好听凭太监随意处置。所谓随意,读者也可以心领神会,不需我把它形诸笔墨。

何况除了皇后,其他女性在宠幸之前,都要剥光衣衫,一丝不挂地裹在被窝中,由太监送上龙床,揭开被的下端,再让被宠幸的妃嫔爬入被中。行房之时,外边另有一个太监守着,到了相当时间这个太监就跪着喊四个字“是时候了”,这是规矩。有些皇帝可能拍掌为号,让太监再用被裹着退出;有些皇帝可能龙心大悦,不理什么时候,外边尽管叫“是时候了”,他充耳不闻。有些被宠幸的留宿一宵也是有的。电影中曾有太监大呼“保重龙体”,未免滑稽。

被宠幸的女性,可能第二晚又选中,也可能一度春风之后便不再中选。深宫春怨,几乎每个女性都会尝到这个滋味。处子未经宠幸过,可能默不出声,一经人道,以后就思念不已,于是出现一种代用品,以幼鹿茸角为最合适。因为有茸的鹿角,是硬中带软的东西,药材铺切片能切到如纸一样薄,足见其软硬度恰到好处。各地称鹿茸角为角先生者,即是指此,南方人以讹传讹,乃称为“郭先生”,实在是误会的。

宫中的怨女,当然最喜欢年轻的太监,她们认为太监总算是一个男性,所以小太监就时常得到亲近的机会,称为“上床太监”,这是宫中的公开秘密,大家都知道的。太监们胆大妄为,代宫中怨女,特设“黑轿”及“黑车”,只要有钱到手,竟然把宫外俊男也载入宫中,其事亦见于诸家笔记,也是太监们秽乱宫闱的特种行动。至于玉茎重生的太监,更能得到这般怨女的欢心,因为他比较能给予她们实际的需要。

道教中的采阴补阳之术,有一种以“阴枣”作为食物,即是普通的黑枣,放在某处,吸收阴中之至阴,其实即是含有人体荷尔蒙的东西,功效并不大,但是偏偏有些人迷信这种食品,视为补身之至宝。

道教本来是中国的国教,其他如佛教、天主教、基督教,则都是由外国传入。可是道教在明末清初时代,所谓有道之士,第一是吸鸦片,弄得仙风道骨,虚弱不堪,连张天师都在清末吸鸦片,这是道教衰微的第一因素。

第二是出卖符,认为可以驱除鬼魔,普通道士所作的符,已经很贵,要是出于张天师之手,价值更昂。但是时代已经转变了,大家破除迷信,不相信这种巫术。这是道教衰微的第二个因素。

第三是炼丹,是将朱砂化成升汞,再将升汞炼成红升汞、白降丹。本来是三国时代葛洪(道号抱朴子)发明的化学方法,又经晋代陶弘景(道号华阳子)提倡,这两位都是全世界制造化学药品的首创者。可是后来就变了质,制成金石丹鼎以及火灵鸡等,令到历史上有名的大文豪韩氏也因此而死,后人且为之涉讼。在曹雪芹笔下也写出贾敬因服食炼丹而死(见《红楼梦》第六十三回),这是道教衰微的第三个因素。

第四是道教书中,有许多密语,说的无非是阴枣、阴角、三鞭等物,以为能强身补精。这是道教衰微的第四个因素。

不过,我要指出,道教的情况最近已有变化。阐扬教义以修身养性为主,这是在我国的香港、台湾,以及新加坡可以见得到的。而且阐扬“道”学的西文书,各国都有译本,最近一位道学家到欧洲讲道,受欢迎的程度空前。

只是清末民初时,北京若干有名的药材铺中,尚有“阴角”出售。据说这种角就是鹿茸干角,不过这种阴角,茸已擦尽,角则干而且坚,足见当时宫中怨女甚多,太监助其作恶所造成。现在当然早已没有了。

所谓黑车 太监有关

前文写老太监讲宫中旧事,提到“黑车”,说得还不够详尽准确。我在徐珂所著《清稗类钞》上,查到详细的记载,兹将原文转录如下:

