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庆一妻五妾为何惟独对李瓶儿动了真情

评论家对西门庆的盖棺之论,是奸商、市侩、淫棍、恶霸、贪官、恶吏之集合体,几乎没人反对这个结论。然而沉潜到小说的描写之中,挨近那个活生生的形象去观察、体味、剖析,再参以市井读者的阅读期待、小说作者的创作心理,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对西门庆的“定评”,并非完全平允。

西门庆一妻五妾为何惟独对李瓶儿动了真情

评论家对西门庆的盖棺之论,是奸商、市侩、淫棍、恶霸、贪官、恶吏之集合体,几乎没人反对这个结论。然而沉潜到小说的描写之中,挨近那个活生生的形象去观察、体味、剖析,再参以市井读者的阅读期待、小说作者的创作心理,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对西门庆的“定评”,并非完全平允。

作为一个古代小说人物长廊中特立独行、无可比拟的人物,人们最看不惯的,是西门庆的贪淫好色。他不但家中有一妻五妾,而且跟宅中所有稍有姿色的丫鬟、仆妇都有不正当关系。他还在外面长期包占妓女,又随时在家中招妓宣淫。此外,凡是他看上眼的女人,不管是朋友的妻子、伙计的浑家,还是官宦人家的太太,他都无所顾忌、百般勾搭。他的欲望之强,几乎成为病态;与女人交媾,不分时间、地点、对象……书中对男女性交场面赤裸而直露的描写,令人厌恶作呕。

不过读者也不难注意到,作者对性事的描写,带有明显的夸张倾向。一是夸张其频率,每有情节空隙,便插入一段,以此当作书中的味精、胡椒面。二是夸张其场面,作者手中好像拿着一把放大镜,一遇做 爱情 节,便凑上去细作观察。于是刚才还举止正常的西门庆,顷刻间变成了不可理喻的淫魔色鬼。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男女性事本是人之隐私,在生活中,是卧室帷幕后的隐秘行为,在文学中,则应是删节号背后的无字之文。笑笑生却一反常轨,非但不隐讳,反而公然揭示、昭彰夸饰——这其实不妨看作小说家的一种叙事策略:对读者人性背后的生物欲与窥视心,给予最直接的刺激、最充分的满足。这后面,自然还有各种因素的支撑,如明代后期封建伦常的松弛、社会风气的败坏、士风从追求享乐自适到放浪形骸等,此外还不能不注意书坊主人为逢迎读者低级趣味而对小说家施加的影响。

此外,如此频繁而张扬地描写性事,又是小说家塑造文学人物的手段之一。在民间,人们普遍把性能力与一个男人的力量联系起来。传说中黄帝“御百女”,彭祖“日御百女”,其中都含有圣雄精力超常的暗示。小说家不厌其烦地细写西门庆与女人的激情戏,正是要以此烘托他精力过人,是个有力量的男子。人们在否定其道德与人格的同时,却无法否认他是那个时代的强者。

其实,把夸张的描写适度缩减,将露骨的色情文字删掉——如同眼下一些严肃排印本所作的那样——读者会发现站在他们面前的西门庆,似乎并不那么惹人厌恶。甚至在他的感情世界里,人们还能看到一片真情。

仅从观念入手,谁会相信西门庆这个十恶不赦的恶棍、淫魔还会流泪?如果有,那一定是鳄鱼的眼泪吧?可是西门庆确实有过为情流泪的时刻,而且不止一次。在西门庆的妻妾中,他最喜欢李瓶儿。李瓶儿活着时,西门庆对她已是另眼看待。尤其是李瓶儿生子之后,西门庆常在她屋内歇息,这也曾引起其他妻妾尤其是潘金莲的嫉恨。李瓶儿母子屡遭嫉害,先后死去,在一定程度上是西门庆的偏爱加剧了家庭内部矛盾的结果。

西门庆几乎不能接受李瓶儿病亡这一事实。当李瓶儿病重时,西门庆已不止一次痛哭失声。小说第六十二回,他到李瓶儿屋中探病,听李瓶儿哭诉:“奴指望在你身边团圆几年,死了也是做夫妻一场。谁知到今二十七岁,先把冤家(指官哥)死了。奴又没造化,这般不得命,抛闪了你去了。若得再和你相逢,只除非在鬼门关上罢了。”西门庆听了,“悲恸不胜”,说是要预备下棺材,“冲你冲,管情你就好了”。李瓶儿点头说:“也罢。你休要信着人,使那憨钱,将就使十来两银子,买副熟料材儿……你偌多人口,往后还要过日子哩。”西门庆听了,“如刀剜肝胆、剑挫身心相似”,哭道:“我的姐姐,你说的是哪里话?我西门庆就穷死了,也不肯亏负了你。”