京师有某某数处,为黑车停驻待客之所。黑车者,夜行无灯,密遮车窗,使乘客不知所经之途径,故谓之黑。某处有茶肆,欲乘此车者,往饮茶,并预习其一定之隐语,与茶博士言之。茶博士即以隐语为之招一车至,不议车价。来客亦不必与车夫交一言,径上车。车夫即为之送至一宅,推客下车。车夫又以隐语告宅中之人,匆匆竟去。即有婢女持灯,引客入一所,如巨家之绣闼者。凡所身历,无殊刘阮之入天台也。凌晨,车夫呼门,复匆匆送之原处,亦不索车值也。

楚北郎中章某,美丰仪,宦京师,尝为友招饮于酒楼。宵分剧醉,家中车不至。踯躅独行,过一委巷,有车辚辚然来。章以为家所遣也,招之。跨而上车行,纵横曲折,莫辨东西。久之,至朱门之侧,石级十重,危墙数丈。章甫下,御者遂以物幕其首,曳以行。章大骇,然不能支持,觉前后左右凡有数人,或推或挽,逾门阂甚多。俄至一所,众为解其幕。视左右,则美婢二三人,明眸巧睐,吹气如兰。视其处,则画堂明烛,珠帘半掩,地上五文鸳绵,着履皆柔。堂中兽炉一,香气徐熏,弥满一室。章仓皇无措,亟询婢。婢笑曰:“既甘心来此,何问为?”俄而屏后一丽人姗姗来,既至前,见章曰:“噫,此非某郎也?”顾长婢曰:“汝亦不审耶?”婢曰:“此皆某误事,今乃如此!”章木立不敢动,见长婢向丽人耳语久之。丽人面微赧,入屏风后,数婢推章入他室。章此时渐已了解,顾心尚微怯,即听婢所为。婢为易衣膏沐,历一时许,始毕事。时丽人已低鬟微笑,立堂前。婢持酒肴来,令章就丽人同坐。章不能多饮,婢执壶力劝,章勉饮数杯,丽人亦微有酒意。婢撤肴馔送归寝,衾褥华洁。章中夜醒,酒渴思茶,视丽人睡已熟,床前一几,上有水果数枚,伸臂探取之。时灯已欲烬,手误触一物,坚且方,疑为印章,即纳枕畔,更攫果。食方半,闻叩门声,丽人惊醒,促章同起披衣,即潜纳印章于囊中,欲以为证。比出门,婢仍幕之如前。登车至家,天未明也。出印视之,象牙小方形,上刻某某启事,章大骇汗。盖某某者,乃某部侍郎,章即其部之郎中也。越数年,某某没,始敢以告人。

《清稗类钞》所记的“黑车”,是当时老百姓皆知的,不但宫中的太监自己知道没有能力,为了争宠起见,不得不出力为宫中妃嫔等找寻美男子来解决问题,找到之后,就用黑车载入宫中,到天未明时,又用黑车送出宫禁之外。而且有若干妻妾成群的显贵之家,也经常有这种黑车在后花园小门中出入。所谓上有所好,下亦效之。

每隔几年有几十人进入宫中,自愿被阉割当太监,就是借此作为进身之阶,希望能弄到钱、拿到权。但是事实上没有这么简单,在清代只有一个太监是四品官衔,还有五品六品至九品,然而授到这种品级的太监也不出一百人。在清代宫禁之内,太监总额为三千人,比明代少得多了,照这个制度来看,其余都是没有品级的太监。太监也会逐渐衰老,等到做不动事的年龄,就要移居宫外的“太监寺”中,太监寺在北京叫做“护国保忠寺”。清时广州八旗官府中也有太监,所以广州和福州各有一个太监寺,名称无考。日伪时期,我到北京以三天的时间游览故宫,因为一天只能游览一条线,一共有三条线可以游览,而三条游览线,只是观瞻重要的游览点,要是全面游览,十天都看不完整个的面,所以紫禁城中容纳三千太监,是有历史根据的。据溥仪自述《我的前半生》,在其关门做皇帝时,宫中还养着太监,但数量已经很少很少了。这些太监们偷窃国宝却本领特大,一声要查点,立即放火焚烧,连救火员都不能进入宫中。

至于在太监寺中的退休太监有多少人,无可稽考,详情如何,不得而知。在我收藏的资料中,有一幅宫娥寺的门景,乃老年宫娥退休后的养老之所。

太监祖师 刚铁将军

从前各行各业,都有会馆或庙宇,如医药界有药王庙,供奉神农或孙思邈为祖师;木工三行则奉鲁班祖师,各地都有鲁班庙;出海捕鱼和航海的人,都奉天后或妈祖为护航之神,皆规定每年某月某日为礼拜之期。

太监这一行,也有祖师。查历史的话,应该选汉代太史公司马迁为祖师,但他虽然也受过腐刑,可是出狱后,云游四海,考据史前的书籍,著成《史记》,始终没有进过宫,也没有当过太监,所以一般太监并不奉他为祖师。在北京城外八里庄附近,有一座“护国保忠祠”,俗称太监祖师庙,奉刚铁将军为祖师。我查出这位刚铁将军确有其人,是明代永乐大帝时的大太监,其他史迹不详。

至于这个保忠祠,占地大得很,后来变成太监的养老院,太监的山坟也在附近,明清两代的太监都集中葬在这里。“护国保忠祠”在民国初年还住着不少老太监,过着白头宫监的黯淡日子,想来现在都先后死去了。

还有一段记载说,到了清代,因为供养太监人数实在不少,另外又兴建了“兴隆寺”来容纳些太监。这个寺名,没有人能解释得出,照我幽默的解释,可能是希望他们的后人能“兴”能“隆”之意。

八里庄外的“护国保忠祠”后面,有空地数十亩,即是太监死后的葬身之地。可是这个空地虽大,早已埋葬得密密层层。不知哪一个皇帝又“圈地”数十亩,开辟了一个“思济义庄”来埋葬他们。

所谓圈地,是清代的一种律例,皇帝一声传谕,就有人骑了马,在拣到的空地南面一角,插上一根竹竿,上面缚一根绳,这条绳是极长极长的,由圈地的官员,骑马向西面行,再插一根竹竿,接着再向北面行,又插一根竹竿,然后再向东面行,接上南面的一根竹竿,悉数作为官地,对地主由官家稍稍补偿一些银子,就算了结。

本来太监在宫外也有相当势力,所以圈地也是讨好太监的意思,尽量把地圈得很大。(按:我又要另外说一个故事,从前上海的跑马厅,租界当局沿用清代的律例,也用圈地的方法圈到的,范围达到五百多亩。当时地主只好忍气吞声收下一些银子就算了,唯有一位中医世家严某的一个祖坟,坚不肯掘坟受银,当时的英国人也尊重风水之说,就允许这个坟存在,不予迁移,逢到清明,准许他们后人入内拜祭。这是我附带说说圈地的情况。哈同花园也是圈地,名医张聋朋的祖坟也经圈入而坚不受银卖地,所以在福煦路[今延安中路]特开一小门,以供张氏后人入内拜祭。)

太监告老 养葬有地

太监告老离宫以后,都有一个“行会”组织,其性质略同于后来的公会。由于太监们都有不少资财,因此这个行会也积蓄了很大一笔公积金,供太监们养老埋葬,相互救助。在北平西郊海甸(海淀在历史文献中称为“海甸”)附近还有一个“太监公墓”,这个公墓里不但葬有清代太监,还葬有明代太监。这个公墓在民国十六七年时都还有专人守护。

那些大太监自然不会需要公会照料。就拿小德张为例,隆裕太后死后,他便告老离宫,最初住在北平永康侯胡同自己所修的一所穷奢极侈的大宅第,还有一座模仿故宫御花园里的养性斋的楼房,其考究程度,远远超过一般王公大臣。小德张以后又搬到天津英租界去住,娶了好几个老婆。有一次他的一个姨太太受不了他的摧残,跑到英租界的巡捕房去哭求救命,诉说在小德张家中常受笞杖和折磨,这一下可把小德张气坏了,认为有玷家声,于是用钱贿赂了巡捕房的差人,把这个号啕痛哭请求救命的小妇人仍旧送回小德张家中,当然,她重回虎口,结果是不堪设想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历史365历史36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