李瓶儿死后,西门庆面对她的遗体,“口口声声只叫:‘我的没救的姐姐,有仁义好性儿的姐姐!你怎的闪了我去了,宁可教我西门庆死了罢。我也不久活于世了,平白活着做什么!’在房里离地跳得有三尺高,大放声号哭”。此后,“磕伏在她身上,挝脸儿那等哭,只叫:‘天杀了我西门庆了!姐姐,你在我家三年光景,一日好日子没过,都是我坑陷了你了。’”

 

评论家对西门庆的盖棺之论,是奸商、市侩、淫棍、恶霸、贪官、恶吏之集合体,几乎没人反对这个结论。然而沉潜到小说的描写之中,挨近那个活生生的形象去观察、体味、剖析,再参以市井读者的阅读期待、小说作者的创作心理,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对西门庆的“定评”,并非完全平允。

作为一个古代小说人物长廊中特立独行、无可比拟的人物,人们最看不惯的,是西门庆的贪淫好色。他不但家中有一妻五妾,而且跟宅中所有稍有姿色的丫鬟、仆妇都有不正当关系。他还在外面长期包占妓女,又随时在家中招妓宣淫。此外,凡是他看上眼的女人,不管是朋友的妻子、伙计的浑家,还是官宦人家的太太,他都无所顾忌、百般勾搭。他的欲望之强,几乎成为病态;与女人交媾,不分时间、地点、对象……书中对男女性交场面赤裸而直露的描写,令人厌恶作呕。

不过读者也不难注意到,作者对性事的描写,带有明显的夸张倾向。一是夸张其频率,每有情节空隙,便插入一段,以此当作书中的味精、胡椒面。二是夸张其场面,作者手中好像拿着一把放大镜,一遇做爱情节,便凑上去细作观察。于是刚才还举止正常的西门庆,顷刻间变成了不可理喻的淫魔色鬼。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男女性事本是人之隐私,在生活中,是卧室帷幕后的隐秘行为,在文学中,则应是删节号背后的无字之文。笑笑生却一反常轨,非但不隐讳,反而公然揭示、昭彰夸饰——这其实不妨看作小说家的一种叙事策略:对读者人性背后的生物欲与窥视心,给予最直接的刺激、最充分的满足。这后面,自然还有各种因素的支撑,如明代后期封建伦常的松弛、社会风气的败坏、士风从追求享乐自适到放浪形骸等,此外还不能不注意书坊主人为逢迎读者低级趣味而对小说家施加的影响。

此外,如此频繁而张扬地描写性事,又是小说家塑造文学人物的手段之一。在民间,人们普遍把性能力与一个男人的力量联系起来。传说中黄帝“御百女”,彭祖“日御百女”,其中都含有圣雄精力超常的暗示。小说家不厌其烦地细写西门庆与女人的激情戏,正是要以此烘托他精力过人,是个有力量的男子。人们在否定其道德与人格的同时,却无法否认他是那个时代的强者。

其实,把夸张的描写适度缩减,将露骨的色情文字删掉——如同眼下一些严肃排印本所作的那样——读者会发现站在他们面前的西门庆,似乎并不那么惹人厌恶。甚至在他的感情世界里,人们还能看到一片真情。

仅从观念入手,谁会相信西门庆这个十恶不赦的恶棍、淫魔还会流泪?如果有,那一定是鳄鱼的眼泪吧?可是西门庆确实有过为情流泪的时刻,而且不止一次。在西门庆的妻妾中,他最喜欢李瓶儿。李瓶儿活着时,西门庆对她已是另眼看待。尤其是李瓶儿生子之后,西门庆常在她屋内歇息,这也曾引起其他妻妾尤其是潘金莲的嫉恨。李瓶儿母子屡遭嫉害,先后死去,在一定程度上是西门庆的偏爱加剧了家庭内部矛盾的结果。

西门庆几乎不能接受李瓶儿病亡这一事实。当李瓶儿病重时,西门庆已不止一次痛哭失声。小说第六十二回,他到李瓶儿屋中探病,听李瓶儿哭诉:“奴指望在你身边团圆几年,死了也是做夫妻一场。谁知到今二十七岁,先把冤家(指官哥)死了。奴又没造化,这般不得命,抛闪了你去了。若得再和你相逢,只除非在鬼门关上罢了。”西门庆听了,“悲恸不胜”,说是要预备下棺材,“冲你冲,管情你就好了”。李瓶儿点头说:“也罢。你休要信着人,使那憨钱,将就使十来两银子,买副熟料材儿……你偌多人口,往后还要过日子哩。”西门庆听了,“如刀剜肝胆、剑挫身心相似”,哭道:“我的姐姐,你说的是哪里话?我西门庆就穷死了,也不肯亏负了你。”

李瓶儿死后,西门庆面对她的遗体,“口口声声只叫:‘我的没救的姐姐,有仁义好性儿的姐姐!你怎的闪了我去了,宁可教我西门庆死了罢。我也不久活于世了,平白活着做什么!’在房里离地跳得有三尺高,大放声号哭”。此后,“磕伏在她身上,挝脸儿那等哭,只叫:‘天杀了我西门庆了!姐姐,你在我家三年光景,一日好日子没过,都是我坑陷了你了。’”

李瓶儿死后,西门庆忙于丧事,一天水米未进。吴月娘等派小厮去请,“差些没一脚踢杀了”。陈经济也不敢上前。最后还是请来应伯爵,巧言劝慰,西门庆方肯进食。他向应伯爵倾诉说:

好不睁眼的天,撇得我真好苦!宁可教我西门庆死了,眼不见就罢了。到明日,一时半霎想起来,你教我怎不心疼?平时我又没曾亏欠了人,天何今日夺吾所爱之甚也!先是一个孩儿也没了,今日她又长伸脚子去了,我还活在世上做什么?虽有钱过北斗,成何大用?

这些话,显然都发自肺腑。

李瓶儿出殡时,演出《玉环记》。演员唱道:“今生难会,因此上寄丹青。”西门庆“忽想起李瓶儿病时模样,不觉心中感触起来,止不住眼中泪落,袖中不住取汗巾儿擦拭”。(第六十三回)

出殡当晚,西门庆仍到李瓶儿房中“伴灵宿歇”,见物是人非,不禁“大哭不止”。夜半“对着孤灯,半窗斜月,翻覆无寐,长吁短叹,思想佳人”。“白日间供养茶饭,西门庆在房中亲看着丫鬟摆下,他便对面桌儿和她(指李瓶儿)同吃,举起箸儿来,‘你请些饭儿’,行如在之礼。丫鬟养娘都忍不住掩泪而哭。”(第六十五回)

同一回,西门庆还在酒席上让优人吹奏“洛阳花,梁园月”,感叹“人去了何日来也”。又指着桌上的菜肴对应伯爵说:“应二哥,你只嗔我说。有她(指李瓶儿)在,就是她经手整定。从她没了,随着丫鬟掇弄,你看都像甚模样,好应口菜也没一根我吃!”因这几句话,还引发了潘金莲许多不满。

做法事后,西门庆夜间梦见李瓶儿,李瓶儿嘱咐他提防“那厮”(当指花子虚),“没事少要在外吃夜酒,往哪去,早早来家,千万牢记奴言,休要忘了”。两人在梦中“抱头放声而哭”(第六十七回)。其后西门庆夜宿京城何千户家,又梦见李瓶儿。李瓶儿再次叮嘱:“我的哥哥,切记休贪夜饮,早早回家,那厮不时伺害于你。千万勿忘奴言,是必记于心者。”西门庆惊醒,“追悼莫及,悲不自胜”。(第七十一回)

第七十二回,西门庆从京城回来,家中妻妾女儿都过来参见、陪话。“西门庆又想起前番往东京回家,还有李瓶儿在,今日却没她了。一面走到她前边房内,与她灵床作揖,因落了几点眼泪。”

有关西门庆伤悼李瓶儿的叙述,自小说第六十二回直至第七十二回,迤逦贯穿于十回文字之间,写得都不牵强,给人很深印象,甚至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足见西门庆对李瓶儿感情之深,悲悼之切。尽管在此期间,西门庆仍不断与各种女人鬼混,但在作者笔下,肉欲与 情感 的区分,还是判然分明的。

总之,洗去涂在西门庆身上厚厚的、不自然的污浊油彩,笑笑生笔下的西门庆,很有些天真可爱之处。小说作者也始终处于矛盾之中,他时而脱身而出,站在传统的、世俗的道德立场对西门庆口诛笔伐;但多数时间里,作者沉浸在小说创作之中,按照一个“人”的样子去理解并塑造这一人物,甚至与这位男主人公同悲同喜。读者也随着作家的这支笔,进入到小说的世界,很自然地接受了这样一个有呼吸、有热气的形象。这大概就是 鲁迅 先生评价《金瓶梅》时所说的“一时并写两面”(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吧?如果说,《 红楼梦 》的写作打破了“好人一切皆好,坏人一切都坏”的人物塑造传统,那么这种创作尝试,从《金瓶梅》就已经开始了。

《金瓶梅》的可贵之处,即在于注意到人性的复杂与矛盾: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为什么不可以有基于普遍人性的夫妻亲情?况且在西门庆看来,李瓶儿对他有着不同寻常的象征意义。李瓶儿的到来,不但给西门庆带来金钱,也带来了财运旺盛、官运亨通的好势头。李瓶儿还给西门庆生了个男性继承人,这让西门庆欣喜若狂。而官哥夭折及李瓶儿之死,似乎又预示着好运道的终结。玳安说西门庆“不是疼人,是疼钱”,这话并不公允;但李瓶儿确实带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西门庆“虽有钱过北斗,成何大用”?从这个角度看,西门庆的感伤,又是不难理解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历史365历史365

相关推荐